紅色為什麼會成為,中國人公認的喜慶色彩?答案來了

紅色為什麼會成為,中國人公認的喜慶色彩?答案來了

紅色為什麼會成為中國人公認的喜慶色彩

紅色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具有喜慶、吉利、成功、忠誠以及興旺發達等一系列正面的象徵意義。人們對於紅色也總是青睞有加,尤其是在一些喜慶的場合,基本都會使用大量的紅色來裝飾。可以說,紅色是公認的喜慶場景的主色調。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紅色會成為喜慶、吉利的代名詞,備受人們的喜愛呢?事實上,人們最初對紅色並沒有那麼重視。

紅色為什麼會成為,中國人公認的喜慶色彩?答案來了

在遠古時期,人們使用的主要顏色是白色和黑色,要說吉利的顏色當屬黃色。而到了周朝的時候,王室宮廷之中開始用紅色的綢幔作為裝飾,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人們總是有追隨風尚的習慣,由此紅色便開始在民間流行。不過,紅色與高貴之間還有不小的距離,人們也並沒有對紅色形成根深蒂固的觀念。直到漢高祖時期,紅色正式“脫胎換骨”,逐漸成為一種至高無上的顏色。因為漢高祖劉邦被認為是“赤帝之子”,而“赤”也就是“紅”的意思。所以,在劉邦稱帝以後,便把紅色定為皇家御用顏色。紅色由此逐漸成為代表喜慶、吉利的主色調,為人們所認可和推崇。

當然,關於紅色成為吉祥色,還與古代關於“過年”的傳說有關。據說,古時候有一種叫作“年”的怪獸,每到除夕之夜就會禍亂人間,而為了驅趕這個怪獸,人們便用爆竹聲和赤紅的火焰來把它嚇走。因為“年”害怕聲響和紅色。正因如此,紅色被賦予了趨吉避凶的意味,人們也形成了在過年的時候貼大紅春聯、放鞭炮的習俗。

紅色為什麼會成為,中國人公認的喜慶色彩?答案來了

另外,紅色之所以備受人們推崇還因為它是“紅、黃、藍”三原色之一,眾多的顏色都可以透過這三種顏色調試出來,因此在眾多的顏色中,這三種顏色的地位就要相對高一些。再加上正統的紅色被歷代帝王推崇,被認為能趨吉避凶,而且紅色還非常醒目,讓人看了頓時湧出一種激情。所以,吉祥、喜慶的大紅色越來越成為人們節日慶典的用色首選,如果我們在該用紅色的場合使用其他顏色,就會讓人感覺不夠熱鬧、喜慶。

民間出“五服”的“五服”指什麼

在我國民間對同族親緣關係有一種說法是:五服之內是一家,出了五服不算親。時至今日,人們有什麼婚喪喜憂之事也大都會以“五服”來作為判斷親疏的標準。那麼,“五服”到底指什麼呢?它又為何會成為人們確定親緣關係的一種標準?實際上,最初的“五服”是指“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到了周朝的時候,“五服”用來指五種行政區劃,也就是說,以王畿(王城周圍千里的地域)為中心,按照遠近相等的正方形或圓形為邊界,以此劃分為“甸服”“侯服”“賓服”“要服”“荒服”。其中,“服”是服侍天子的意思,一服的範圍是五百里,“五服”則用於標記疆域和地理位置的遠近。

後來,人們把這種用於地理和行政意義上的遠近,應用在了親緣關係上,指代親屬之間的遠近關係。而我們平時說的“五服”其實也就是在出喪時候五種不同的服飾。在封建社會,人們是按照父親的血緣關係來區分輩分和長幼的。人們平時所說的“九族”是指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在九族之內,如果有親屬去世,自己就要根據與死者的不同關係來穿戴不同的服飾。一般來說,與自己關係越是密切,血緣關係越近的,所穿的喪服的規格就會更“高”些,相反就會更“低”些,而出了五服之外的,就沒有資格或義務穿這五種喪服。

紅色為什麼會成為,中國人公認的喜慶色彩?答案來了

所以,“五服”制度其實是一種喪葬制度,更準確地來說是一種喪服制度。而具體到喪服,按照血緣關係由近到遠依次是: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其中,斬衰由生麻布製成,適用於臣對君、子女對父母、媳婦對公婆;齊衰由粗麻布製成,適用於孫子女對祖父母、重孫對曾祖、高祖父母;大功由熟麻布製成,適用於堂兄弟、伯叔;小功採用更細的熟麻布,適用於兄弟之妻、已嫁的堂兄弟姐妹;緦麻由漂洗後的麻布製成,代表的親屬關係是最遠的。因此,“五服”是晚輩對長輩的一種喪服制度,“出五服”也就是說親屬關係已經超過了五代,就不必再服喪。而布料的材質越來越差,就表示與死者的關係越近。所以,“五服”是封建倫理家庭秩序的表現,並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