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2:你所需要的一切,都存在於你的心中

《親密關係》是加拿大心理學家克里斯多福。孟的著作,昨天分享了第一章的內容,作者認為“

親密關係是一段偉大的探索旅程

”,主題是“

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

今天,與大家分享第二章的內容,標題叫做“月暈現象”,點題的是一句格言,叫做“

閃閃發光物,並非盡黃金

”。

雖然很多人都是明白“月暈現象”的,不過這裡還是簡單解讀一下。所謂月暈,就是月亮周圍的光圈,而“月暈現象”則是一個心理學名詞。它主要指的是,初識一個人或是剛認識某種事物的時候,由於心境或人事的特徵等原因,會不自覺產生好感,覺得完美。然則這種比較直接的感覺,恰恰是被光環籠罩,忽視了缺點的表現,也是情緒體驗的結果。

“月暈現象”,某種意義上,也可以叫做以偏概全、投射作用和刻板印象。想要克服這種情況,就要消除個人偏見,從多個著眼點來理智地看待和處理問題。

《親密關係》2:你所需要的一切,都存在於你的心中

圖:2018年2月青島

第一小節,情感之旅。

作者一句話點名主題:“墜入情網的,誰不是一見鍾情?”

誠哉斯言。親密關係的第一階段,總是浪漫的,不自覺就會有很高的期待,以至於接近以後難免幻滅,久而久之可能會產生負面情緒,認為親密關係註定失敗。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愛與被愛”是人的基本需求,因為才有了情感。所以作者才說:“

明白了情感的傾向,親密關係就可能有結果

”。

第二小節,吸引磁場。

雖然人類戀愛的原因各不相同,但真正原因往往只有一個,就是

需求

。需求就是人們開始和維持一段親密關係的背後動機。

不僅戀愛,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

追求伴侶,更多的,是為了陪伴、照顧、支援、瞭解、接受、讚賞等等

需求。歸屬感。

這兩者決定了我們想要變得特別。

也催生了下一個小節的內容:

第三小節,製造夢想的機器。

由於孩童時代的需求和歸屬感沒有得到預期的結果,所以人們開始造夢,也就是在內心創造一個幻想的世界。伴侶也是一樣。

把需求清單逐一輸入製造夢想的機器後,理想伴侶的形象變完成了,且深印在我們的夢想之中。

”作者的這個描述特別形象,他還提到這個形象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去增加需求,從而更為複雜。

當然,這種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完美的形象,現實中幾乎不存在。所以很多人的選擇,是找一個最符合的,然後進行改造。這大約就是為何很多伴侶之間會熱衷於改造和修飾對方,因為這樣可以更接近於我們心中的理想伴侶。

然而正是這種改造,讓很多人走上了下一小節的道路:

第四小節,通往地獄之路。

通往地獄之路,是用期望鋪成的。

”作者這個點題相當的精準。

期望和要求總是無處不在的,既希望伴侶滿足需求,又想要對方知曉自己的每個想法。明示和暗示交錯進行,甚至用於其中的受傷和冷漠來達成目的。

作者認為,真正的愛,是“

接受別人現在的樣子,或讓他們自由地走自己的路。而不是為了滿足我小小的自私需求

。”

執著於期望和要求,很容易造成令人不悅的後果,且雙方都要承受:

第五小節,壓力、失望和憤恨

壓力,不僅是希望對方給你快樂讓對方感到的壓力,也是自己承受的壓力。過度的情緒索求,是壓力的最大來源。

失望,源於對對方取悅我們的能力抱以太大的期望了。

憤恨,是源於夢想得不到滿足,期望=憤恨的前身。

怎麼解決呢?放手。

因為“

你所需要的一切,其實都存在於你的心裡,不假外求。

總結一下,這個章節重點描述了親密關係中“月暈現象”帶來的一系列後果,也給出瞭解決方案-想要安全順利地度過“月暈現象”,就要學會

放手和接受

下一個章節,幻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