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賞賜10車肉,霍去病為何寧願士兵捱餓,等肉臭掉也不給人吃?

皇帝賞賜10車肉,霍去病為何寧願士兵捱餓,等肉臭掉也不給人吃?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載:“其從軍,天子為遣太官齎數十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意思就是霍去病出兵打仗時,天子曾派遣太官贈送他幾十車食物,而等他回來時,他丟棄許多剩餘的糧食和肉,可此時在他的軍隊中,卻還有忍飢挨餓的兵士。這件事是被司馬遷明文記載在《史記》中的,以司馬遷的嚴謹,此事應該。那霍去病為何要這麼做呢?明知軍中還有在忍飢挨餓的兵士,他卻偏偏還要去丟棄那些剩餘的糧食和肉呢?難道就不能把糧食和肉分給那些飢餓的兵士呢?

皇帝賞賜10車肉,霍去病為何寧願士兵捱餓,等肉臭掉也不給人吃?

司馬遷和霍去病是同一時代的人,而且兩人都是同朝為官,雖然一文一武,但彼此之間的資訊應該不存在阻隔。所以司馬遷記載的這些事情,理論上來說應該是真實的,但是從這件事情上來看,我覺得責任不在霍去病。從史料記載來看,霍去病17歲任命為票姚校尉,與舅舅衛青兩次前往漠南與匈奴交戰,這時候他不是主帥,如果“棄肉事件”在此時發生,那應該是他舅舅的問題。霍去病19歲被封為驃騎大將軍,率一萬驃騎出徵匈奴,與單于的兒子交戰。這次戰役霍去病大勝而歸,殲滅匈奴將近九千人,還收繳了匈奴人用來祭天的道具——祭天金人。

這些食物乃是天子所賜,屬於皇恩浩蕩,即使自己吃不完,也不能賞賜給士兵,否則就是辜負皇恩。在古代,君主最忌諱的一件事就是“功高震主”,不管你之前為國家做過多大的貢獻,只要你的權勢大到威脅皇權的地位,並且不懂得韜光養晦,那麼只有死路一條。或許有人說,霍去病不體恤士兵,士兵還會忠心於他嗎。在大背景下,漢武帝時期正是西漢十分強盛的時期,國力較之前顯著提升,大將軍霍去病去收復河西,國家必然會為他準備最充足的糧草來保證戰爭的勝利。

皇帝賞賜10車肉,霍去病為何寧願士兵捱餓,等肉臭掉也不給人吃?

縱觀霍去病的作戰生涯,他用兵靈活,非常善於長途奔襲及騎兵迂迴、穿插及殲滅戰。這種戰術在面對牢佔漠北荒漠的匈奴來說,無疑是最好的戰術。若漢軍攜帶大量輜重,只會加重後勤負擔,限制軍隊的作戰和戰術佈置。相反,斷糧之後,士兵想活下來就得找到匈奴,就得打勝仗,而作戰起來,也是個個悍不畏死。畢竟,只有殲滅和俘虜敵人,才能找到糧食補給。《漢書霍去病傳》就曾高度讚揚霍去病的此舉。

霍去病如果用皇帝賞賜的東西去拉攏人心,這件事一旦被傳揚出去,那麼漢武帝一定會對他有猜忌,而霍去病又執掌著兵權,漢武帝自然不會再信任他,而且當時將士們行軍打仗非常辛苦,如果霍去病讓戰士們放鬆吃肉喝酒,那麼軍心就會渙散了,所以他這樣的做法其實非常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