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末亂世沒有廢除皇帝的革命?

中國歷史上也許不知道現在的民主是何物?短暫的西周共和,周厲王因為禁止國人議論,被趕跑,由周公和召公執政,也非是建立共和國,不過是部落貴族的暫時攝政。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開阡陌,分土地,奴隸變成依附於地主的農民,國家政體是宗族和地主的統治,不可能給農民平等的身份地位,讓他們參與政事,農民只管種田上稅承擔徭役。

到了秦朝陳勝吳廣起義起義,農民的口號也不過是要求分田地,減輕負擔,要求改朝換代,沒有要求與當權的地主貴族共同執政。

為什麼明末亂世沒有廢除皇帝的革命?

以後的歷代都是如此,貴族地主統治農民,做老爺,讓農民承當義務,迴圈往復,一直到明清還是如此。

明朝末年,天災人禍,流寇四起,人民生活困頓,被迫起義反抗官軍和政府。李自成起義軍也進入了北京。而李自成的要求是要求崇禎皇帝讓在西安一帶做王,代替原來的地主貴族們做新的主子而已。因此,廢除皇帝的事也許有,只是換湯不換藥,換一個人做皇帝而已,政治體制沒有人會想到要改變,進行制度的革命。

實質原因在於經濟上的農民對於地主的依賴關係,這是不可能改變的。

到了清朝末年,才有西方的民主共和思想傳入,尤其是美國的制度讓人耳目一新。即搞議會、總統,民有、民治、民享的三民主義。這只是一種理想,需要現實的基礎。

而三民主義的經濟基礎是商業和資本主義,與農業的不流動性是不一樣的。在經商中,資本要擴大,要逐利,要求人與人的平等協商,即商業的契約精神。在政治上要求有發言權,保障自己的利益和發展,這就要求共和民主協商等。

在明朝末年有資本主義的萌芽,很微弱,在江浙一帶出現了大量根據市場需求生產商品的職業僱傭工人,但也只是作坊,僅僅限於一個小地方。中國曆朝都輕視商業,認為農本商末,商人會擾亂農業生產,禁止經商。即使對於國家需要的鹽、鐵等重要行業基本實行的是壟斷,由官家辦理。不得販賣私鹽。

近代民主的出現,根本原因在於工業革命,即首先在產業技術上的大大突破,形成新興的工商階層,才有可能把政體的改變提上議事日程。發端於英國最早的產業革命即是如此。

英國是一海洋島國,貿易條件優越,15世紀開始貿易發達,使得羊毛價格上漲,而這促使國內的養羊業發展,出現了人吃羊的圈地運動,大量土地變成牧場,失業的農民則轉化成加工羊毛製品的工人,出現了新興貴族。隨著技術進步,蒸汽機的使用效率大大提升,英國的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起來,與專制的斯圖亞特王朝不斷產生矛盾,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召開議會,取消各種苛捐雜稅,建立新的國家管理模式。

為什麼明末亂世沒有廢除皇帝的革命?

在明朝末年,中國是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明朝還實行海禁,雖然是可以打擊海盜,但也切斷了海外貿易,資本原始積累不可能。到清朝末年,由於英國等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使得中國有滅亡的危險,學習西方,主動建設工業,但還是沒有認識到資本的作用。作為一種救國的方法,先在政體上搞民主共和也許是可以,因為上層建築對於經濟基礎也有推動作用。但中國的商業和工業還是落後,經濟的主體還是小農經濟,地主對農民的剝削關係沒有變。

只有收歸土地為國有,建設有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市場經濟,才算是完成了革命,開始走上穩步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