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青鋒劍,斗酒詩百篇,李白為何被稱之為“詩仙”

說到詩人,世人最先想起的可能就是李白了。從“床前明月光”到“黃河之水天上來”,李白之詩名可謂老少皆知。

而說到李白,“仙”字又會是人們首先想到的。“詩仙”、“酒仙”甚至還有個“劍仙”的雅號,說的都是李太白。李白的“仙名”又是從何而來呢?

手持青鋒劍,斗酒詩百篇,李白為何被稱之為“詩仙”

賀知章一句“謫仙人”成就李白詩仙之名

開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一進長安。雖然當時李白30歲還不到,但已是詩名赫赫。為求功名,他拜會並結識了偶像賀知章,同時也拜見了帝妹玉真公主等人。李白能在天寶元年(742年)被玄宗詔見於長安,與賀知章和玉真公主的推薦有非常大的關係。

天寶元年,李白奉詔入京並獲賜翰林待詔的工作,從此開始了兩年的長安生活。在這兩年中,李白經常與賀知章混在一起,天天“長安市上酒家眠”也是這個時候掙來了個“酒仙”的雅號。

李白作《蜀道難》後,將此詩給賀知章看。賀知章看完,便驚呼“李太白真乃謫仙人也”。從此“詩仙”之名便響徹長安。

手持青鋒劍,斗酒詩百篇,李白為何被稱之為“詩仙”

其實,不僅是賀知章,就連李白自己,他也認為自己有仙氣。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從李白寫的這些詩中便可看出,他是仙氣十足。而李白之才,也確實擔得起“詩仙”二字。

李白的“神仙”性格

都說李白懷才不遇,說玄宗沒有重用李白,而導致李白官場失意。我則不認同這個觀點,“才”李白肯定是有,而且是大才。但他仕途不順,卻並非玄宗的問題,而是他自己的“神仙”性格致使的。

杜甫在《飲中八仙歌》歌中寫道: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天子呼來都不上船,當然人家不會重用你。浪漫、灑脫、狂放的性格,很有益於文學創作,卻不適於在朝為官。

手持青鋒劍,斗酒詩百篇,李白為何被稱之為“詩仙”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在李白著名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一詩中,這樣寫道。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人生在世總是不稱心如意,哪天真的不開心了。就披散了頭髮,乘一隻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去了,在這裡有不問世事,退隱江湖的意思。

這就是李白的“神仙”性格,也就是這樣的原因,致使他官場不順,到處得罪人。特別是讓高力士脫靴,把高力士得罪透了。李白被“賜金放還”,跟高力士有非常大的關係。這個在《新唐書》裡有明確的記載。

“三仙”李白

少年李白,持青鋒劍,跨五花馬,那時候的李白嚮往遊俠生活。在他的《俠客行》中他這樣寫道:“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那時候他是一個“劍仙”,甚至有人認為,李白是大唐第二厲害的“劍客”。當然,這似乎有些誇張。

手持青鋒劍,斗酒詩百篇,李白為何被稱之為“詩仙”

中年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他希望他的才華能得到施展,他希望他能成為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但他沒有成功,才華雖然得以施展,成了“詩仙”,但報效國家的抱負卻未能實現。

也正是因此,他開始有些自暴自棄,天天“長安市上酒家眠”。他的第三個仙稱“酒仙”,便是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