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杜甫的經典詩歌竟然是作俘虜時所作,他被誰俘虜,他寫了什麼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上面這首詩就是詩聖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春望》,對於這首膾炙人口的經典詩作,很多人都耳熟能詳。

但是,這首詩背後有著怎樣的歷史背景,杜甫又是在何種情況下創作的這首詩,恐怕很多人並不完全瞭解。

今天我們就聊聊《春望》和它背後的故事。

天寶十四年,唐朝爆發了安史之亂,短短一年時間,叛軍就攻破了唐朝的首都長安,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和少數禁軍棄城逃走,臨走前沒有通知任何人。

諾大的長安城中,數以百萬的百姓和高官皇族,全部淪為叛軍俘虜,叛軍

控制了關中。

此時的杜甫將自己的家人安置在

鄜州

(今天陝西北部),然後啟程打算前往靈武,投奔唐肅宗,結果沒想到,杜甫在途中被叛軍俘虜。

杜甫被押送往長安,曾經在長安混跡十年的杜甫此時在看到故都,不禁傷心落淚。

唐代的長安原本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人口百萬,亭臺樓閣,市場酒肆,車水馬龍,全世界的富商學者都雲集到此,每逢佳節,唐朝政府都是舉辦盛大的慶祝典禮,全城歡騰。

這樣一座大都市,在安史之亂後卻只剩下滿目瘡痍,一片蕭條。安史叛軍攻破長安後,縱兵劫掠三天,燒殺不斷,整個長安陷入了火海。

杜甫所見的正是這樣的長安城,故此才有

“感時花濺淚”的哀嘆。

當時與杜甫關押在一起的還有另一位大詩人王維,王維因為名氣和官職比杜甫大,所以受到叛軍重點看管,而杜甫當時只不過是個不起眼的小人物,並未受到叛軍重視。

不久之後,唐肅宗的平叛軍隊兵臨長安,杜甫趁看守放鬆警惕的機會,逃出長安城,與唐軍匯合。

這個時候的杜甫看到

“王師”,滿懷激動,他寫了不少勸唐肅宗善待百姓的文章,並且為唐軍平叛出謀劃策。

最初唐肅宗對於杜甫還是給予了一些升遷,封他為

“左拾遺”,但是不久之後,杜甫便因為政治原因遭到唐肅宗冷遇,坐了冷板凳,之後始終未能獲得重用。

《春望》是杜甫在安史之亂時期的作品,此時盛唐已經一去不復返,杜甫熟悉的盛世成為明日黃花,取得而代之的

遍地

戰火,處處餓殍。

經歷了這一切的杜甫,滿懷家國仇怨,寫下了這首詩詞,成為千古絕唱。

杜甫或許不是一個好的官員,但他絕對是一個頂級的詩人,有時候我們想想,在那個時代下,或許正因為杜甫不善做官,所有才能創作出這麼多優秀的作品。

唐朝百官中少一個杜甫無所謂,但是中華文化歷史上絕對不能缺少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