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的“魏瓔珞”?從奉茶宮女到皇太后,兒子登基後反而不高興

歷史中的“魏瓔珞”?從奉茶宮女到皇太后,兒子登基後反而不高興

正所謂:

母憑子貴。

作為後宮的女人,有個兒子是一件多麼有福氣的事情,一旦兒子當了皇帝,生母還能享受至高無上的榮耀,成為皇太后。

但清朝有一個妃子卻並不樂意,兒子當了皇帝后,她不僅不高興,相反還生氣,甚至當了皇太后還沒半年就因病駕崩,也成為了清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皇太后之一。

這位妃子,便就是德妃,雍正皇帝的生母,康熙皇帝第四任皇后——-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

歷史中的“魏瓔珞”?從奉茶宮女到皇太后,兒子登基後反而不高興

(電視劇《甄嬛傳》裡的太后,歷史原型便是孝恭仁皇后)

從宮女成為四妃之一,這位女子可不簡單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是

滿洲正黃旗人

,其父親是護軍參領。

據《八旗通志》記載:

“額參,滿洲正黃旗人,姓吳雅氏,世居葉赫地方,初任布達衣大(即膳房總管),累擢至內大臣(正一品)”

但在《清史》記載:

“仁壽皇太后曾祖額布根者,本朝舊族,創業名家。太祖高皇帝時,撫育禁庭,視同子侄。”

可見兩者有出落,有不少史學家認為這是雍正為了避諱生母身世而記載的史料,烏雅氏的祖父額參曾任膳房總管,是清朝內務府的包衣。

而一說到包衣,想必大家都清楚知道,這是滿語“僕人”的意思。

歷史中的“魏瓔珞”?從奉茶宮女到皇太后,兒子登基後反而不高興

(電視劇《甄嬛傳》裡的太后,歷史原型便是孝恭仁皇后)

由於烏雅氏出身低,因此16歲的她入宮並未成為妃子,而是宮女。

最初是負責侍奉皇帝的宮女,隨後被康熙臨幸,在康熙十七年生下皇四子

胤禛

,也就是雍正帝,但那時候也未晉升,直到一年後封為德嬪。

而之後德妃先後又為康熙帝生下二子三女,三子中雖然夭折一個,其餘兩個都非非常優秀,其中

十四阿哥

更是深受康熙的器重,因此也成為四阿哥的競爭對手。

歷史中的“魏瓔珞”?從奉茶宮女到皇太后,兒子登基後反而不高興

對比十四阿哥,四阿哥並不怎麼得到德妃的寵愛

因為她在生胤禛時,由於地位較低,因此沒有撫養權,而是送給康熙皇帝另一個寵妃佟佳氏撫養。

直到自己生下十四阿哥,烏雅氏已經冊封為德妃,是四妃之一,而此時晉封為皇貴妃的佟佳氏(之後成為第三任皇后

孝懿仁皇后

),已經代行皇后權利。

而之所以雍正能夠在““九子奪嫡”繼承大統,有史學家認為與佟佳氏有一定關係。

歷史中的“魏瓔珞”?從奉茶宮女到皇太后,兒子登基後反而不高興

(康熙帝畫像)

明明兒子繼承大統,為何自己還會生氣?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駕崩,雍正登上皇位。

但得知雍正繼承大統,烏雅氏並沒有任何喜悅之情,只是冷淡說了一句——-

“將我子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夢中亦不思到。”

歷史中的“魏瓔珞”?從奉茶宮女到皇太后,兒子登基後反而不高興

(雍正帝畫像)

隨後,烏雅氏的言行更是越來越“極端”。

在康熙葬禮時,她曾提出自己要為康熙殉葬,

“決意從殉,不飲不食”

,以絕水絕食的方式進行威脅,直到一眾朝臣和其它后妃們的勸諫下,烏雅氏才打消這個念頭。

而等到兒子雍正舉行登基大典,烏雅氏更是拒絕參加,

“皇帝誕膺大位,理應受賀,與我行禮,有何緊要。”

最後也是雍正皇帝多次請求下,烏雅氏極不情願接受朝賀,登基大典也才得以順利進行。

歷史中的“魏瓔珞”?從奉茶宮女到皇太后,兒子登基後反而不高興

(電視劇《甄嬛傳》裡的雍正帝)

當了皇太后,自然就需要遷宮,按照規矩是需要遷居到寧壽宮,但烏雅氏卻堅決抵制,直到雍正元年去世後,烏雅氏也沒有遷居,一直居住在永和宮。

作為兒子,雍正對自己生母還是很尊敬,他給生母封為

“仁壽皇太后”

,但烏雅氏卻不接受,在雙方不斷協商下,烏雅氏只是同意皇太后的身份,對於冊封皇太后尊號,她依然不願意接受。

歷史中的“魏瓔珞”?從奉茶宮女到皇太后,兒子登基後反而不高興

(永和宮,圖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不過沒多過久,就在計劃冊封大典的前一日,烏雅氏因病而逝世,虛懸半年多的尊號也沒有封給烏雅氏。

最後雍正帝追封烏雅氏為

“孝恭仁皇后”

,並與康熙皇帝合葬。

雍正所做的一切既合乎禮法,也盡到孝道,

但為何烏雅氏總是一盆盆涼水潑向自己兒子呢?或許是一道未解之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