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胃裡放個“球”,平均減重14.5 kg!減肥黑科技登上頂尖醫學期刊

點選關注不迷路 ↑ ↑

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精神

在胃裡放個“球”,平均減重14.5 kg!減肥黑科技登上頂尖醫學期刊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肥胖症的發病率快速攀升並嚴重威脅全球人群的身體健康。中國成人的超重肥胖率已經接近50%,兒童青少年的體重管理現狀也不容樂觀。

需要指出的是,作為肥胖症患者的有效治療手段,減重手術由於其本身相關禁忌症和可能存在的風險,有著嚴格的適應症,因此並不適用於所有肥胖症患者的治療;此外肥胖症的藥物治療選擇目前也有限;其他干預方式,如飲食控制、運動,由於難以堅持,因此長期療效欠佳。

胃內球囊減肥

作為一種無創的器械減肥方式,近幾年來在肥胖治療領域發展勢頭迅猛,正展現出強大的應用前景。

近日,來自美國妙佑醫療國際(Mayo Clinic)的Barham Abu Dayyeh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期刊《柳葉刀》(

THE LANCET

)上重磅發文,報告了可調節胃內球囊(aIGB)應用於肥胖症治療的隨機對照試驗最新結果。

論文指出,該研究為“胃內球囊首個且最大型的隨機對照試驗”。結果顯示,

可調節胃內球囊結合生活方式改善,可使肥胖症患者體重顯著減輕,而且在移除可調節胃內球囊後,減重效果可維持6個月!

可調節胃內球囊有望成為肥胖治療重磅新武器!

在胃裡放個“球”,平均減重14.5 kg!減肥黑科技登上頂尖醫學期刊

截圖來源:THE LANCET

既往觀點認為,肥胖是由於過度飲食引起的,因此針對肥胖的治療主要集中在透過生活方式或飲食干預減少攝入。部分研究顯示,體重降低的維持狀態有望降低肥胖症患者疾病相關死亡率。隨著科學家對肥胖病因、影響的瞭解日益深入,目前針對肥胖治療的觀點也已經發生了轉變。

目前觀點認為,肥胖是一種導致人們過度飲食的疾病,因此成功治療肥胖可以幫助這部分人群更加輕鬆地減少卡路里攝入,超過13項隨機對照試驗以及前瞻性研究的薈萃分析結果均支援減肥手術給肥胖人群帶來獲益。但是除減肥手術外,目前在肥胖的治療中仍然缺乏其他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如抗肥胖藥物治療以及內窺鏡下治療手段。

胃鏡輔助的胃內減肥球囊裝置(如胃內球囊)探索應用於肥胖症治療至今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其原理為利用擠佔胃內空間的特性達到減少胃容量,增加飽腹感。但是由於置入裝置留置時間較短,且缺乏維持體重降低相關證據等原因,因此其應用在過去一直面臨著挑戰。

在胃裡放個“球”,平均減重14.5 kg!減肥黑科技登上頂尖醫學期刊

圖片來源:123RF

在最新一期《柳葉刀》上,Barham Abu Dayyeh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報告了可調節容積的胃內球囊(來自Spatz醫學公司)應用於肥胖症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新研究結果。

當前這項研究共納入美國7個醫學中心的肥胖症患者(22-65歲,平均BMI為35。8 kg/m2),288例患者(252例[88%]為女性;36例[12%]為男性)以2:1的比例隨機分配至可調節胃內球囊治療+生活方式干預組(n=187 [65%])或單純生活方式干預組(n=101 [35%]),為期32周。

在胃裡放個“球”,平均減重14.5 kg!減肥黑科技登上頂尖醫學期刊

▲研究流程圖(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研究的聯合主要終點為32周時平均總體重減輕百分比以及體重降低≥5%的應答率。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可透過調節胃內球囊的體積促進患者體重減輕(增加球囊體積)或增加耐受性(減少球囊體積)。

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干預組患者平均減少了15%(14。5 kg)的總體重(其中171例 [92%]患者體重至少減少5%,即體重降低≥5%的應答率為92%),而對照組為3。3%,結果具有統計學顯著差異;

在研究開展的第14個月對患者的體重降低維持情況進行分析,結果顯示,107例(74%)患者依然維持著研究標準(即球囊移除6個月後體重水平仍然維持在減少超過40%)中的體重減輕的狀態;

與未改變球囊體積的受試者而言,在研究的第18周調節球囊的體積(增大球囊,或先增大球囊再減小球囊)可在研究的第32周為受試者帶來額外3。1%的總體重減輕獲益;

安全性方面,當前這項研究中近三分之一的受試者報告了需要移除球囊的治療相關症狀,但是透過調整球囊的體積,近75%的受試者在未移除球囊的情況下完成了32周的研究。

此外,在可調節胃內球囊治療組中未觀察到微量營養素的缺乏,有7例(4%)患者出現與裝置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無死亡事件發生。

總體而言,當前這項研究的結果發現,可調節胃內球囊與生活方式改變相結合,超過90%的受試者臨床獲益顯著(體重減少5%以上),如果減重療效能夠長期維持,那麼可能會為患者帶來血糖控制的改善以及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的降低。

當前這項研究的結果支援內鏡下胃內建入球囊的方式減輕體重。而未來,我們仍然有必要進一步開展臨床研究,以探明胃內球囊治療是否還可結合其他干預手段聯合應用於肥胖症的治療,帶來體重降低的長期狀態,從而降低肥胖相關併發症的發生,並降低肥胖相關死亡率。

《柳葉刀》在同期評論文章中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漸進性疾病,目前我們亟需基於全人群的有效防控方法以及治療方案,用以預防或管理肥胖對個體的影響。儘管透過手術或藥物治療靶向肥胖症相關代謝併發症以及疾病潛在過程,是肥胖症理想的治療方式,但同時我們也應該考慮利用其他輔助治療手段從而維持體重減輕的長期狀態。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這項研究的觀察結果顯示,近75%的受試者體重維持在降低水平,但是隨訪時間相對較短(僅為球囊移除後6個月)。既往研究的結果顯示,胃內球囊的置入可能會帶來長期體重反彈的風險。基於此考慮,未來有必要開展隨訪時間更長的研究,以探明胃內球囊聯合其他治療手段(如藥物治療手段)為肥胖症患者帶來體重降低的長期維持時間。

參考資料

[1] Dayyeh,Barham K。 Abu, et al。 “Adjustable intragastric balloon for treatment ofobesity: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The Lancet(2021)。

[2] Sudlow,Alexis, and Carel W。 le Roux。 “Improving gastric balloons to treatobesity。” The Lancet (2021)。

免責宣告: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資訊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援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