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堂”官職有多大?為何和珅和李鴻章都被稱為中堂?

說起李鴻章,我覺得大家應該不陌生了,我們在歷史書上學到過,他就是代表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人,他曾代表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在歷史課本上,他被描述成一個對國家不利的人。

他是晚清的重臣,還曾經參與過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因為他擔任過中堂這個官職,所以世人又稱他為李中堂,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有疑問,中堂這個詞我們並不常見,那麼李鴻章所擔任的中堂在當時是什麼官職呢?

清朝“中堂”官職有多大?為何和珅和李鴻章都被稱為中堂?

如果大家去百度百科去搜索中堂,就會發現,中堂在唐代其實就是宰相,在明清兩代就是內閣大學士。因為大學士通常是要管理一個部門的,大學士在處理工作的時候要坐在屋子的正中間,兩邊分別是輔助的官員。而六部辦公的地方都稱為堂,所以大學士也就被稱為中堂。其實在清代,所有的大學士都被稱之為中堂,所以到了後來,中堂就成了一種尊稱。

在唐代,宰相的權力,我們都知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麼在清朝,也就是李鴻章所在的時代,內閣大學士也就是中堂,到底是個怎麼樣的官職呢?(下文中所提到的內閣大學士皆為中堂)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清朝權力機構的組成,在清朝,統治者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就會故意削弱或者分化大臣們的權利,並且建立一套清朝特有的官制。

在清朝的官職分九品十八個級別,有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類。然後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又分別分為幾個部分,其中內閣大學士屬於中央官職。中央官職除了內閣大學士,還有軍機處和六部。

清朝“中堂”官職有多大?為何和珅和李鴻章都被稱為中堂?

瞭解了清朝的權力機構,我們來詳細的說下中堂也就是內閣大學士的地位。首先中央官職高於地方官職,這我們都知道,然後內閣是清代的主要中央機關,說白了就是最重要的部分,其中的官員主要有大學士、協辦大學士和學士。

協辦大學士,顧名思義就是協助大學士的官職,然後學士其實也是大學士的助手。這樣看來,大學士在內閣的地位最高,內閣機構又是最高的權力機構。由此可見,內閣大學士的當時的地位是相當高的,就相當於唐代的宰相。

但是有一點,就是清朝的官員品級因為經常變動,所以他們的權力也會有不同。例如,在雍正時期,內閣大學士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也要兼任各部的尚書一職,此時內閣大學士是清朝最高的官員。協辦大學士是大學士的副職,學士作為大學士的助手兼任各部的侍郎。但是到了乾隆時期,便不允許內閣裡的官員兼任職位了,所以在這時內閣大學士的地位也就沒有之前那麼高了,但是仍然是地位最高的官員。

到了雍正時期,設立了軍機處,軍機處逐漸替代了內閣的職能。所以軍機大臣的地位和職權比大學士要高了。

清朝“中堂”官職有多大?為何和珅和李鴻章都被稱為中堂?

因為此時實權都集中到了軍機處這裡,而內閣只是徒有虛名罷了,只是成為了為皇帝傳達旨意、公佈旨意的機構。但是內閣在名義上還是清代最有權力的機構。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此時內閣被架空,所以我們猜想,內閣大學士的地位也是一落千丈,因為實權都在軍機大臣處,所以這個時候的內閣大學士也是徒有虛名而已,實際上並沒有多大的權力了。

在清朝末期,為了仿行君主立憲制,統治者設立了責任內閣,就是內閣和軍機處合併在一起的機構,此時責任內閣是最高的權力機構,內閣裡的成員通常稱為閣員,內閣中的官職則改設成了內閣總理大臣和內閣協理大臣,而大學士這個職位則被拍到了翰林院。

由此可見,在中國的歷史上,內閣大學士從一開始的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逐漸演化成了擁有越來越小的權力,然後逐漸被替代,最後這個官職消失不見。從一開始的紅極一時,到後來的沒落,但是我們應該承認,內閣大學士的權力在某一個時期,確實是非常大的,就相當於輔助皇帝的高階秘書官。

清朝“中堂”官職有多大?為何和珅和李鴻章都被稱為中堂?

但是不管內閣大學士權力高低與否,都是一個管理體系的需要才出現的,這個職位出現就說明它是有用處的,雖然最後內閣大學士的權力被削弱甚至被替代,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大學士的職位在清代確實是非常高的。

正因為如此,在清朝大多數時期,位極人臣權勢顯赫的人物基本上都掛職大學士,和珅也就被稱為“和中堂”,李鴻章被稱為“李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