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和誰誰是三蘇

蘇軾和誰誰是三蘇

28號把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讀完了,2月把TA讀完是我的計劃。

蘇軾和誰誰是三蘇

圖片來自網路

蘇東坡,原名蘇軾,字子瞻,號東坡。(貶謫黃州時,居所東側有個土坡,故以東坡居士自居。)

和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蘇軾有三個妻子:王弗、王閏之(王弗的堂妹)、王朝雲(蘇東坡的丫鬟、紅顏知己,雖無名分實質上也是其妻)。蘇軾有三個兒子:長子邁,次子迨,三子過。

蘇東坡出生於1037年,逝於1101年,享年64歲。其一生經歷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代皇帝更迭。

隻言片語,無法終其一生,現僅將我印象最為深刻的部分分享給大家。

一、天才。

1057年,20歲的蘇軾和弟弟子由(蘇轍字子由)一同進京趕考。這一年科考的主考官是大文豪歐陽修,副主考官是宋詩“開山祖師”梅堯臣。

除了蘇軾、蘇轍,這一年參加科舉考試的還有張載、程顥、曾鞏、呂惠卿、章惇等等。(章惇,曾是蘇軾的朋友,在哲宗元祐年間官拜相位對蘇東坡進行了反覆迫害。)

考完閱卷,梅堯臣拿著一張試卷手舞足蹈。歐陽修接過一看,嘖嘖讚歎:“真是妙文啊!”他提起筆,立即想把此卷圈為“第一”。正要下筆,他忽起一念:“這肯定是我弟子曾鞏所寫,我若將他圈為第一,其他人必會覺得不公。”

於是筆鋒一轉,將此卷定為“第二”。哪知解封一看,此卷作者竟是蘇軾。

二、勤奮。

蘇東坡能科舉及第得益於其父蘇洵,蘇洵二十七歲之前,窮困潦倒,二十七歲始發奮讀書。給蘇軾兄弟留下了很多寶貴書籍的同時,並進行了身教。

有次朋友朱載上去找蘇軾,問其在忙什麼。

蘇軾回答:“抄《漢書》。”朱載上驚問:“您還用得著抄書嗎?”蘇軾回答:“這是我第三次抄《漢書》了。開始一段是抄三個字,後來一段是抄兩個字,現在一段是抄一個字。”

朱載上說:“能否把您抄的書給我看看?”蘇軾立即取出一冊抄書給他。朱載上雙眉緊皺,一點也看不懂。蘇東坡說:“請您說一個字。”朱載上就隨便挑了一個字,蘇東坡立馬背出數百字,無一差錯。

三、智慧。

在神宗熙寧年間,王安石官拜副宰相實行變法,年輕氣盛急功近利的皇帝未能準確決策。變法中的均輸法和青苗法使民營小商販和百姓深受荼毒。

王安石是一個孤高自傲的人,眼裡容不得別人吹過來的一粒沙子。王安石有個字源學說,就是不假科學的憑空想象一個字的來源。

中文裡有個“鳩”字,顯然九是音旁,而王安石不管語音學的道理,只想從意義上找點趣談。一天,蘇東坡問他:鳩為什麼是九與鳥的合成?王安石一時語塞。按照王安石的理論:鳩者九之鳥也。蘇東坡說:“我來告訴你吧!《詩經》上有:’鳴鳩在桑,其子七兮。’七隻小鳥加上父母,不是九個嗎?”

蘇東坡用“反論證法”辯駁了王安石其字源理論的荒繆可笑。

四、詞人。

丙辰(1076)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蘇軾作《水調歌頭》,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065年,蘇東坡26歲的妻子病逝。在其妻死後的第十週年,蘇東坡寫《江城子》以寄情思。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1082年,蘇東坡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市)的第三個年頭的一個晚上。和朋友飲酒甚歡後回家發現家童已閉門熟睡,來到江邊作下《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仗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1082年3月7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詞《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五、生活。

蘇東坡任杭州太守時,先是解決了杭州人民的吃水問題。後來發現西湖四周水草滋生湖面變小,向朝廷申請撥款整治,他自己掏了一半的錢。為了交通和市民遊覽便利,蘇東坡又在西湖西側靠北岸修了南北方向的路堤,就是現如今聞名遐邇的“蘇堤春曉”。

蘇東坡頗喜遊西湖,還寫下了讚美西湖的詩: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東坡貶謫黃州時,當地多食牛羊肉。而蘇東坡囊中羞澀,只好選擇價格極賤的豬肉,可惜“富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

蘇東坡給出了一個燉豬肉的方法:

慢著火,少著水,

火候足時它自美。

經過長時間改良,此紅燒肉的烹飪方法多見於四川眉山和江南地區,也許是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而將其稱作東坡肉。(蘇東坡出生在四川眉山)

六、慈善。

杭州位於錢塘江口,杭州城當時有五十萬人,卻沒有一家公立醫院。蘇東坡對自己零星無組織幫助病人的辦法頗不滿意,於是從公款裡撥兩千緡,自己捐腰包五十兩黃金,在杭州中心建了“安樂坊”這個中國最早的公立醫院。

徽宗繼位後,承蒙皇恩,大赦天下。蘇東坡從海南島北歸,途徑靖江時就需要側身臥床接待賓客。

其中一位賓客就是章援(章惇之子),他猶豫再三不敢去見蘇東坡。因為他怕蘇東坡被提拔輔佐年輕的皇帝,而報復他父親的迫害之仇。事實上,章援是小人之心了,後來蘇東坡給他回信:

某與丞相定交四十餘年,雖中間出處稍異,交情固無所增損也。聞其高年,寄跡海隅,此懷可知。但已往者,更說何益?……見今病狀,死生未可必。自半月來,食米不半合,見食卻飽。今且速歸毗陵,聊自憩我裡。庶幾少休,不即死。書至此,困憊放筆,大息而已。

(一一0一年)六月十四日。

蘇東坡本就慈善,也許知道自己大勢已去,過往恩仇不再糾結。(蘇東坡死於同年八月)

七、遺憾。

蘇東坡本被章惇以“不敬先皇”之罪再三貶謫至惠州(大庾嶺南,屬廣東地區)。蘇東坡不以此為苦,其樂觀豁達的寫下: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此詩傳到章惇耳中:呦呵,這廝過得還挺滋潤啊。於是再奏一章,將其貶至儋州(地處海南島)。其弟蘇轍也被再貶至雷州(地處廣東省),也許是章惇故意為之。(蘇軾字子瞻,蘇轍字子由,被貶地名與其字都有相同的部分,兄弟二人只能隔海相望。)

在北歸途中,由於子由去接家眷等原因。蘇東坡始終未能與其弟會面,也許這是他此生最大的遺憾。

神宗熙寧四年(1071)蘇東坡與弟弟子由在潁河船上共度中秋節,曾寫下一首詩:

近別不改容,遠別涕沾胸。

咫尺不相見,實與千里同。

人生無離別,誰知恩愛重。

始我來宛丘,牽衣舞兒童。

便知有此恨,留我過秋風。

秋風亦已過,別恨終無窮。

問我何年歸,我言歲在東。

離合既迴圈,憂喜迭相攻。

悟此長太息,我生如飛蓬。

多憂發早白,不見六一翁。

八、評價。

蘇東坡雖文章聞名天下,仕途卻歷盡艱辛,屢遭迫害,但終不改其樂觀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釋、道於一體,詩、文、詞、書、畫俱在才俊輩出的宋代登峰造極;他比中國其他詩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體現的進取、正直、慈悲與曠達,千年來始終閃耀在中國歷史的星空。

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個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

(以上兩段摘自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