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專門為女性發明瞭一個“漢字”,不被理解反被罵,如今廣泛使用

如今隨著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越來越重,我國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而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早已經開始在校園內推廣漢語課程,他們已經意識到,世界未來的主流是中國和中國文化。在中國的大學校園內,可以看見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他們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鍾,特地來學習漢語。中國漢字的魅力無與倫比,其背後的歷史故事多到講不完,每個筆畫、每個偏旁部首都閃耀著文明的璀璨。

他專門為女性發明瞭一個“漢字”,不被理解反被罵,如今廣泛使用

越來越多外國人學習漢字

即使在國內也有大量的研究人員,專門對漢字的歷史和文化不斷進行深入研究。漢字是世界級的,一些國外出土的壁畫和文物中,也有它的身影,而韓國和日本的文字中,漢字比例也很高。世界各國對漢字有個統一的認識,他們認為漢字很難學,確實如此,中國有些漢字是多音字,也有不同的含義。放在不同的語境中,也有不一樣的意思,這還不包括一些隱晦的語句。但是這更加激發了漢字愛好者的興趣,當中也包括許多外國人。

不過在漢字發展的過程中,也是經過不斷的積累,才成為現在的樣子。我國語言學家劉半農也創造過一個漢字,這都是他語言功底深厚的原因。這個漢字是他專門為女性發明瞭一個“漢字”,原本是出於好意,而劉半農也沒想到,自己不被理解反被罵,而如今這個漢字被廣泛使用。

他專門為女性發明瞭一個“漢字”,不被理解反被罵,如今廣泛使用

劉半農發明一個字來區分男女

劉半農發明的這個字就是“她”字,這個字的出現是為了在文字上更高的區分男女性別,和“他”字形成對應。實際上這個發明十分巧妙,符合中國漢子語言隱晦的書面表達方式,一個“她”就可以展現出一位女性的輪廓。然而當時的文學群體對此十分反對,因為第一人稱並沒有分出性別,反而第三人稱卻進行了性別的劃分。還有一些女權主義者,不斷對劉半農發起批評,認為男字“他”應該換偏旁。

他專門為女性發明瞭一個“漢字”,不被理解反被罵,如今廣泛使用

雖然爭議很大,但是這樣的改動還是保留了下來,客觀地說,在表達方式上更為精準了一些。劉半農,原名劉壽彭,後來改為劉復,半農是他的字。根據史料記載,這位劉半農小時候就展現出文學天賦。6歲就能作詩,還能作對聯,不過他的中學學習受到民國開放式思想的影響,工作後發表了文章,開始提出對文學改良的想法,隨後成為一名北大教師。

他專門為女性發明瞭一個“漢字”,不被理解反被罵,如今廣泛使用

1920年的時候,劉半農成為了留學生,他先是在倫敦大學讀書,又去了巴黎大學深造,拿到了博士學位。回國以後,他編寫了一本“中小字典”,頗有成就。他因為對外國文學比較瞭解,也喜歡翻譯成中文,但是在翻譯過程中遇見了麻煩。英國的男他是“he”,女她是“she”,是有區別的,但是當時的中文男女都用“他”表示,於是劉半農就提出了“她”這個字,用來代表女性。

當時不是所有人都罵劉半農,魯迅先生就對他表示很大的支援。只是“傳統規矩”之類的思想在很多人的腦海中根深蒂固,缺少了一個的發展創新精神。劉半農被罵得很慘,畢竟他不是“孔子先生”,怎麼可以擅自對中國漢子進行修改?一些女權人士也瘋狂“攻擊”劉半農,男女的第三稱呼一邊一個,並沒有歧視女性的做法。

他專門為女性發明瞭一個“漢字”,不被理解反被罵,如今廣泛使用

現在這個“她”字已經被頻繁使用,甚至在一些名著中因為“她”字的使用,讓原文表達意思更為流暢。我國教育部也認定了“她”是官方文字,總算給劉半農正了名。這位有著開放思想的進步青年委屈沒有白受,對中國漢子文化作出了不小的貢獻。最主要的還是他嚴謹的學術精神,和麵對壓力的求真精神。想學好漢語,真的需要花費心思,從內心層次去對漢子背後的文化和現實應用發起追求。

參考資料: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