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書中為何刪減《賣油翁》最後一句?老師:不適合學生閱覽

隨著時代的發展,刪減教材似乎是一件極為正常的事情了。很多文章在我們看來似乎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一些專家學者確認為這些文章不適合讓那些小孩子或者青少年學習,可能會對他們造成不良影響或者把他們帶壞。

近日,又有專家提出,要刪除歐陽修作品《賣油翁》的最後一句,引起廣大網友的熱議,這是為什麼呢?

語文書中為何刪減《賣油翁》最後一句?老師:不適合學生閱覽

《賣油翁》

《賣油翁》是一篇什麼樣的文章呢?其實說白了就是陳堯諮向旁人炫耀自己射箭的技術,但是在一邊旁觀的賣油翁卻不以為意。這讓陳堯諮非常生氣,他氣不過就去找賣油翁理論,至此賣油翁就說出了大家非常熟悉的那句“惟手熟爾”。說罷還給陳堯諮演示了一下自己的倒油技術,結果自然是銅錢可以穿過銅錢上的孔,既不漏出,也不會滴到銅錢上面。可謂是一頓操作猛如虎,直接震住了陳堯諮。

其實這篇名文章也沒有其他的意思,就是很單純的告訴人們要多加練習,反覆實踐才能掌握事物的規律。賣油翁常年賣油倒油,對於倒油之事已經非常嫻熟了,因此他才能做到那樣。

就如同學習一門技術,總是要經過不斷的實踐,不斷地訓練,才能對這項技術越來越熟,但哪怕是少花一點點的功夫,都能夠看出區別。當然我們知道古人寫文章很多時候都喜歡用最後一句點題,闡明更加深刻的道理。

那麼,《賣油翁》的最後一句是什麼,竟然被提議刪掉呢?

語文書中為何刪減《賣油翁》最後一句?老師:不適合學生閱覽

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

其實最後一句也講了兩個典故,一個是庖丁解牛,另一個則是輪扁斫輪。庖丁解牛這個典故還是比較有知名度的,就是講庖丁經常練習刀工,以至於後來解牛技術十分高超。其實也就是所謂的熟能生巧。

輪扁斫輪是什麼意思呢?輪扁是春秋時期齊國的人,他主要是製造車架,斫輪其實就算是用斧子砍樹製作成車輪子。其實還是關於熟能生巧的一個小故事。

這兩個典故都出自於莊子,但並非出自同一篇文章。庖丁解牛出自於《莊子·養生主》,主要講的是養生之道最重要的是順應自然的變化,但反對人為順應自然,庖丁解牛所在的那一段也只是單純的講述庖丁解牛那麼厲害是因為練習得多。

語文書中為何刪減《賣油翁》最後一句?老師:不適合學生閱覽

而《輪扁斫輪》出自於《莊子·天道》,中心思想還是倡導無為。而輪扁斫輪那一段是文章的最後一段,也會是對整篇文章的一個昇華。其含義是不能死讀書,要多實踐。

在我們現在看來,這句話說的挺正確的,但專家卻認為這句話放在文章末尾會被一些孩子誤認為不要讀書。

古人寫文作詩喜歡用典故,當然,我們現在也喜歡,但是輪扁斫輪相對來說只是一個比較生僻的典故,其實並沒有太多的瞭解這個典故,更不會知道這個典故的背後是讓人不要死讀書。大家從《賣油翁》這裡能夠了解的也只是熟能生巧而已,如果真的有一些孩子真的瞭解這個典故或者聽說這個典故之後就想著要了解,反倒是一件好事。

語文書中為何刪減《賣油翁》最後一句?老師:不適合學生閱覽

那些年被刪減的文章

說到這個我就想到了那些年被專家們提議刪除的一些文章。之前,新編語文教材刪掉了《黃繼光》《劉胡蘭》以及《誰是最可愛的人》這幾篇文章,眾所周知,劉胡蘭和黃繼光都是革命烈士,他們也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誰是最可愛的人》寫的是那些抗美援朝的志願軍們,要知道抗美援朝戰爭對於我國的意義巨大,正是因為這些志願軍戰士們不懼生死的付出,中國才能在最艱難的時候向國際展示自己的力量,亮出自己的獠牙,才能被國際重視,取回自己應有的地位。

語文書中為何刪減《賣油翁》最後一句?老師:不適合學生閱覽

教材上在刪掉這些愛國文章之後保留的是什麼呢?《愛迪生救母親》,但這個故事的真性卻有待考證。實際上很多年前,教材上有一些西方的故事、典故其真實性就存在了很大的問題。為什麼教材上要出現這樣的文章呢?

刪掉教材中一些愛過文章,保留外國一些名人的小故事,是崇洋媚外嗎?也不至於,但確實不利於培養我們的民族自信心。至少,我們從前學習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的向,為什麼外國這些小朋友從小就這麼厲害?但實際卻未必如此。

語文書中為何刪減《賣油翁》最後一句?老師:不適合學生閱覽

喜歡讀書的孩子不會因為有這一句話就不讀書了,不喜歡讀書的孩子也不會因為這一句話而選擇讀書。

但是對於一個小孩來說,如果他總是在文章中、生活中,看到一個光鮮亮麗的地方,在資訊瞭解不夠全面的情況下,他會對那個地方自然而然產生美好的印象,心生嚮往,會想要在那樣的地方工作、生活。小時候的執念有時候真的可以影響人的一生,也許等他長大了,瞭解的更多,但觀念已經形成,就很難再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