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元三品三官大帝)

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元三品三官大帝)

三官總誥 志心皈命禮

唯三聖人 乃壹太極 普受浩劫家之命

鼎膺無量品之褒 紫微清虛洞陰

總領功過 賜福赦罪解厄 溥濟存亡

道冠諸天 恩覃三界 大悲大願 大聖大慈

三元三品 三官大帝 三宮九府 應感天尊

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的合稱,全名為「三元三品三官大帝」。在民間,三官大帝俗稱的「三界公」,即掌管天、地、水三界的神明。

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元三品三官大帝)

三官帝君在道教地位

三官帝君亦稱“三官大帝”,“三元大帝”。為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最早奉祀的神靈。即上元一品天官賜福大帝,中元二品地官赦罪大帝,下元三品水官解厄大帝。三官神源於原始宗教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東漢時早期道教吸收傳統的民間信仰,奉天、地、水三官為主宰人間禍福的大神,在道教神系中地位很高。

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元三品三官大帝)

三官帝君的信仰起源

三官信仰來自我國古代先民與兄弟民族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據《儀禮。覲禮》:“祭天燔柴,祭山川陵升,祭川沉,祭地座。”《全唐文》記載唐南詔王異牟尋與劍南西川節度使巡官崔佐時訂盟時的盟文:“謹詣點蒼山北上請天地水三官、五嶽四瀆、及管內川穀諸神靈,同請降臨,永為證據。”也是在國行會同之禮及諸侯之盟神。

東漢時,張陵創立正一盟威道(天師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作為道教徒請禱治病的方法,南北朝時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為一。

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元三品三官大帝)

三官帝君的職能

道教建立吸收後,對“三官“改變了舊有的“會同之禮”與“盟神”的觀念。”多了主宰人間禍福的職能。

《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記載:“三官所執,生死苦對,考由明法曹。”

《太上三元賜福敖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妙經》記載:“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雲笈七籤》:“夫混沌分後,有天地水三元之氣,生成人倫,長養萬物,人亦法之”

《三官燈儀》:“真都元陽,紫微宮主,自然大聖,賜福天官,統攝天界,役使鬼神,保天長存。中元赦罪,主帝元君,靈真大聖,社稷之神,滋生萬物,長養下民,祛除妖怪,保安家國,內外安寧。下元解厄,金闕洞陰大帝水君,清冷之神,驅雷逐電,海晏河清。”

天官大帝頭戴如意翅丞相帽,五綹長髯,身穿繡龍紅袍,扎玉帶,懷抱如意。天官是授福祿的神人,每逢正月十五,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地官大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與獄囚地獄受苦眾生除罪簿、滅惡根、削死名、上生籍。已去提、未去提、已提至、未提至、已結證、未結證、已發覺、未發覺、鹹赦(社)除之。

水官大帝又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農曆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減厄、解冤釋結。

道教還多以“三官”連稱,如“三官鼓筆”、“三官考召”、“三官書過”、“三官不錄”等,其職責與功用演變為“考核善惡,司人功過,鼓筆簿錄,列言上天。”

注:部分圖文源自典籍及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小道有話要說:

點贊+評論+轉發+分享此文章功德無量,福生無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