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的接班人王穉登,不為衡山所囿,小楷溫潤秀逸行草清森秀勁

登字書法怎麼寫

導語:王穉登雖然不是明代書法史上一流的書法家,但是他作為吳門書派之殿軍,集戲曲、詩詞、書法、繪畫等藝術成就於一身,而且後人更多地關注於他文學方面的成就,以至於掩蓋了他書法的藝術成就。

據史書記載,王穉登少有才氣,髫童便可作擘窠大字,十歲能詩,一時名震吳中。書法拜文徵明為師,宗師風,篆、隸、楷、行草均擅長。然書風不為衡山所囿,筆墨間多了股翰苑書卷之逸氣。

梅鼎祚給王穉登信中曾說“把惠詩籠,穆如清風,不減稷山老嫗,得君家右軍題蒲葵也。”可見王稚登書法受歡迎的程度。

文徵明的接班人王穉登,不為衡山所囿,小楷溫潤秀逸行草清森秀勁

《行書自詩詩卷》

01

只談風月不談情

一葉幽蘭一箭花,孤單誰惜在天涯?自從寫入銀箋裡,不怕風寒雨又斜。這是才女馬湘蘭在幽寂感歎,這是她向心中的白馬王子隱約表達以身相許的心意,她為這份暗戀堅守了一生。

都說秦淮八豔是以色事人的風塵女子,但在那重重煙花掩蓋之下,她們的真實身份是專業音樂人。她曾是官宦之家的千金,本來可以承歡膝下,享一世繁華。但因家主犯罪,猝不及防被沒入青樓。和世人對青樓女子的想象不同,馬湘蘭既不美,也不豔,既不嫋娜,也不柔婉。她行俠仗義,慷慨豪氣。孤苦無依的老人,失意落魄的文人,錢囊空空的旅人,都感受過她的女俠風範。

馬湘蘭除了精通琴棋書畫和作詩外,最令人刮目的是作畫,她不是百花齊放而是專攻蘭花,畫蘭已是爐火純青,素有“湘蘭”著稱,被人稱為馬氏門派,連許多作畫大家都自愧不如。她還是有史可查的中國第一位女性戲劇作家。她撰寫的傳奇《三生傳》,雖然全劇已經散失,但其殘曲依然能驚豔時光。

那一年,24歲的馬湘蘭被人敲詐,百般不得解脫,朋友們已經做好了送葬的準備。不想被文人王穉登偶遇,恰好憑著手裡的一點關係解救了她。身在青樓,飄萍飛絮般的馬湘蘭,多想和這位君子相依相偎。淚眼朦朧中,她提出以身相許。但王穉登說:“我若趁此娶你,和趁火打劫有什麼區別?”馬湘蘭沉默了。她不知道是該讚揚王穉登的正義高潔,還是該佩服他拒絕自己的巧妙言辭。

無奈之下,馬湘蘭只得死心。然而心可死,情難忘。自此以後,馬湘蘭和王穉登鴻雁傳書三十年。轉眼間,馬湘蘭已經五十七歲,依然風華絕代。這一年,王穉登要過七十大壽。馬湘蘭不辭辛苦,集資買船載歌妓數十人,前往蘇州慶祝,一個五十七歲的女人,以這種置酒祝壽的方式簡直是冠古絕今。馬湘蘭似乎要傾盡全力在表達愛戀。然王穉登依然只談風月不談情,深深傷害了馬湘蘭。馬第二日歸金陵後一病不起,強撐沐浴以禮佛端坐而逝。

02

溫潤秀逸的小楷

王穉登的小楷主要受文徵明一脈影響。後上追晉唐,形成溫潤秀逸的個人風貌。

王世貞在《有明三吳楷法序》雲: “明者何所載,自洪武而至萬曆,其人則明也。獨稱吳者何?吳人良於楷者也。稱三吳者何?舉吾郡,而云間附焉。”王世貞列吳中善楷書者五十八人,王穉登位列其中。可見,王穉登楷書在當時影響和地位。

早年小楷,如題陳淳《花卉圖冊》,無年款,落款為金昌王穉登,時年應為25歲以後不久,此題跋可能是目前所見最早的楷書題跋作品。

文徵明的接班人王穉登,不為衡山所囿,小楷溫潤秀逸行草清森秀勁

《元日送顧孟卿之薊州》

王穉登題於扇面楷書《元日送顧孟卿之薊州》,可以看出,此作品在用筆、結字上,基本還是學習老師文徵明的結果。行筆舒緩,筆畫粗細對比明顯。結字微胖,特意突出某一筆畫, 如“投”、“人”、“伏”、“波”等字捺畫。結字造型豐富,如“出”字出人意料的伸長下邊的橫畫,“塞”字中宮收緊,字型狹長。整篇章法自然,隨字賦形,體現出王穉登過人的書法造型能力。

此外,王穉登跋王寵《草書七發》楷書、壬申閏月跋李應楨等《行書觀大石聯句並跋》,此兩跋與《元日送顧孟卿之薊州》相比,可以看出,章法上,行距寬,字距密,顯得疏朗秀氣。

03

清森秀勁的行草書

王穉登的行草書作品樣式豐富,有中堂、條幅,扇面、題跋以及手稿等。受晚明風尚的影響,他所書扇面最多見,流傳至今的也最多。

王穉登流傳至今的書法作品,基本上是以行草書為主。時人評其行草書雲:“王穉登……字型瘦硬,中鋒腕,具蘭亭筆。”可見,王穉登的行草書,上追魏晉,深得王羲之《孝侯碑》之精髓,在當時具有很高的聲譽。

明代書家在書法創作中往往注重取態,即突出形式結構的種種變化,王穉登也不例外。他十分強調以氣勢來統轄形式變化的和諧,在作品整體把握上顯出一定功力。與此同時,在個別字上竭盡繚繞曲折之姿態,表現了他心中對取態的藝術旨趣。

世傳王穉登以隸書著稱,明袁中道曾言其“隸書遒古,大勝真草”。但觀其行書作品《蘭亭集序》,實不在隸書之下。全篇以行書為主,俯仰映帶,氣脈連貫。筆意蒼鬱雄暢,變化多端。筆法方圓結合,隨勢就體,隨體賦形,骨肉均勻。縱觀整幅作品,具有舒展流暢的氣勢,寓巧於拙的用筆,內在挺勁的力感,使人感受到王穉登的行書不受傳統成見的束縛,率真自然地將感情傾注於筆下,顯示了明代尚勢一派書法藝術的魅力。

文徵明的接班人王穉登,不為衡山所囿,小楷溫潤秀逸行草清森秀勁

《律詩一十八首》

如,寫於嘉靖四十四年,乙丑十一月既望《律詩一十八首》,時年31歲。行書用筆斬釘截鐵,乾脆利落,結字自然,向左傾斜明顯,骨多肉少,骨氣洞達。又如,隆慶二年《戊辰五月既望書》,時年34歲,兩件作品風格接近,但都顯得略感拘謹。

條幅《行書知希齋詩》、《和申少師除夜元日 二首》、《行書詩》、《行書舊作》、《行書蹋燈詞六首》,以及《行書送申部駕還朝詩》,筆畫堅實,筆勢生動,清新秀雅,骨氣洞達,還表現出嚴密整飭的吳門風雅。

詩文《行書七絕詩》、《行書送吳光卿試南宮詩》與《行書寄趙相公一首》,其用筆酒脫,使轉自如,筆畫流暢,通篇氣勢流貫。

再如,《韓愈詩卷》、《義興雜詩》,其字形方圓結合,用筆利索,筆筆中鋒,方不露骨,骨肉停勻,俊潔峭拔。

文徵明的接班人王穉登,不為衡山所囿,小楷溫潤秀逸行草清森秀勁

《行草書遊虎丘詩》

此外,如《行草書遊虎丘詩》,書寫於嘉靖癸亥夏五月,時年29歲。全篇以草書為主,行草相間,俯仰映帶,氣脈連貫。

正如謝肇淛所言“姑蘇王百榖專工取態,而時覺位置之稍輕”,也如鄒迪光評價王穉登書法所言,“筆鋒戌削,墨花淋漓,窮巧盡變,造化失奇”可見,這兩人對王穉登的行草書的評價,也是非常確切的。

文徵明的接班人王穉登,不為衡山所囿,小楷溫潤秀逸行草清森秀勁

王穉登題跋李伯時畫

結語:

明代書家邢侗在其《名人書法評》中評論認為:“王百穀遒媺不凡,未合古法。”黃惇先生認為王穉登的行草書“反映出他既想維護吳門書派的優秀傳統,又感到力不從心。所以王穉登的書法雖有著典雅的古風色彩,但卻掩蓋不住技巧的衰弱。”因此,王穉登的行草書雖然在當時的聲譽不可否認,但終因個人才能與視野的侷限,未能躋身一流書家行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