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要如何用功

學佛要如何用功

我聽說學佛人要用功,但不知道用的是什麼功,應該怎樣用功?

不論學佛還是世間的事業,都需要用功,這是共通的法則。

所謂“用功”,分為兩方面:

第一就是用心,就是你要用心在這方面,專注,確實有這個意願,這個用功等於用心;

第二,要付諸行動,要真正地真修實幹,要切實努力。佛法也是這樣的,修學佛法也不過是這兩點,真用心,真行動。

聞思修

那麼具體到佛法修行來講,它有專門的步驟和軌則,就是所謂“聞思修”。

“聞”就是聽聞佛法的道理。

當然,佛法經典浩若煙海,要找到適合自己修學的法門,總要有一定量的聽聞。當然,這和你的緣分也相關,有的人一下就找到自己特別相應的法門,這就是善根福德因緣所致。

有些人如同大海算沙,來到海邊,海灘那麼多沙子,怎麼算得清楚?佛教裡這麼多經典,又沒有善知識的引導,茫茫然地去摸索,就費了很大的力氣。這第一關就是聞。

聽聞,不是當小說,有情節,讀完就算了;要深入思維它的教理,比如簡單說人生是苦,一聽完之後,“哦,人生是苦嘛”——不是這樣的。“人生是苦”,要對照、思維,對照我們的心境,好好地思維,人生真的是苦,從頭到尾,這樣,你就會對人生有一個正確認識。

接下來,要怎樣離開這個苦?也是如理思維,不是簡單當一個觀念。

那思維之後,就要去修習,思維也是一種修。

對無常的認識,一般人從哲學道理也都知道一切都是無常的,可是如果沒有修習,沒有真正地思維、修習,就不能成為定見,不能成為自己的根本認識;或者是自動的,好像本能的一樣。

與此相反,比如世人追求永恆的愛情——無常嘛,哪裡會有永恆的愛情?一旦離婚的時候,馬上就不得了,要天崩地裂了。這就是沒有無常觀。

要知道,每個人都要死,跟自己關係比較親近的人,比如父母突然去世了,其實沒有突然,一切都是無常的。

在我們凡夫的情執當中,認為不應該發生,“哎,他突然死了”,不能接受,甚至一下崩潰了,這都是缺乏無常觀,缺乏這方面的修習。

如果我們知道無常,平時深深地思維,深深地去修習它,那麼你遇到這些事,自自然然就可以通得過。像莊子,老婆死了,他鼓盆而歌,他就是有無常觀的人。

淨土聞思修

佛法當中的淨土法門,這個用功的具體表現,就是從早到晚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最簡單的,最容易的。

倒未必說到深山打坐,什麼練氣、入禪定、出神通境界,這都是外行人對佛法的一種誤解,覺得神秘,其實就是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

當然,能老老實實念這句佛號也不容易,也要有前行的過程。

比如對人生的感悟,對佛法的理解,對自身根機的理解,對人生,對宇宙,對這個娑婆世界,佛說這是苦惱世界,染汙的、穢土的世界;還有,對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對他的本願,對他的廣大功德,有基本的聽聞理解,建立信心,內心歡喜。

然後從早到晚,隨忙隨閒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就是淨土法門的用功方法,也不外乎是聞思修。

聖道聞思修

當然,問到了,也順便說一下,聖道法門的聞思修,從聞思到入修的用功,一般就是戒定慧三學。

這三種修學的方法,或者用功的方法,是有次第的——戒、定、慧。

首先就是受戒,由戒律才可以止惡防非,使我們狂亂的心有所約束,讓心漸漸地沉澱下來。

由戒生定,透過持戒就容易修行禪定。當然,如果戒律不清淨,禪定不能現前。如果戒律不清淨,即使得到禪定了,佛說這是邪定,因為沒有一個正確的基礎,這可能是外邪,外靈附體了。

總之,沒有正確的知見——正見為基礎,所以不可靠。一定是有清淨持戒,這是根器相當。人的品行,就是載德之器,能夠承載,荷持,荷持一種良好的德行,這時候得來的禪定就很正,就是正定。

由戒得定,由定發慧。透過禪定的修行,定慧等持,這種發慧就是啟發智慧。這個慧不是世間講的聰明,世間講的聰明在佛法裡反而是一種障礙,就是邪慧,不正確。

而佛法講的慧,就是無漏,在佛法當中叫作“般若”,般若智慧,空性的智慧,照見一切真理的智慧。當然,佛法當中對智慧有種種的描述,有種種的角度,有實智、權智等等。

總之,它是修學的規則,戒定慧,這就很難。第一步受戒,一般人都做不到。不要說清淨持戒,大體上說的,自己能過得去就很難了。

近代有一位持戒的高僧弘一大師,他說自己五戒都持不清淨。五戒是在家人就要受的,他又是出家的高僧,律宗祖師級別的,他都說自己五戒持不清淨,可見持戒就相當地難。

由持戒發定,戒都沒有,基礎都沒有,後面的定慧就不談了。如果沒有定慧,即使能持戒也只是得人天果報,那佛法的解脫是夢都夢不著的。所以,這是聖道門用功的難處。

這兩個比較起來,更加覺得淨土門的容易和殊勝,是我們可以得到的。

南無阿彌陀佛,僅供參考。

文:淨宗法師

學佛要如何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