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結構》教案

法是什麼結構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概述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

【過程與方法】

在建構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過程中,提析能力和動手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同人類對遺傳物質的認識是不斷深化、不斷完善的過程。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

【難點】

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建構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首先回憶上一節課的內容(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之後設疑:DNA是遺傳物質,那DNA分子必然攜帶著大量的遺傳資訊。現在大家來當科學家,在瞭解了DNA分子的功能以後,大家想要進一步瞭解什麼?(DNA分子時如何攜帶遺傳資訊的?DNA分子的遺傳功能是如何實現的?)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了解什麼?從而匯入新課。

(二)新課講授

1。師:DNA分子的組成單位是什麼?請用課前準備好的材料展現出來。

學生分組展示脫氧核苷酸的結構:

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結構》教案

2。師:我們知道了DNA是脫氧核苷酸長鏈,請同學們試著把自己製作的四個脫氧核苷酸連成長鏈,請幾個同學說明脫氧核苷酸之間是如何連線的、四個核苷酸是怎樣排序的?

學生分組用實物進行展示,並用語言描述。

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結構》教案

教師點評,並強調相鄰的脫氧核苷酸之間的磷酸和脫氧核糖形成新的化學鍵,形成磷酸和脫氧核糖交替連線的長鏈。

3。師:不同組的同學展示的脫氧核苷酸鏈的鹼基排列順序不同,請問鹼基排列順序不透過的DNA分子時同一個DNA分子嗎?組成DNA的鹼基(脫氧核苷酸)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有什麼意義?

(鹼基排列順序不同,DNA分子也不同,每個DNA分子具有其獨特的鹼基排列順序。)

4。師:脫氧核苷酸單鏈是無法穩定存在的,那麼由這樣的長鏈組成的DNA分子要具有怎樣的結構才能穩定存在並且遺傳給後代呢?請結合教材,嘗試構建DNA雙鏈結構。(備註:預設有兩種情況,見下圖,設定糾錯環節)

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結構》教案

(情況一中的兩條鏈無法連線在一起,科學家已否定;情況二可行,兩條鏈之間的鹼基透過化學鍵結合,但是鹼基如何結合?能穩定存在嗎?)

5。師:1952年春天,奧地利的生物化學家査戈夫訪問了劍橋大學,沃森和克里克從他那裡得到了一個重要的資訊:A的量等於T的量,G的量等於C的量,這給了沃森和克里克很大的啟示,同學們,你們獲得了什麼啟發嗎?請組內討論,然後修正本組的模型。

(得出下圖,鹼基間有固定的配對方式:一條鏈中的A與另一條鏈上的T配對,G與C配對)

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結構》教案

教師肯定學生的發現,之後補充:配對方式的確如此,之後的研究發現鹼基間透過氫鍵連在一起,而且A與T之間兩個氫鍵,G與C之間有三個氫鍵。透過這些氫鍵維持了DNA分子結構的穩定。這種一一對應的關係稱為鹼基互補配對原則。

6。請同學們觀察DNA雙螺旋立體結構模型,同自己構建的平面模型相比較,回答如下問題:

(1)DNA是由幾條鏈組成的?它有怎樣的立體結構?

(DNA由2條鏈組成,具有穩定的雙螺旋結構)

(2)DNA的基本骨架是由哪些物質組成的?它們分別位於DNA的什麼部位?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脫氧核糖交替排列而成的,並且排列在DNA分子的外側。)

(3)DNA中的鹼基是如何配對的?它們位於DNA的什麼部位?

(DNA內部是按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形成的鹼基對。)

7。這三點是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基本特點,結合教材49頁的內容和雙螺旋結構模型,請進一步完善DNA雙螺旋結構的特點。

(DNA兩條鏈反向平行;鹼基對之間是透過氫鍵連線的。)

(三)鞏固提高

請學生獨立畫出DNA分子的結構模式圖,之後同桌間互相點評。(圖在ppt呈現)

(四)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所學。

佈置作業:以小組為單位,用簡易材料構建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並探究DNA分子的特性。

四、板書設計

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結構》教案

五、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