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西安“新唐風”建築的壯美城市風格

作為“十三朝古都”的歷史文化名城,西安在建築方面也蘊含著其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總體上來說,西安城市建築規劃是建立在唐長安城和明城的格局之上的,因此也保留了諸多古都風貌和“新唐風”風格。在目前城市建築大多都以鋼筋混凝土、高樓廣廈林立的現代化面目呈現時,西安則為我們展現出了一座歷史文化古都所應有的面貌,這種歷史特色就建立在古建築與“新唐風”仿古建築和諧共融的基礎之上,整體給人一種壯美的城市風格。

在建築領域中,我認為中國美學中的“壯美”與西方的“崇高”雖較相類似,但還是在具體風格上表現出很大差異。不同於西方諸多教堂所體現的源於宗教文化並使人感到救贖、聖潔、高尚、深邃的崇高之美,我認為中國古代建築所體現的是一種與天地和諧的陽剛壯闊之美。這一特點更多地集中表現在古代封建王朝的各種宮闕樓宇之中:對內,它是一個王朝統治階級手中頂端權力的象徵,因此就使人產生一種驚懼震撼的情緒;對外,它是一個國家版圖遼闊、人口龐大、實力雄厚、足以鞭笞四海的象徵,要能夠使附屬國由衷地產生崇敬仰慕的心理。

作為鼎盛時期大唐王朝的國都,西安的建築特色就體現出了一種典型的壯美風格。有人說,到了西安,就到了最接近盛唐景象的地方,這句話恰好點出了西安最大的城市特色,即以仿古建築和古代遺蹟作為城市的根基。西安城不僅遺留下了中國現存儲存最完整的古代城牆,還有大雁塔、鐘鼓樓等歷史名跡,這些都為西安塑造出了其特有的古樸、厚重、豪壯、磅礴、悠蘊的城市“氣質”,為西安的“新唐風”建築提供了歷史積澱。

“新唐風”建築是指基於西安地域特徵與歷史文化、城市性質和其文化傳承發展趨勢的一類具有仿唐形式的特色建築[1]。西安的“新唐風”建築大多以古蹟的修復或重建為開端,如: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曲江池遺址公園、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大唐芙蓉園等,也有對古代建築的吸收和創造,如:大雁塔廣場、長安塔、順城巷、陝西省歷史博物館、西安博物館等。這些建築整體上都體現的是一種仿唐風格,但不是簡單地對歷史遺蹟的模板復刻,而是一種現代與傳統的融合。在建築色彩方面,多以灰青色、土黃色、赭石色等為基調,對應了青磚、黃土、木板等建築材料,充分體現了這種仿唐風格。

以大明宮丹鳳門遺址博物館為例,丹鳳門是唐代長安城重要宮殿之一大明宮的正南門,由於大明宮的重要地位和古代以南為尊的慣例,丹鳳門成為皇帝大赦天下、舉行冊封、朝貢等重要儀式的所在地。它於唐高宗時期修建,但毀於唐末戰亂中。我國著名建築學家張錦秋院士在原來的遺址基礎上,採用仿唐式設計重新修建瞭如今的丹鳳門遺址博物館。復原後的丹鳳門,給人以極大的震撼力。

首先,它的外立面通體呈土黃色,呈現出一種極樸素、敦實的泥土質感,除了使人感到耳目一新外,還能體會到一種大地向天空的延伸感,彷彿匯聚了萬千黃土的精華,融合天地,讓它面前的佇立者感受到一種壯美瑰異的審美體驗。其次,這種棕黃色的建築色彩也是最能體現唐代皇宮正門的宏偉端莊的特點。同時它又與常見的仿古建築有很大的差異,在色彩上具有高度的抽象化和現代感,強化了雕塑感,因此也能加深欣賞者的驚詫和仰慕之感。此外,在型制和尺度方面,重建後的丹鳳門呈近似矩形狀,更加突出了水平線上的延伸感,因此門下所含的五個城門在近距離處就給人呈現出更廣闊的空間感。同時,樓頂簷部的飛簷設計在翹伸的角度上較傳統建築更小,在視覺上呈現更扁平的效果,弱化了飛簷給人的靈動感,使之更加莊重、剛健,體現了其作為“國門”的雄渾風範。

目前為止,“新唐風”還只是一類具有一定特色的建築風格,無法作為一種固定的建築創作手法來進行系統地研究。但是“新唐風”建築文化在西安卻影響巨大,它已經成為西安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建築風格能夠更好地展現盛唐建築的宏大規模、雄狀氣勢和高邁格調,併兼顧現代創作手法與城市總體規劃,在為欣賞者帶來身臨其境的“現場感”的同時,領悟這種建築藝術帶來的“壯美”的審美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