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雲儒:在西安——古城讀書有新風

在西安——

古城讀書有新風

肖雲儒

肖雲儒:在西安——古城讀書有新風

在西安一帶的方言裡,把“書”字、“樹”字都念作“福”。在我看來,讀書就如同栽樹,目的都是為了成材,而這,是人生的福,也是社會的福。用書、用閱讀,讓自己長成一棵大樹,為自己為社會積福。

六十多年前一到西安,我便住在了離西安著名的鐘樓書店不到三百米的地方。每天晚飯後,全家步行到書店,進去翻翻書,靠著書架或者坐在地上看上幾頁,再走回家,一天一趟。我還在書店旁的平安市場買下了生平第一個書架,喜滋滋地扛了回來。

一個多甲子過去,鐘樓書店再次邀我這位老書友去那裡給中學生講我的讀書法,真有點心潮澎湃。我的讀書法可稱為“5J讀書法”,是“即、集、輯、積、激”五個同音字的合稱。即讀,隨時隨地擠時間閱讀;集讀,集中時間和精力閱讀;輯讀,分類歸輯地讀;積讀,閱讀要層積迭累,形成系統;激讀,邊讀邊與作者對話甚至辯論,激發自己的思想火花。孩子們聽得很認真,飛快地往小本上記著。現在的鐘樓書店跟當年已大不一樣,共四層的大樓裡有新書速覽,有分類書廊,有小講課廳,有好幾個閱讀室,與當年我們靠著書架、坐在地上讀書真不可同日而語。

鐘樓書店以其國營老店獨有的莊重,雄踞西安城的中心;民營書店則如雨後春筍般,在西安城的大街小巷拔節而起。我曾多次造訪那些書店,作講座,錄節目,參加對談。

我的文集《雲儒文匯》出版後,好幾家書店邀請我去辦首發式,最後落在了一個叫藍海風書店的文化綜合體。那裡,樓上有油畫展,樓下有工藝美術體驗館,晚上還有時尚音樂會。首發式上,融媒體參與,“雲上”點選達幾百萬。這讓我感嘆,當今的書店,正在由經銷紙質圖書變得更注重讀者的參與感、體驗感,已升級為功能多樣的文化綜合體,向內融進了市民文化生活之中,對外則成為一座城市的文化視窗和地標。

在西安這座城,我讀了一輩子書,跑了一輩子書店,自然結交了不少讀書、寫書、愛書的人。“讀書”這共同的頻率,讓我們一見如故。有位叫王扣勞的朋友,本在秦嶺山裡的商洛務農,懷著知識改變命運的憧憬,出來闖西安,專給學校的食堂販供蔬菜,以便貼近知識和書籍。最初他愛上了書畫收藏,後來發現書籍給予自己的人生營養更為豐厚,於是將打拼二十年的積蓄投進了書籍收藏。如今,他對西安作家路遙、陳忠實等人的原稿、圖書版本、信札的收藏已經小有名氣,而自己仍是個“賣菜翁”。

今年立春前後,年輕的朋友來家中,要給我做雲上收藏館,請我授權。他帶來了我1961年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短文《形散神不散》的原件等許多文稿資料。看著一個甲子以前這些珍貴的報刊,無異於重讀了一遍自己的人生。朋友告訴我,現在年輕人喜歡收藏電子版資料,電子藏品更豐富,收藏更便捷,正走紅著呢。這對我的閱讀和藏書經驗是一個新的突破。

前些天春氣動了,西安城一片藍天白雲。我領著小孫女登城牆放風箏。我問她:“老師要你形容一部非常好的書,你怎麼說?”她答:“像磚頭一樣又厚又重的書!”我笑了。站在古老的城牆上,望著厚重的牆磚,不禁想到:那西安這座城是由多少本書砌成的呢?

肖雲儒:在西安——古城讀書有新風

編輯:劉輝

【來源:西安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