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奇山~黃山,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黃山蓮花峰頂石刻叫什麼井

黃山屹立在中國安徽省南部,東起績溪縣的大嶂山,西接

黟縣的羊棧嶺,北起太平湖,南臨徽州山區,總面積1000餘

平方千米。

天下第一奇山~黃山,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黃山四季景緻不同,韻味各異,迎客松、飛來石

仙人指路等美景天下聞名,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更是

令人流連忘返、歎為觀止。黃山內群峰林立,或傲然屹立,或

俊俏秀麗,佈局錯落有致、渾然天成。這些山峰以天都峰、光

明頂、蓮花峰三大主峰為中心向四周延伸,形成深壑幽谷與峰

巒峭壁相間的景觀,呈典型的峰林地貌。

天都峰位於黃山東部,西對蓮花峰,東連缽盂峰,海拔

1810米,“健骨竦桀,卓立天表”,在黃山群峰中最為雄偉壯

麗。古人將其視為“群仙所都”,故取名為天都峰。站在峰頂舉目遠眺,但見群山競秀,雲海蒼茫,雲峰相

接,美不勝收。古詩有云“任它五嶽歸來客,

見天都也叫奇。”現存文字記載中,登上天

都峰的第一人是唐朝的島雲和尚。在歷盡千

辛萬苦登頂成功之後,他在絕壁上留下了

天下第一奇山~黃山,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登天都峰》一詩:“盤空千萬仞,險若上舟梯

迥入天都裡,回看鳥道低。他山青點點,遠水

白悽悽;欲下前峰瞑,巖間宿錦雞。”

光明頂位於黃山中部,海拔1860米,是

黃山的第二高峰。頂上平坦而高曠,地勢開

闊,日照長久而充足,故而得名光明頂。站在

光明頂上,東海奇景、西海群峰、煉丹、天都、

蓮花諸峰盡收眼底,一覽無餘。明代普門和尚

曾在光明頂上修建大悲院,現在大悲院已不

復存在,後人在其遺址上建起了黃山氣象站。

蓮花峰位於黃山中部,玉屏峰西南,東對

天都峰,海拔1864米,是黃山最高峰,也是

華東地區第三高峰。此峰峻峭高聳,氣勢雄

渾,中間主峰突兀而出,周圍小峰簇擁,彷彿

蓮花仰天怒放,故名“蓮花峰”。蓮花峰絕頂

處方圓丈餘,中間有香砂井,置身峰頂,遙望

四方,千峰競秀,萬壑生煙,在萬里晴空時,

可東望天目山,西望廬山,北望九華山和長

江。雨後,縱觀八面雲海,更為壯觀。蓮花峰

頂還有一個奇觀,就是絕頂四周鐵索上掛滿

了各式各樣的鎖,它是年輕的情侶或夫婦攜

手向上的連心鎖,以示永結同心。

天下第一奇山~黃山,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黃山因為山高谷深,雨水充沛,在低溫和

高壓的影響下,低層水汽凝結成雲霧,形成黃

山雲海。站在黃山上看雲霧迷漫,浩瀚無際

瞬息萬變,動靜結合,氣象萬千,形成雲海奇

景,所以黃山又被稱為“黃海

除去美景之外,黃山在地質上也具有特殊的地位。以黃山為中心,建立起了黃山地質

公園,它以中生代花崗岩地貌為特徵。在距今

約1。4億年前的晚侏羅世,地下熾熱岩漿沿地

殼薄弱的黃山地區上侵,大約在6500萬年前,

黃山地區的巖體發生較強烈的隆升。隨著地

殼的間歇抬升,地下巖體及其上的蓋層遭受

風化、剝蝕,同時也受到來自不同方向的各種

地應力的作用,在巖體中又產生出不同方向

的節理。自第四紀(距今175萬年)以來,間

歇性上升形成三級古剝蝕面,終於形成了今

天的黃山。在這些巖體中,由於在礦物組成

結晶程度、礦物顆粒大小、抗風化能力和節理的性質、疏密程度等多方差異,造成了宛如鬼斧神工般的黃山美景

天下第一奇山~黃山,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黃山是美的集合,是天地造化的寵兒。黃

山之美,渾然天成,彷彿與天地融為一體;黃

山之美,無處不奇,無處不美;黃山之美,無

法用語言盡述,也許只能用心靈去體會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