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幹部職業化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打破最後一公里是什麼意思

推進村幹部職業化管理,要積極探索以“崗位職業化、報酬工薪化、管理規範化、成長持續化、獎懲具體化”為核心內容的“五化”管理新模式,有效激發廣大村(社群)幹部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著力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崗位職業化。推行村(社群)幹部坐班或值班制,實行全天候管理,嚴格執行上下班考勤制、請銷假制、去向告知制、村(社群)幹部輪流值班制和村幹部到崗舉報制,透過制度約束,做到定崗位、定職責、定待遇,確保村級“有人管事”。開展村(社群)幹部考核認定,明確量化指標,將村級組織建設、集體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社會事業進步、社會和諧穩定等工作列為重點考核內容,量化標準,增強考核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解決村(社群)幹部“監督難、配強難、管理難”問題。規範村(社群)幹部協辦制度,社群、村組幹部要定期進村入戶收集、代辦群眾事項,解決基層群眾辦事難、難辦事問題。規範黨務公開和村務公開制度,健全民主評議制度,推進村級事務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督。

報酬工薪化。出臺村(社群)幹部隊伍報酬穩定增長長效機制,建立起由基礎工資+崗位津貼+績效考核報酬+職齡津貼+村集體經濟提成的報酬體系,提高村(社群)幹部的工資待遇。 完善村(社群)幹部購買“五險”機制,村(社群)幹部按聘用職工或園區(鎮)編制外人員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各種社會保險,解決村(社群)幹部的後顧之憂。創新人才選拔制度,重視基層人才選拔,每年定向從村(社群)幹部隊伍中招考事業人員,以招考方式,實現其“身份”的轉變,讓在職的村(社群)幹部看到前途與希望,吸引有能力的人才進入村(社群)“兩委”班子為群眾辦事。

獎懲具體化。建立健全評優機制。從嚴從實堅持評優具體要求和標準,每年評選優秀村(社群)幹部,並從中挑選優秀村(社群)幹部逐級向上推薦評優,重點評選在“四化”建設、維穩、帶領群眾致富、發展專業村和家庭農場、壯大集體經濟收入、解決就業人數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的村(社群)幹部,並明確評選出來的優秀村(社群)幹部應享受的政治待遇和招考待遇等。強化懲處工作機制。懲處分為誡勉談話、暫停職務、免職、罷免等型別,同時明確懲處的具體表現、懲處的具體程式步驟,保證懲處工作有章可循,著力解決基層幹部不作為、亂作為等損害群眾利益問題。

成長持續化。創新培訓機制,打破由黨校、有關院校等理論研究人員上課的常規模式,探索把黨校陣地延伸到鎮、村兩級,建立鎮、村級黨校分校,透過上級組織領導親自授課與實地觀摩相結合的方式,對村(社群)幹部進行培訓,明確縣、鎮、村三級培訓學時,全面提高村(社群)幹部的綜合素質。加強先進經驗的學習。積極推薦村(社群)幹部到黨校、行政院校等大中專院校參加村(社群)幹部培訓班進行學習,推薦優秀村(社群)幹部參加精準扶貧專題示範培訓班、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班學習,組織村(社群)幹部到經濟發達地區參觀考察,拓寬村(社群)幹部的視野,增強帶頭致富的能力和信心。重視後備幹部的培養。採取組織推薦、群眾推薦、個人自薦等“三薦”的方式,將具備村級後備幹部基本條件的各類優秀人才,吸收到村級後備幹部隊伍中,改善村組後備幹部隊伍結構。

管理規範化。嚴格執行行為規範“七要七不準”。加強對村(社群)幹部的日常監督管理。堅持“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嚴格印章管理制度,實行離任審計制度等。 完善考核工作機制。將村(社群)按照引領型、有為型、追趕型等分類統一考核,對村(社群)幹部進行工作量化考核,激發村(社群)幹部謀事創業熱情。嚴格運用考核結果。考核結果與績效考核報酬、獎懲、選拔任用直接掛鉤。對連續三年考核為基本合格以下等次或連續兩年考核為不合格等次的村幹部,依照法定程式免去其黨內職務或行政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