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弧圈球進攻技術詳解

反手弧圈球技術分為哪幾種

我們愛球的人都懂得:乒乓球的五大基本要素:力量、速度、旋轉、弧線、落點。這五個要素是相輔相成,互相彌補,缺一不可的。他們之間存在著不能兼顧的必要條件的同時,也有著可以互相最佳化的必然聯絡。乒乓球看起來很簡單——-只要把球打過去就可以。但是,當我們這些球迷如此對乒乓球痴迷的時候,我們還會滿足於烏龜爬行,螞蟻上樹般的擊球速度嗎?我們還會滿足於數十回合而不停息的較量嗎?乒乓球施行打球的改革以後。速度和旋轉的結合、弧線和力量的完美統一、還有控制嚴密而詭異的落點。這些已經成為乒乓球技術中最頂端、最重要的技術。

今天說到現代乒乓球進攻技術裡最主流的一項——弧圈球。因為它是速度與旋轉的完美統一。還是先讓我們來點老生常談:自從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人發明了弧圈球之後,到今天,它已經成為最重要的進攻技術——即使對削球選手也不例外,但正膠選手除外。弧圈球有旋轉,製造弧線更好,磨擦更多些,出手更穩定些,速度也不是很慢,比較好的兼顧了威脅和命中率,而且近臺、中近臺、遠臺都能用,所以比正手攻球(快攻)的使用範圍廣泛得多。還有一點很重要,我們總是談速度變化、節奏變化,弧圈球恰恰在這方面比快攻強得多,你可以早點拉、晚點拉、快點拉、慢點拉,甚至拉點假弧圈……只要技術水平夠,想怎麼拉就怎麼拉,節奏變化更為豐富。在高水平的競技中,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應該承認弧圈球比純粹的正手快攻穩定性更好。對業餘選手來說,相對而言也是比較容易練、容易見效的。但有一點說在前面,希望大家練習的同時一,在不用的側重點上根據個人特點有所發揮,這樣拉出來的弧圈球就有點味道了,而不是一味地猛衝,也不是隻在下降點跟對手亂兜一氣。

當我們的正反手技術略有些嫻熟。判斷和協調能力有些上升,步法可以合理利用、動作不再僵硬的是時候(業餘球友可以更早些)我們就要開始練習弧圈球。這時候你或許已經明白了弧圈球的原理,或者已經接觸了淺顯的知識。但是你仍舊需要把問題弄得更清楚。技術原理分析的更透徹。讓我們共同學習一下吧。

乒乓球弧圈球進攻技術詳解

乒乓球弧圈球進攻技術詳解

乒乓球弧圈球進攻技術詳解

弧圈球打法,它是一種強烈的上旋球,特點是既有強大的攻擊力又有很強的穩定性。由於它的旋轉非常強,因此它雖然是上旋球,卻從傳統上旋球中分離出來成為單獨的一類。按擊球的方位來劃分,弧圈球可分為兩種: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在正手弧圈球中又分為加轉弧圈,前衝弧圈,側旋弧圈,直板正膠弧圈和不轉弧圈。

正手弧圈球技術

1。正手加轉弧圈球技術

正手加轉弧圈球技術的特點是:球速慢,弧線較高,旋轉強,落臺後有明顯的下沉,是對付強烈下旋的最好技術之一。直\\橫技術動作要求基本相同:(右手為例,後同)

站位:兩腳開立,右腳稍後,身體略向前傾。兩膝微曲,重心在兩腳之間。

引拍:後下方,手臂自然伸開,肘關節幾乎伸直,腰向右轉,重心隨轉腰移到右腳上,拍面前傾。

擊球:向左前上方揮拍的同時,身體重心由右腳向左轉移,在球的下降前期擊球的中部偏上部位。摩擦球時,前臂在腰和大臂的帶動下做爆發性的快收動作。(動作不要太長,要突然有力,小臂收的要快)。

隨勢揮拍:擊球后,因身體動作幅度過大,力量大,要有適當的向前上方揮拍的動作,一保持身體的平衡,利於還原。

注意要點:

1。沉肩,轉腰,降低重心,向後引拍。

2。右腳蹬地並轉腰,揮臂。

3。向左前上方揮拍,加速摩擦球的中部,注意小臂的快收動作

4。身體向上頂,控制揮拍的幅度。

提示:

1。戰位,重心較低

2。引拍,位置較低,拍面稍立起。

3。擊球要點,拍面不要太前傾,摩擦球的中部偏上處,揮拍方向向上比較多。

正手拉半出臺球注意事項:

1。身體向前上頂,並加速揮拍,但用力不宜過大。

2。引拍不宜過後,身體前迎,靠近球檯。

3。拉球后身體繼續前迎,維持重心,利於還原。

提示:身體靠近球檯,前頂,拍面不要太前傾,摩擦球的中部偏上處。

正手拉球注意事項:持拍手側,肩要放鬆,下沉些。引拍要靠腰來完成,是力量透過轉動來積蓄起來。發力過程中,以轉腰為基礎手臂的快收為主,手腕發力將力量充分傳到球體上,同時手腕要控制球的弧線,即保證有一個好的摩擦角度,和弧線曲度。

2、正手前衝弧圈球

技術特點:出手快,球速度快,力量較大,飛行弧線低,落臺後有下沉。進攻性強,是對付發球、推擋、搓、削的有效技術。橫、直動作要領基本相同。

站位:比拉加轉弧圈球稍近抬一些。身體中心也稍高一點。

引拍:向後下方引拍,根據來球的弧線高低,確定引拍的位置。一般情況下低於來球,但位置比拉加轉弧圈要高。拍面前傾稍大於拉加轉弧圈,身體重心移到右腳。

擊球:向左前略向上揮動球拍,在球的上升期或高點期擊球中上部。手臂藉助身體轉動的力量發力,前臂和手臂在擊球瞬間,發力摩擦球。(手腕控制,且不可把發力來交個手腕完成,拍面的角度可由大到小調整到適合個人的最佳角度後固定下來)

隨勢揮拍:擊球后,為了讓力量充分的作用在球上,同時保證身體平衡和利於還原,隨勢揮拍動作就十分的重要,身體重心移至左腳。

特別提示:

1。拉下旋時,引拍要充分,拉上旋時,引拍不宜過大,身體前迎拍形前傾較大,發力揮拍。

2。身體和揮拍動作向前較多(很多教練在教球時都以網上方5CM處來提醒隊員)

3。大多數人在拉前衝的時候只注意的快的概念而忽略了轉的概念,這裡提示:前衝威力是由快速和有力的摩擦而產生的。

4。容易出現的錯誤:拉空,有力用不上,拉下網,手腕發力過多而失去控制。這就需要透過逐漸前傾的拍面和完整的技術動作加之到位的步法來配合改正。拉前衝一定要透過重心的轉換來獲得力量,以小臂的快手發力為主,手腕控制落點來完成正個動作。其中重心轉移和小臂快收最為重要。

3、正手側旋弧圈

技術特點:正手側旋弧圈球是多用於橫板正手位大角度變被動為主動的有效回擊手段。也被廣大業餘直拍選手所熱忠。尤其是直拍正手臺內(針對業餘球友)小側旋弧圈是一種很使用的技術。由於它避開了下選的強旋區所以不吃球,同時也因其角度的刁鑽和回球的突然可以直接得分,同時也可以替代挑打等高難技術,同時提高回接下旋來球的質量,和主動進攻的意識。

由於本人不贊同業餘選手多用此項技術所以這裡只做簡單的介紹。供球友參考。

特點:有明顯左拐現象。

動作要點:

站位:根據來球情況確立。兩腳開立左腳稍前,身體向右側轉動側對來球。

引拍:向後引拍,拍面呈半橫狀。(直拍選手拍面稍立起,手腕內旋)

擊球:上臂帶動前臂和手腕,結合腰部的轉動協呼叫力,向左前上方揮拍。在來球的下降期摩擦球的右中部,使球產生強烈的左側旋或者左側上旋。

隨勢揮拍:擊球后,重心由右腳轉移至左腳,並隨勢揮拍。

提示:

1。拉下旋時可以摩擦球的中下部,拉上旋時可以摩擦球的中上部。

2。向體側後方引拍,身體靠近來球。

容易出現的錯誤:

1。身體離球遠,向側用力不充分,發不出力也拉不出側旋。

2。擊球部位不準確,形成過不了網或者勉強過網質量卻不高。

解釋部分球友前衝而出側旋的原因:

1。擊球部位不準確,拉前衝出現側旋多半是因為拍半橫狀,和球離身體太近。

2。拉前衝帶側旋是因為用力方向向左上過多,而向前太少。

3。身體迎前不夠,戰位不合理。

4、直板正膠正手弧圈球

(俗稱小上旋):與反膠弧圈動作要領基本上相似,但因正膠粒凸起,膠皮的摩擦係數小於反膠,缺少粘性,觸球面積沒有反膠大,如果摩擦過薄,就容易\“打滑\”,所以在擊球時要加強手腕轉動,擴大球拍接觸球的面積,這是正膠弧圈與反膠弧圈的最大區別。此外,正膠弧圈動作較小,以前臂發力為主,球的弧線較低。

5、不轉弧圈球

(亦稱假弧圈):初學者可在掌握了加轉弧圈球的動作要領的基礎上,把拍形稍後顧,觸球的中下部,手臂緊張些向前上方推拉球就可拉出不轉弧圈球。

反手弧圈球技術

特點:橫拍反手拉弧圈球和用直拍反手拉弧圈,是橫拍和直拍橫打選手獨特技術之一。同正手拉加轉弧圈球比較,弧線、反彈特點基本相同,但速度稍慢,力量、旋轉稍小。主要用於接下旋發球、發球搶拉、搓中轉拉以及對付一般的攻球和弧圈對拉等。

動作要領:站於球檯偏左部位,距臺約60釐米左右。兩腳基本平站,身體重心落雙腳,雙膝微屈,腹內收,腰、上身略向左轉,前臂置腹前自然彎曲。引拍至腹部左側下方,肘關節略向前,屈手腕,拍下垂,拍形稍前傾,重心略左腳,於球下降前期觸球中上部,觸球瞬間腳用力蹬地,伸膝、轉腹,腰髖帶動上、前臂向前上方發力,拍撞球后摩擦,重心略上提前移並轉至右腳。

提示:

(1)引拍時,球拍向後拉得不要太多,肘部離身體稍遠一些,有利於揮動前臂發力。

(2)腰、髖帶動伸膝、轉腹,蹬地力量與重心轉化配合協調,使球拉得轉一點、穩一些。

(3)直拍反拉注意三指上移近拍柄騰出較多拍面,手腕內屈後向前上方迅速轉動摩擦。

1、反手拉前衝弧圈球

特點:同正手拉前衝弧圈球。

動作要領:兩腳分開,右腳略前,重心置於左腳,上體略左轉,手臂自然彎曲,肘關節略近身,手腕內收,引拍時前臂外旋拉向左後方,拍形前傾,球彈氣於高點期或上升後期,觸球中上部,腰髖由左向右前上方轉動,上臂帶動前臂,以前臂為主加速向前略向上摩擦,鞭打式地擊球。拍撞球后,手腕向前加力摩擦,重心由左腳轉至右腳。

提示:參照正手拉前衝弧圈球。

2、橫拍反手弧圈球

兩腳平行或左腳稍後站立,兩膝微屈。擊球前,將球拍引至腹部下方。當球從檯面彈起時,以肘關節為軸,前臂迅速向上揮動,結合手腕向上轉動的力量,在下降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擊球過程中,兩腿向上蹬伸。

3、直拍反手反面拉弧圈球

由於直拍反手位拉弧圈球在用力上受到身體的阻礙,手臂力量的發揮受到限制,所以難以拉出象橫拍一樣高質量的弧圈球。隨著乒乓球運動的發展,中國直拍運動員創新意識的加強,為了彌補直拍反手位技術的不足,已有許多運動員借鑑橫拍反手拉弧圈球的特點,開始運用直拍反手的反面拉弧圈球這一新技術。此項技術對於初學者掌握起來可能難度較大,此處僅作為一種中國乒壇的技術創新資訊介紹給初學者,並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初學者對這一新技術進行嘗試,使之得以普及。其動作方法是:兩腳平行或左腳稍後站立,兩膝微屈,重心較低。擊球前,球拍引至腹部下方,肘部略向前凸,手腕下垂內收,拍形前傾。當球從檯面彈起時,以肘關節為軸,前臂迅速向前上揮動,擊球瞬間手腕向右前上方轉動,在下降初期或下降後期用球拍的反面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擊球后,重心放在兩腳中間。

五。易犯錯誤

1。在引拍過程中,前臂和上臂在肘關節處的夾角沒有開啟,而是靠拉肘向後引拍,影響拉球的發力。在訓練中有意識地把前臂放下來,配合腳部的轉動和重心移動,引拍效果會好些。

2。擊球前,腰部向後轉動過大,形成擲鐵餅式的準備姿勢,影響向前發力。在實踐中,只要感到身體的重心能夠移至擊球一側腳時即可。

3。擊球時,球拍過於前傾,摩擦球過薄,使拉球的力量減小,準確性降低,容易打在拍邊,出現人們常說的\“飛碟\”現象。擊球時球拍不要過於前傾,同時注意手腕向內向前的轉動,這樣方可拉出高質量的弧圈球。

4、拉球過程中,手臂由後直接向前揮動,成近似於直線型,難以製造拉球的弧線。正確的揮動方法是手臂由右後下方,以肘關節為軸,向左前上方揮動,其揮動軌跡近似於\“小弧型\”,這也部分地體現了弧圈球這一技術術語的內涵。

5。肩部過於緊張,動作僵硬。由於弧圈球的動作比一般攻球動作稍大些,因此要做到拉後手臂,尤其是肩部要迅速放鬆還原,以利於連續拉和提高拉後扣殺的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