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第9課《古詩三首》一課一練(含答案)人教部編版

9 古詩三首

一、看拼音,寫生字。

cè( )面 山fēng( ) tí( )詞 lú( )山

二、下列加粗的字讀音完全正確一組詞語是(

A。

落(xiánɡ)

唱(jīn) B。蕭

(shè) 投

(xiánɡ)

C。

客(shāo) 只

(yuán) D。謙

(xùn) 浪

(fèi)

三、“半江瑟瑟半江紅”中“瑟瑟”的意思是( )

A。形容輕微的聲音。 B。形容顫抖的樣子。 C。形容青綠色。 D。形容風聲。

四、對句中加粗字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梅雪爭春未肯

(降低) B。只

身在此山中(因為)

C。

可憐

九月初三夜(可愛) D。騷人閣筆費

章(評議)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練習。

1。夕陽西下,一道餘暉鋪在江水之上,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閃閃。江水一半呈現出青綠色,一半呈現出殷紅色。(根據畫面寫詩句)

2。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1)下列詞語“遜”的意思和詩句中“遜”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出言不遜 B。稍遜一籌 C。遜位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詩的意思:______________

六、根據所學知識填空。

1。深秋的夜晚多麼可愛啊!我站在江邊,看到露水像珍珠一樣晶瑩光亮,彎彎的月亮像弓一樣,想起了白居易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師指導大家寫作時,常引用詩人蘇軾《題西林壁》中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來強調習作要多角度觀察,多方面描寫,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七、課內閱讀。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詩人分別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幾個角度仔細地觀察和欣賞廬山。

2。 詩人“不識廬山真面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下列哪句詩啟迪人們認識“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哲理( )

A。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B。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C。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4。關於這首詩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

B.這首詩詩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給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啟人心智。因此,這首小詩格外來得含蓄蘊藉,思致渺遠,使人百讀不厭。

C.這首詩的意思是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都呈現不同的樣子。

D.這首詩啟發我們對複雜的事物,應多角度觀察,多方面調查瞭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八、課外閱讀。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四年級語文第9課《古詩三首》一課一練(含答案)人教部編版

飛來峰

1。對王安石的《登飛來峰》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登高遠望,似覺天地萬物皆可盡收眼底,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與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

B.這首詩借景說理,語意雙關,既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壯志,又表現出作者歸隱山野的矛盾心理。

C。 作者善於把抽象的事理寓於具體形象中,借景抒懷,表明自己不畏艱難,對前途充滿信心。

D。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前兩句寫出了飛來峰塔之高,後兩句寫登飛來峰塔的感想。

2。“________________”突出強調了飛來峰的高峻。

3。說說“不畏泘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一句所蘊含的哲理。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一、側 峰 題 廬 二、D 三、C 四、A

五、1。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2。(1)B (2)梅花比不上雪花的潔白,雪花卻沒有梅花的清香。

六、1。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2。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七、1。 正(橫)側遠近高低 2。 只緣身在此山中3。 B 4。 D

八、1。B 2。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3。只有站得高,看得遠,才能不怕阻撓,不被眼前的困難嚇倒。4。作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遠,不怕對改革的非議、阻撓,具有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