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明朝最該有為的皇帝,因為宮中的一次偶遇,卻埋了帝國禍根

萬曆九年(1581年)正月的一個清晨,紫禁城的屋簷下大多還掛著冰雕子。但萬曆皇帝朱翊鈞依舊和往常一樣,乘步輦去了慈寧宮。

給生母慈聖皇太后李氏請安,是他每天的必修課一一一此時朱翊鈞年屆18,多年來深受儒家文化薰陶,早已出落得溫文爾雅,處處彰顯著君王風儀。

畢竟登基快十年,不久將行弱冠之禮,等行過禮後就可以接下權柄,擺脫母親、張居正、馮保等人的束縛,正式展開雙翅引領帝國了。

突然,太監來報,皇太后不在宮中,朱翊鈞百思不得其解,母親到底去了哪裡呢?

慈寧宮偶遇

朱翊鈞不便詢問,害怕擾了母親清幽,於是一個人靜靜地在暖房等候。

不一會,一名宮女踩著細碎的步伐,端著木盆進來了。木盆騰騰地冒著熱氣,宮女肩上還搭著條鵝黃的毛巾。

近得身來,朱翊鈞洗罷手,往宮女肩上取毛巾,不覺間,朝她瞄了一眼。

只見這名宮女臉頰羞紅,輕施粉黛,那種掩映不住的清麗撲面而來,低著頭全是慌張又手腳無措,不過,這個動作卻像團火撩拔了朱翊鈞的神經。

朱翊鈞心旌盪漾,再也把持不住,接下來,牽過宮女的手,臨幸了她。事後,穿戴整齊,上朝去了。

幾個月後,李太后發現了這個秘密,知道是兒子乾的好事。

萬曆:明朝最該有為的皇帝,因為宮中的一次偶遇,卻埋了帝國禍根

王氏影視劇照

於是她把朱翊鈞召來對質,但朱翊鈞卻矢口否認。不得已才喚內官取來《內起居注》,正色地對朱翊鈞說:

吾老矣,猶未有孫。果男者宗社福也。母以子貴,寧分差等耶!

意即:我已經老了,還沒抱上孫子。如果(她)生下男孩就是國家社稷之福。所謂母憑子貴,不必在意什麼出身問題。

朱翊鈞怎不在意呢?

因為那時宮中的婢女統稱為“都人”,即使被皇帝臨幸,生下的孩子同樣被稱為“都人子”一一一自己和母親就是一個翻版,朱翊鈞當然不希望複製這個笑話。

這就是朱翊鈞矢口否認的原因。不過,他終究攔不住天下大勢一一一那個被他臨幸的宮女名叫王氏,不久產下一子,同年晉升為妃,而這個孩子就是朱翊鈞的長子朱常洛。

事後,朱翊鈞好像忘了這茬,把王氏丟在深宮,不再問津,王氏也由於身份低下,父輩無背景,所以只能居於深宮望眼欲穿、苦心等侯。

那朱常洛呢?他的出生像枚核彈引來萬曆朝的狂暴,甚至決定了明帝國最後幾十年的命運和結局。

萬曆:明朝最該有為的皇帝,因為宮中的一次偶遇,卻埋了帝國禍根

朱常洛畫像

聰明絕頂的朱翊鈞

關於朱翊鈞的故事,讓我們提淬些史料,從他的早年展開。

隆慶二年(1568年)初夏,明穆宗朱載坖在宮中策馬騎行,一個孩子站在御道那頭,朝皇帝注目而視,當馬經過面前時,突然高聲誦朗:

陛下天下主,獨騎而騁,寧無銜橛憂。

意即:陛下乃天下之主,一個人騎著馬在宮中馳騁,好不瀟灑!

如此讚譽讓朱載坖笑得合不攏嘴,於是飛身下馬,對孩子大肆褒獎,無疑,這個孩子就是朱翊鈞,時年6歲,此等心智一如當年的曹衝。

同年,朱翊鈞被立為太子,開始出閣讀書,接受皇家系統的培訓,並有幸成為明史上學識淵博的皇帝之一。

不僅如此,朱翊鈞還有很多可愛之處:

每日,他與生母李貴妃一起,去慈寧宮向陳皇后請安。朱翊鈞的腳步聲彷彿一道賞心悅目的音符,陳皇后聽到後,立馬掙扎著坐在堂前,接受問安一一一朱翊鈞像一把鑰匙叩開了陳皇后的每一天。

偶爾,陳皇后也會拿著經集考問朱翊鈞,沒想到,朱翊鈞引經據典、對答如流,而且聲如洪鐘,很有氣勢,讓陳皇后和李貴妃好不歡喜。

《明史》載:

後聞履聲輒喜、為強起。取經書問之,無不響答,貴妃亦喜。由喜兩宮益和。

萬曆:明朝最該有為的皇帝,因為宮中的一次偶遇,卻埋了帝國禍根

陳皇后影視劇照

朝鮮使臣的崇拜

1572年五月,明穆宗朱載坖駕崩,六月初十,朱翊鈞即位,同時大赦天下,改次年為萬曆元年,史稱萬曆皇帝。

從此,朱翊鈞創下明朝兩個紀錄:在位48年,年號使用49年,奪得桂冠。

最初十年,上有母親攝政,內由太監馮保擔綱,武有戚繼光、李成梁等駐守邊防,首輔張居正抓住時機,大刀闊斧地推行考成法和一條鞭法:整吏治、強邊備、多渠道促使國庫增收,最終迎來了明朝中後期鼎盛的十年,史稱“萬曆中興”或“張居正改革”。

而朱翊鈞登基時正值沖齡,需要人盡心輔佐,所以張居正等在他袖中藏下紙條,不時回答大臣的提問。可隨著時間推移,朱翊鈞勤學苦修、已變得才華橫溢,對掌控帝國產生了強烈的慾望。

朝鮮使臣許篈逮住了晉見皇帝的機會,當他看到朱翊鈞後不覺內心狂震,並在札記裡這樣記載:

今日臣等望見天威甚遜,龍顏壯大,語音鏗鏘……

意即朱翊鈞自有天朝皇帝的儀範和威嚴,話說鏗鏘有力、不怒自威,氣宇軒昂。

萬曆:明朝最該有為的皇帝,因為宮中的一次偶遇,卻埋了帝國禍根

朝鮮使團圖片

鄭貴妃其人

萬曆九年(1581年)三月,繼朱翊鈞寵幸王氏之後,朝廷依照當年遴選“嘉靖九嬪”的模式,拿九個女子供他備選,不曾想朱翊鈞卻照單全收。

從此,位列第二的鄭氏走進了朱翊鈞。而這個鄭氏一出場就不斷重新整理前朝記錄一一一獨冠後宮38年,讓朱翊鈞一生傾心於她,至死不悔。並對其誇讚:

柔嘉玉質、婉嫕蘭儀。

請繼續往下看:1583年,朱翊鈞聽說鄭氏懷孕,當即著內閣擬封鄭氏為德妃,成為九嬪中第一個封妃的人。

同年生下皇次女雲和公主朱軒姝,朱翊鈞大喜,要求戶部取太倉銀十萬、光祿寺銀五萬,以慶祝小公主的誕生。

1584年,鄭氏晉升貴妃;1586年,被冊立為皇貴妃,從此走上了寵冠後宮之路。

無獨有偶,被封皇貴妃不久,又產下一子,萬曆皇帝親自取名朱常洵。

朱翊鈞為什麼一生愛戀鄭貴妃呢?

史料載:鄭貴妃不是絕代佳人,但出身高貴,天真爛漫搞得朱翊鈞手腳無措。她可以衝破禮俗,在朱翊鈞案前撒嬌,不時講些民間段子,既不卑躬曲膝,反倒落落大方。

面對鄭氏的橫衝直衝,朱翊鈞可以放下尊嚴,把她當作情侶,你儂我儂,鄭氏就猶如宮外吹來的一縷清風。

萬曆:明朝最該有為的皇帝,因為宮中的一次偶遇,卻埋了帝國禍根

鄭貴妃畫像

關於國本

萬曆九年(1582年)六月,明朝最強首輔,一生殫精竭慮的張居正死於書案上。

朱翊鈞結束了早期的黃金十年,兩年後,他全面否定張居正改革,將張的部分家人囚禁在府上活活餓死,差點把張居正從墳裡刨出來鞭屍。並在彈劾他的奏疏上御批:

張居正誣衊親藩,侵奪王墳府地,管制言官,矇蔽我聰明。專權亂政,欺騙主上忘恩負義,謀劃國家不忠……

張居正轟然倒塌,朱翊鈞放棄了最後一次中興明朝的機會。只因他想發洩多年的積鬱,徹底擺脫張居正的影子,並樹立自己的權威。

可他分明想不到,自三子朱常洵降生後,一場曠日持久的“國本之爭”便開演了。

其間,坊間有傳言,說他和鄭貴妃曾到大高玄殿禱神盟誓,打算廢長立幼,把次子朱常洵推上太子位。朱翊鈞還留下遺詔藏於玉匣內,而玉匣則由鄭貴妃保管。

萬曆:明朝最該有為的皇帝,因為宮中的一次偶遇,卻埋了帝國禍根

鄭貴妃影視劇照

文官的抗議

一石激起千層浪。

1586年,首輔申行時上疏,要求朱翊鈞效仿英宗、孝宗兩朝,早日冊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並舉例,朱常洛已年滿5歲,母親王恭妃還沒受封,而朱常洵一落地,鄭貴妃就即將擢升皇貴妃,這不得不引起朝臣的猜疑,分明在告誡:不能廢長立幼。

面對當朝首輔,朱翊鈞以皇長子年齡還小為由,便推了。

與此同時,他又堅決封鄭貴妃為皇貴妃。就在舉行冊封典禮的當天,戶科給事中姜應麟、吏部員外郎沈璟等人紛紛要求冊立朱常洛為東宮太子。

江應麟上奏:

禮貴別嫌,事當慎始。貴妃所生陛下第三子猶亞位中宮,恭妃誕育元嗣翻令居下……請先封恭妃為皇貴妃,而後及於鄭氏,則禮既不違,情亦不廢。

意即廢長立幼不行,應先封恭妃為皇貴妃,鄭氏在其次,這樣才與禮制相符。

萬曆:明朝最該有為的皇帝,因為宮中的一次偶遇,卻埋了帝國禍根

姜應麟影視劇照

面對姜應麟的質疑,朱翊鈞卻對身邊的宦官說:

冊封貴妃,初非東宮起見,科臣奈何訕朕!

意即冊封皇貴妃,並不是為易儲作準備,姜應麟能奈何我嗎?

可他又同時下旨:

貴妃敬奉勤勞,特加殊封。立儲自有長幼,姜應麟疑君賣直,可降極邊雜職。

於是姜應麟被貶為大同廣昌典史。不過,朱翊鈞的聖旨中卻露出了個破綻:封鄭氏為皇貴妃勉強能自圓其說,但立儲自有長幼,等於為立太子劃了條底線。

滿朝文武抓住把柄,冀希望早日確立朱常洛為太子,之後又有幾十人上奏,文案堆成一坐小山,朱翊鈞大為光火,不但自己的意志不能達成,相反還成了眾矢之的,人人攻擊的物件。

於是他採取迴避政策,一頭扎進深宮,拒絕與大臣會面,最後竟演變成30年不上朝,破了亙古記錄。

相反,文武大臣利用立儲之事,相互傾軋,彼此拉山頭,以致越演越烈,最後竟達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即發展成敗壞綱紀的黨爭。

明朝江河日下,在幾十年後毀於一旦,朱翊鈞難辭其咎。

萬曆:明朝最該有為的皇帝,因為宮中的一次偶遇,卻埋了帝國禍根

萬曆皇帝畫像

不得已的選擇

儘管朱翊鈞居於深宮,拒絕與大臣謀面,但大臣們仍孜孜不倦,讓一場變了味的“國本之爭”足足拉鋸了十五年。

最後在李太后的干預下,朱翊鈞最終妥協並作出讓步,於1601年才把已近20歲的朱常洛立為太子,封朱常洵為福王。

兩者相較朱翊鈞還是別有用心,朱常洛成了大齡青年才出閣讀書,堂堂太子居然在寒冬臘月被太監剋扣炭火費,在風中凍得瑟瑟發抖,好不淒涼。

偏偏這個朱常洛在太子位上熬了二十年,可真正做皇帝卻不到一個月。並且有幸成為明史上的最大謎宗,身背“梃擊”“紅丸”兩大要案,活脫脫一個悲劇人物。

而朱常洵呢?被封藩王后仗著父母的寵愛,一直賴在京城不走。直到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才被迫去洛陽就藩。

行前,朱翊鈞給其大量賞賜,加之朱常洵在洛陽一帶橫徵暴斂,魚肉百姓,富可敵國,終日花天酒地,據說體重達300斤。所以當李自成攻破洛陽後,朱常洵才如夢初醒。義軍挖下他腿上的肉作下酒菜,讓朱常洵看著吃完自己,不久便結果了他。

萬曆:明朝最該有為的皇帝,因為宮中的一次偶遇,卻埋了帝國禍根

朱常洵畫像

關於萬曆

其實,朱翊鈞從否定張居正改革後就開始犯錯,一場國本之爭又廢馳了朝綱,不過有人卻把“萬曆三大徵”作為他的遮羞布,殊不知那只是順應時局,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何況“薩爾滸之戰”後明清形勢已不可逆轉,等同為後金撕開了一道口子。

1620年,執政48年的萬曆皇帝落下帷幕。24年後明帝國滅亡。

朱翊鈞明明是一個極具才華和智慧的中興之主,偏偏卻成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至少,在他執政的48年中已經為明帝國的覆滅埋下了禍根。

參考文獻:《明史》。《明實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