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報告|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上冊合集

「來源: |科學課線上 ID:kxkzx007」

實驗報告|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上冊合集

實驗報告|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上冊合集

第一單元

實驗一:

比較有蓋和無蓋杯子中水量的變化。

(1)實驗材料:兩個大小相同的杯子、塑膠薄膜、橡皮筋。

(2)實驗步驟:

①向兩個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標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膠薄膜蓋好其中一個杯口,並用橡皮筋固定,另一個不蓋。

③把它們放到通風和向陽的位置。

④2~3天后,觀察兩個杯子中水量的變化。

(3)實驗現象:

①兩個杯子中水的高度全部低於標出的高度,沒有塑膠薄膜杯子中的水比有塑膠薄膜杯子中的水少。

②塑膠薄膜上有水珠出現。

(4)實驗結論:水變成水蒸氣進入到空氣中。

實驗二:

觀察倒扣在地面上的塑膠盒中的變化。

(1)實驗材料:透明的塑膠盒。

(2)實驗步驟:將透明的塑膠盒倒扣在地面上,放置一段時間,觀察盒中的變化。

(3)實驗現象:放置一段時間後,塑膠盒內部岀現細小的水珠,放置時間越長水珠越大,當水珠增長到一定大小時會流下或落到地面上。

(4)實驗結論:地面上的水變成水蒸氣進人到空氣中,進入到空氣中的水蒸氣可以變成水珠重新落回到地面上。

實驗三:

給燒杯裡的水加熱,觀察和記錄水在加熱過程中的變化。

(1)實驗材料:燒杯、清水、石棉網、三腳架、酒精燈、溫度計。

(2)實驗步驟:

①在燒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熱。

②觀察加熱過程中水的變化和溫度的變化,記錄水沸騰時的溫度。

③觀察水沸騰時,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種現象。

④將套有塑膠袋的漏斗放在沸騰的水面下(塑膠袋被擠壓過),觀察袋子的變化。

(3)實驗現象:

①加熱過程中,燒杯壁開始變模糊並且水面冒熱氣,杯底開始產生小氣泡,氣泡上升;隨著加熱進行,小氣泡越來越多,上升速度越來越快;燒杯口有水汽形成,加熱一段時間後,液麵開始沸騰。

②加熱過程中,水的溫度逐漸上升,溫度升到100℃時,水出現沸騰現象;再繼續加熱,水的溫度不再發生變化;移走酒精燈後,溫度開始緩慢下降。

③漏斗上的塑膠袋鼓起來。

(4)實驗結論:一般情況下,當溫度上升到100℃時水會沸騰。水加熱後有氣體產生。

實驗四:

觀察並記錄水結冰過程中的各種變化。

(1)實驗材料:試管、燒杯、溫度計、食鹽、純淨水、碎冰、記號筆、藥匙或小勺。

(2)實驗步驟:

①在一支試管中加入約14的純淨水,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在水面處做好標記。

②將裝有純淨水的試管放入盛滿碎冰(加入了食鹽)的容器(燒杯)中,用溫度計測量試管中水的溫度。

③溫度計插入水中的位置保持不變,等待試管中的水結冰。

④當試管中的水開始結冰時,記錄溫度。

⑤水完全結冰後,在試管上標記冰柱的高度。

(3)實驗結論:當環境溫度低於0℃,水的溫度下降到0℃時,水開始結冰。水結冰時,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會長時間保持在0℃。水結冰之後體積變大。

實驗五:

觀察並記錄冰融化成水的過程中有哪些變化。

(1)實驗材料:一支結冰的試管,燒杯,熱水,記號筆、溫度計。

(2)實驗步驟:

①取一支結冰的試管,在冰面處做上標記,把試管浸在熱水裡,觀察冰的融化過程。

②在冰融化過程中,記錄溫度的變化。

③當冰完全融化成水後,在試管內的水面處做上標記,比較冰和水的體積。

(3)實驗現象:冰的溫度一直在升高,當溫度升高到0℃時冰開始融化,試管壁不斷有水珠流下,冰的體積慢慢變小,直至完全融化。

(4)實驗結論:冰融化成水後,由固態變成液態,體積變小。

實驗六:

設計一個實驗說明不同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樣。

(1)實驗材料:2個完全相同的小燒杯、2根玻璃棒、食鹽、小蘇打、純淨水、電子天平、量筒等。

(2)實驗步驟:

①在2個小燒杯中分別放入50毫升水。

②分別取大約20克食鹽和小蘇打,再把它們平均分成8小份,每小份約25克食鹽(也可以直接用電子天平稱量)。

③取一小份食鹽,加入一個小燒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攪拌。在食鹽完全溶解後,再加入第二份食鹽,繼續攪拌……直到食鹽不能溶解為止。

④按同樣的方法,將小蘇打一份一份地溶解,直到不能溶解為止。

⑤記錄食鹽和小蘇打溶解在50毫升水中的份數。

(3)實驗結論:食鹽和小蘇打都可以在水中溶解,但兩者在水中溶解的量不同,食鹽比小蘇打的溶解能力強。

實驗七:

探索溫度與溶解快慢的關係。

(1)實驗材料:2個燒杯、食鹽、冷水、熱水、記錄表。

(2)實驗步驟:

①分別向2個小燒杯中加入50毫升的熱水和冷水。

②取食鹽20克,平分為2份(每份約10克),同時分

別放入2個小燒杯中,都不攪拌。

③靜止不動,觀察比較食鹽溶解的快慢。

④整理觀察資訊,填寫實驗記錄表。

(3)實驗結果:食鹽在熱水中的溶解速度比在冷水中快。

(4)實驗結論:食鹽在水中的溶解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水溫越高,溶解速度越快。

實驗八:

分離食鹽和沙的混合物。

(1)實驗材料:食鹽和沙的混合物、水、燒杯、玻璃棒。

(2)實驗步驟:

①將食鹽和沙的混合物加入水中,用玻璃棒輕輕攪拌。

②停止攪拌,靜置一會兒,觀察現象,做好記錄。

(3)實驗現象:有部分固體消失不見了,但燒杯底部仍留有部分褐色固體。

(4)實驗結論:食鹽能溶解於水中,食鹽微粒與水分子形成均一穩定的溶液,肉眼看不到食鹽顆粒;沙不能溶解於水中,最終全部沉澱於燒杯底部。

實驗九:

分離沙和食鹽溶液。

(1)實驗材料:沙和食鹽溶液的混合物、燒杯、玻璃棒、漏斗、帶鐵圈的鐵架臺、濾紙。

(2)實驗步驟:

①將濾紙對摺兩次後,沿著一條邊開啟,放入漏斗中。

②用玻璃棒沾點水潤溼濾紙,使濾紙緊貼漏斗,將漏斗固定在鐵架臺的鐵圈內,漏斗頸的底端緊貼燒杯內壁。

③玻璃棒傾斜約45°,一端輕靠三層濾紙。過濾時將混合物沿著玻璃棒緩慢流入漏斗中,注意漏斗內的液體液麵要低於濾紙邊緣。

④觀察過濾前後燒杯中液體和濾紙的變化,認真記錄。

實驗報告|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上冊合集

實驗結論:透過過濾的方法將沙與食鹽溶液分離開。

實驗十:

分離食鹽和水。

(1)實驗材料:蒸發皿、燒杯、玻璃棒、酒精燈、石棉網、三腳架、坩堝鉗、放大鏡、實驗二中過濾得到的食鹽溶液。

(2)實驗步驟:

①將蒸發蒸發皿放在三腳架的石棉網上,將酒精燈點燃放在石棉網下方,向蒸發皿中加入約10毫升的鹽水。

②邊加熱邊攪拌。當蒸發皿底部出現大量白色晶體

時,熄滅酒精燈,利用餘溫將白色顆粒慢慢烘乾。

③用放大鏡觀察蒸發皿中的白色顆粒,做好記錄。

(3)實驗結果:將蒸發皿中白色顆粒與食鹽顆粒進行對比發現,白色顆粒的形狀、大小、顏色與食鹽顆粒相近,都有鹹味,都能溶於水。

(4)實驗結論:蒸發皿中的白色顆粒是食鹽,溶液中的食鹽不能隨水一起蒸發掉。

第二單元

實驗十一:

空氣佔據空間

(1)實驗材料:水槽、透明塑膠杯紙、雙面膠、塑膠泡沫、打氣筒球針。

(2)實驗步驟:

①在塑膠杯內底部貼一小塊雙面膠,將紙揉成一個紙團,緊塞在杯底,用雙面膠把紙團粘牢。

②在水槽裡裝入水,在水面上撒一些漂浮物(如泡沫塑膠),可以方便觀察水位變化。

③把杯子慢慢豎直倒扣在水裡,要壓到水槽內的水淹沒杯底為止,再豎直提起杯子,觀察紙團是否被浸溼。

④在杯底扎一個小孔,再把杯子豎直壓入水中,觀察杯子中有什麼變化。

⑤用打氣筒連著球針,把球針插入杯底的小孔,從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注入一些空氣,觀察杯中的現象。

(3)實驗現象:

①將空氣佔據著杯子的空間,水無法進入杯子,紙團不會溼。

②將杯底扎個小孔,杯中的空氣從小孔中流出,水進入杯中,佔據杯中的空間。

③從小孔中打氣,空氣進入杯中,擠出杯中的水。

(4)實驗結論:空氣佔據一定的空間。

實驗十二:

空氣可以壓縮

(1)實驗材料:兩個相同的注射器、水。

(2)實驗步驟:

①用一個注射器抽進10毫升的空氣,記下初始的刻度,然後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

②慢慢用力向下壓活塞,直到活塞壓不動為止,觀察活塞的位置是否發生變化,然後鬆手。

③用相同的方法向上拉活塞,直到活塞拉不動為止,觀察活塞的位置是否發生變化。

④採用相同的方法,觀察抽進10毫升水的注射器的活塞向下壓和向上拉時位置是否發生變化。

⑤重複做幾次上面的實驗,對比水和空氣佔據的空間是否相同。

⑥畫出向下壓和向上拉時,管內水和空氣佔據空間的變化情況。

(3)實驗結論:空氣佔據的空間體積是可以變化的;水佔據的空間體積基本沒有變化。

實驗十三:

用天平測量空氣的質量。

(1)實驗材料:自制的簡易天平、塑膠小桶、充好氣的皮球、豆子、打氣筒。

(2)實驗步驟:

①在天平兩端等距離的位置分別掛上塑膠小桶,一端的小桶放入充好氣的皮球,另一端的小桶放入若干豆子,讓天平達到平衡。

②取出皮球,用打氣筒打入10筒空氣。

③把皮球再放入天平一端的小桶裡,觀察發生的現象。

④在裝豆子的小桶裡再放入若干豆子,讓傾斜的天平重新達到平衡。

⑤繼續給皮球打入10筒空氣,重複上面的實驗。

(3)實驗現象:充氣前,天平處於平衡狀態,打入10筒空氣後,天平向裝皮球的小桶一端傾斜。

(4)實驗結論:空氣有一定的質量。

實驗十四:

大致測量一袋空氣的質量。

(1)實驗材料:簡易天平、皮球、小桶、回形針(或綠豆)、乒乓球、空心塑膠塊、打氣筒。

(2)實驗步驟:

①使用上節課的方法,先將個皮球放在天平的一端,再把回形針或綠豆放在另一端來調節平衡。

②將小桶中的皮球取出,打入20筒空氣放回桶裡。

③用多種物品來恢復天平的平衡。記錄下每種物品的數量。

④用打氣筒給一個不漏氣的袋子打入100筒空氣,紮緊口袋,然後分別用與這袋空氣質量相當的物品進行比較。

(3)實驗結論:當天平平衡時,空氣的質量等於回形針或綠豆等輕質物品的質量。用打氣筒打入的空氣越多,質量越大。

實驗十五:

我們來做一個“熱氣球。

(1)實驗材料:大塑膠袋、紙筒、蠟燭、火柴。

(2)實驗步驟:

①在紙筒的底端剪一個“視窗”,供空氣流通。將蠟燭點燃,然後用紙筒罩住蠟燭。

②輕輕用塑膠袋罩住紙筒,加熱袋中的空氣。

③用手貼住袋子的外壁,當感到袋子變熱了,鬆開雙手,觀察接下來發生的現象。

④重複幾次實驗,同時畫下你觀察到的現象。用秒錶測量一下,多久以後袋子會掉下來。

(3)實驗結論:空氣受熱會膨脹變輕而上升,變冷後又下降。

實驗十六:

做風的模擬實驗。

(1)實驗材料:蠟燭盒、透明塑膠膜、無蓋的長方形紙盒、蚊香、雙面膠和紙條。

(2)實驗步驟:

①準備好一個蠟燭盒、一張透明塑膠膜、一個紙盒、一段蚊香、一卷雙面膠和一束紙條。

②在紙盒的相鄰兩側各打一個圓洞。

③點燃蠟燭後,將蠟燭放在盒中,然後用透明塑膠膜封住紙盒,透明塑膠膜最好用比較硬且平整的材料,厚度也要適中。

④藉助蚊香的煙霧和紙條觀察空氣的流動。

⑤畫圖解釋你觀察到的現象。

(3)實驗現象:煙霧進入紙盒中,並呈上升趨勢,從上方的圓洞飄出,紙條抖動。

(4)實驗結論:紙盒中的空氣冷熱不均使空氣流動,形成了風。

實驗十六:

做風的模擬實驗。

(1)實驗材料:蠟燭盒、透明塑膠膜、無蓋的長方形紙盒、蚊香、雙面膠和紙條。

(2)實驗步驟:

①準備好一個蠟燭盒、一張透明塑膠膜、一個紙盒、一段蚊香、一卷雙面膠和一束紙條。

②在紙盒的相鄰兩側各打一個圓洞。

③點燃蠟燭後,將蠟燭放在盒中,然後用透明塑膠膜封住紙盒,透明塑膠膜最好用比較硬且平整的材料,厚度也要適中。

④藉助蚊香的煙霧和紙條觀察空氣的流動。

⑤畫圖解釋你觀察到的現象。

(3)實驗現象:煙霧進入紙盒中,並呈上升趨勢,從上方的圓洞飄出,紙條抖動。

(4)實驗結論:紙盒中的空氣冷熱不均使空氣流動,形成了風。

第三單元

實驗十七:

測量並記錄教室外一天中氣溫的變化。

(1)實驗材料:氣溫計、記錄表等。

(2)實驗步驟:

①選擇一天中的五個時間點,用同一支氣溫計測量室外陽光下同一地點背陰處的氣溫。

②將測量結果記錄下來。

③根據記錄的資料繪製柱狀圖。

(3)實驗結論:每天氣溫的變化特點是先升高,再降低。

實驗十八:

用噴壺模擬降雨,練習使用雨量器。

(1)實驗材料:雨量器、噴壺、記錄表。

(2)實驗步驟:

①進行分組,每組5~6人,每組一個雨量器。

②各組將製作的雨量器帶到室外,安置在相對開闊,沒有障礙物的地方,並保持水平。

③用噴壺模擬降雨。根據雨量器分佈的多少,不同地方的降雨量有所差異,便於後期的資料對比。

④各組同學在模擬降雨結束後,及時讀出並記錄降雨量,然後整理實驗器材。

(3)實驗結論: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

實驗十九:

利用風旗測量風的大小和方向。

(1)實驗材料:風旗、方點陣圖。

(2)實驗步驟:

①到室外空曠的地方,如遠離樓房的操場中央。

②展開方點陣圖確定好方位。

③舉起風旗,觀察2分鐘,用0、1、2表示當天的風速,分別代表無風、微風和大風三個等級。

④將風向和風速等級記錄在當天的“天氣日曆”上。

(3)實驗結論:利用風旗可以簡單地測量風向和風速。

2022春季新版科學配套材料開始預訂啦!(文末有福利)

2022春季新版科學配套材料開始預訂啦!(文末有福利)

資料||科學聲音開發的教科版小學科學1~6年級配套影片(百度網盤分分鐘下載)

適合6-12歲的頂尖通識雜誌!一本《好奇號》包含5款世界頂尖少兒雜誌精華,覆蓋科學人文多領域,贈品也超給力,超讚!

30本書讓孩子愛上科學!2021年優秀科普讀物推薦書目名單來啦

直播預告|如何讓孩子“玩”出名堂,讓深度學習真實發生?

小學科學1-6年級實驗目錄(最新版)

資料||教科版《科學》1~6年級上下冊電子教材線上閱讀(可下載)

愛牛科學材料火熱預訂中!

教科版科學1-6年級上冊《教師用書》 | 可下載列印

教科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培訓合輯

教科版小學科學二年級上冊培訓合輯

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培訓合輯

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培訓合輯

實驗報告|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上冊合集

海風老師

全國著名的科學名師

這裡有免費的科學學習資料

獨特的科學教育見解

教育路上,有我陪著你

實驗報告|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上冊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