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藥的分類1:臨床使用最多的降糖藥——磺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

降糖藥的分類1:臨床使用最多的降糖藥——磺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

臨床上,降糖藥種類眾多,新型降糖藥也層出不窮,但是

磺脲類降糖藥

因為降糖快速而強效,

副作用也在預期 範圍之內並且可控,價格又便宜,很方便就能買得到,因此仍受各國糖尿病指南的推薦和糖尿病患者的喜愛,到目前為止仍是臨床

應用最多的一大類降糖藥

,在糖尿病的治療中仍佔據重要的治療地位。

磺脲類降糖藥的作用機制是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和釋放更多的胰島素而產生降血糖作用

適用人群:

必須是胰島功能尚未完全喪失的2-型糖尿病患者,比如經過嚴格控制飲食或在使用二甲雙胍之後血糖仍然無法達標的輕、中度糖尿病患者;應於餐前20~30分鐘服藥。“餐前服”的目的,是使降糖藥的最大血藥濃度與餐後血糖高峰“同步”,使餐後胰島素的分泌量及分泌高峰接近正常生理狀態,以發揮最大降糖效果。

目前臨床常用的磺脲類降糖藥主要有

1、格列本脲(優降糖):降糖效果強烈、持久,但因為低血糖的發生率太高,臨床上雖然仍有使用,但用得都比較少,多見於反複製劑中,如消渴丸、二甲雙胍格列本脲片等;

2、格列喹酮(糖適平):格列喹酮的降糖作用不是很強烈,

經肝臟代謝後,其95%的代謝產物經膽道從腸道隨糞便排出體外.只有5%經腎臟排出,是磺脲類降糖藥中唯一不以腎臟為主要排洩途徑的藥物,即便是糖尿病合併有輕、中度腎臟損傷的患者也不會因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在體內蓄積而產生危害,

比較適合糖尿病腎病或糖尿病合併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用。而其他磺脲類降糖在腎功能受損的情況下,藥物自身及其代謝產物的代謝速度變緩,容易引起低血糖和腎功能的進一步損害,因此必須避免使用或減量使用,並密切監測血糖和腎功能。屬於短效藥物,不容易對患者造成低血糖。

3、格列吡嗪:也是短效藥物,適合餐後血糖較高的患者;格列吡嗪緩釋片屬於中效製劑

4、格列齊特:屬於中、短效製劑,格列齊特緩釋片屬於中長效製劑;

5、格列美脲:長效降糖藥,每天一次。

降糖藥的分類1:臨床使用最多的降糖藥——磺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

磺脲類降糖藥的不良反應為

:低血糖反應、胃腸道反應、過敏(如皮疹等),可使體重增加。

應用磺脲類降糖藥時,部分患者出現降糖效果不佳,稱為

磺脲類藥物使用失效

,根據失效發生的時間,可分為

原發性失效

繼發性失效

兩類。

原發性失效:

指糖尿病患者在嚴格控制飲食和增加運動的基礎上,首次應用足量磺脲類降糖藥物1個月~3個月以上,空腹血糖仍>11。1mmol/L,這種情況佔新確診2型糖尿病患者的5%~20%。促進胰島β細胞釋放胰島素是磺脲類降糖藥快速、強效降糖的主要機制,但前提是胰腺的胰島功能還沒有完全喪失;

磺脲類降糖藥 原發性失效的原因可能是:

1、確診時病情已處於晚期、胰島功能嚴重衰竭;

2、錯將1型糖尿病誤診為2型糖尿病;

3、胰源性糖尿病患者:比如急性壞死性胰腺炎後繼發的糖尿病;

4、胰腺切除的糖尿病;

其實也就是適應症選擇不當,磺脲類降糖藥只能用於尚存有胰島功能的糖尿病患者,上述四種情況下,磺脲類降糖藥均不能起效,應改用其它藥物。

繼發性失效

降糖藥的分類1:臨床使用最多的降糖藥——磺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

是指在飲食和運動治療的前提下,服用磺脲類降糖藥,開始有明顯效果,但經過一段時間後(也許是幾個月,也許是幾年或十幾年)效果逐漸減弱,雖已用至最大劑量(格列本脲20mg/日,格列吡嗪40mg/日,格列齊特320mg/日)並維持3個月以上的治療,但血糖仍控制不佳,空腹血糖>10。0mmol/L,HbA1c>8。0%。繼發性失效的發生率每年為5~10%左右。

首選要 排除“假”性繼發性失效

:發現磺脲類降糖藥“繼發性失效”後還

應排除以下因素:

(1)有些患者雖然不斷增加磺脲類降糖藥劑量,但是沒能很好地控制飲食和增加運動,從而導致血糖仍然控制不佳,這時需要嚴格進行生活方式的干預,並於二甲雙胍等其他類的降糖藥聯合使用;

(2)有些患者正處在感冒、發熱、感染、應激、妊娠、哺乳、手術等特殊時期,而導致血糖控制不佳,當上述誘因消除後,血糖就能得到很好控制;

降糖藥的分類1:臨床使用最多的降糖藥——磺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

(3)有些患者因為使用了升高血糖的藥物,引起血糖升高:比如服用了糖皮質激素、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等升高血糖藥物;當停用之後血糖就能夠改善,如果必須要使用這類藥物,那麼則加用其他型別的降糖藥或聯合使用胰島素。

(4)有些患者的空腹血糖升高,並不是真正的高血糖,而是“蘇木傑現象”:即頭天晚上降糖藥使用過量,或晚餐進食量過少,導致夜間發生低血糖,而第二天早上空腹血糖升高的現象。減少頭天晚上的降糖藥,或睡前適當增加主食量,避免夜間低血糖的發生,就可以糾正第二天 早上的高血糖。

繼發性失效的主要原因是

隨著2型糖尿病病情的進展,患者出現進行性β細胞功能衰退,直至完全喪失分泌胰島素的功能;但目前尚無直接證據表明磺脲類藥物治療會加速β細胞功能衰竭。另外,1/4繼發性失效的患者能檢出胰島β細胞抗體,因此可能一部分實屬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

繼發性失效,不是磺脲類降糖藥所獨有的,隨著糖尿病自然病程的進展,任何一種降糖藥的降糖效果都會逐漸減退,因此需要進行降糖藥物的調整:

降糖藥的分類1:臨床使用最多的降糖藥——磺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

可考慮改用其它型別降糖藥,或在磺脲類降糖藥基礎上與其它降糖藥聯合使用,比如聯用二甲雙胍,α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藥、DPP4抑制劑、SGLT2抑制劑或GLT1受體激動劑等等,也可以考慮加用胰島素治療,如加用魚精蛋白胰島素、甘精胰島素等基礎胰島素。磺脲類降糖藥治療失效後,國內外專家多主張及早加用胰島素聯合治療,因為長期高血糖狀態對胰島β細胞有“毒性”作用,補充外源性胰島素進行強化治療可以迅速控制高血糖,對於保護殘留β細胞功能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