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變遲鈍,鹽吃多了身體還會有這4種表現

鹽2克是幾勺

很多人一定聽過這句話: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其實這恰巧反映了中國人飲食的重口味,對「鹹」絕不吝嗇。

除了變遲鈍,鹽吃多了身體還會有這4種表現

不過,鹽吃多了並不是件好事,骨質疏鬆、高血壓、心臟病、中風、胃癌等疾病都與此相關。

鹽吃多了身體會變啥樣?如何有效限鹽?結合美國《預防》雜誌的最新報道,採訪專家為你解答。

這些身體表現說明鹽吃多了

鹽吃多了,除了口渴,身體在短期內還會表現出5種現象。

美國《預防》雜誌對此進行了總結,專家給予進一步解讀。

反應變慢

吃過多的鹽會讓細胞脫水,人在缺水狀態下很難集中注意力思考。

除了變遲鈍,鹽吃多了身體還會有這4種表現

發表在美國《營養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與體內有充足水分時相比,輕度缺水會造成女性在注意力、記憶力、推理能力和反應時間測試中的表現變差。

此外,缺水還會讓人的情緒一落千丈,這可能因為高鹽攝入會增加高血壓風險,從而影響思維。

水腫

如果體重沒有增長,但突然感覺戒指小了或眼睛腫了,就很有可能是水腫造成的,也就是機體在組織間隙裡積存了過多的水,且無法透過排尿等方式排出。

水腫是一種全身性表現,不止是手和眼睛,臉、腿、胳膊等都可能發生。

鹽吃多了會水腫,但出現水腫也可能是心源性疾病、腎源性疾病的表現,要綜合自身狀況來判斷。

嘴幹

除了變遲鈍,鹽吃多了身體還會有這4種表現

在食用高鹽食物,比如薯片、炸雞等之後,馬上就會有口渴的感覺。

這是因為體內鹽和水的電解質平衡被打破,為恢復平衡,大腦會發出口渴的訊號,讓你喝水。

避免這種情況,左小霞給出一些建議:吃鹹的食物時備著白水,邊吃邊喝水,使腎臟慢慢排洩掉多餘鈉和鉀,但不要在最渴的時候卯足勁喝上一大瓶,也不要喝甜果汁,否則反而會增加腎臟負擔。

頭痛

《英國醫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與每天攝入1500毫克鈉的人相比,每天攝入3500毫克鈉的人頭痛的可能性更高。

攝入鈉過多會增加血管的壓力,引起腦水腫,甚至擠壓神經,從而造成頭痛。

除了變遲鈍,鹽吃多了身體還會有這4種表現

減少鈉攝入量即可有效改善頭痛。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表明,如果將食鹽日攝入量從9克減少至3克,可使頭痛機率降低31%。

總想排尿

鹽吃多了就想多喝水,從而尿意頻繁。

當攝入過多的鹽時,負責排洩鈉和鉀的腎臟就會加班加點地工作,以清除多餘的鈉鉀成分,從而導致頻繁跑廁所。

家中備個限鹽勺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健康成年人一天食鹽(包括醬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鹽)的建議攝入量不應超過 6 克。市面上的鹽勺,一勺就是2克,所以每人每天不超過3勺,吃鹽就不會超量。

按做一個菜放一勺鹽計算,對一個三口之家來說,每天每餐如果做3個菜,就可以計算和控制好每個菜的用鹽量。每個人每道菜最多吃1/3,才可保證鹽攝入量不超標。

除了變遲鈍,鹽吃多了身體還會有這4種表現

限鹽勺有1克、2克、3克、6克等產品規格,大家可以按自己的烹飪習慣選擇。

目前我國城市居民平均食鹽攝入量已經超過 10 克,用限鹽勺來控制烹飪時放的鹽,十分有必要。如果家裡沒有這種勺子,可以使用啤酒瓶蓋來測量,6克的量大約是普通啤酒瓶蓋去膠墊後的1平蓋。

鹽有4個健康“替身”

加鹽少的菜會讓很多人覺得淡然無味,甚至難以下嚥。如何減鹽不減味?不妨試試下面幾個健康“替身”。

1。蝦皮

蝦皮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礦物質,鈣含量極為豐富。

資料顯示,100克蝦皮的鈉含量為5057。7毫克,相當於12。9克鹽。

做紫菜蛋花湯、拌冷盤、炒雞蛋時可以直接用蝦皮替代鹽,不僅能增鮮提味,還能補充多種營養。

除了變遲鈍,鹽吃多了身體還會有這4種表現

要想使蝦皮發揮較好的補鈣效果,可將其用水焯後烘乾,再磨碎,當成調料新增到各種炒菜裡。

2。乾貝

乾貝是扇貝的乾製品,味道與海參、鮑魚不相上下,但腥味很小。

乾貝含有豐富的穀氨酸鈉,增鮮增味的效果非常明顯,並且富含多種氨基酸,如丙氨酸、穀氨酸等,其蛋白質含量高達60%以上。

此外,乾貝含維生素B2和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且礦物質的含量遠在魚翅、燕窩之上。

乾貝烹調前應用溫水浸泡漲發,或用少量清水加黃酒、姜、蔥隔水蒸軟,然後烹製入餚。

作為調料品使用的乾貝可廣泛搭配食材,葷素均可,熬湯時只需投放幾粒便可。品質好的乾貝乾燥,顆粒完整、大小均勻、色淡黃而略有光澤。

除了變遲鈍,鹽吃多了身體還會有這4種表現

3。豆醬

豆醬是用豆子發酵而來,發酵過程中,其中的可溶性礦物質增加2~3倍,同時還有氨基酸和肽幫助礦物質吸收,使鈣、磷、鐵等礦物質的利用率提高30%~50%。

此外,發酵後,豆醬中B族維生素的含量大幅提高,甚至維生素B12等還會“無中生有”。

資料顯示,100克豆醬的鈉含量為6012毫克,相當於15。3克鹽,用其代替鹽,不但能體驗到更鮮美的滋味,還能起到“減鹽加營養”的保健作用。

北方人常吃的黃豆醬可以烹製各種菜餚,比如炒雞蛋、蒸排骨、燜魚塊、焗乳鴿,炒香螺等。

南方人更喜歡用蠶豆做的豆瓣醬,郫縣豆瓣醬最為出名。

它是川菜中不可缺的醬料,可直接入菜,也可制辣椒油。郫縣豆瓣醬可以製作多種菜餚,如魚香肉絲、宮保雞丁、乾燒魚、麻婆豆腐等。

4。腐乳

除了變遲鈍,鹽吃多了身體還會有這4種表現

腐乳也是一種發酵豆製品,營養方面和豆醬一樣,礦物質利用率提高,維生素含量增加。

腐乳含鹽量因品種有所差異,多數產品的平均含鈉量達到2%~3%,相當於含鹽5%~7。5%。

腐乳的香味與其他食物配合,能滋生出更鮮美的獨特味道,如做白切雞、紅燒肉等食物時,可以用腐乳與其他調味汁混勻調散,加入菜中。

做烤魚前,將腐乳搗碎抹在魚身上,醃製十幾分鍾,等腐乳的味道滲入魚肉時再燒烤,味道十分鮮美。此外,腐乳還可以和綠葉菜搭配,如腐乳空心菜。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調味品雖然營養健康,但含鹽量相對較高,烹調時也需要控制量。

教你識破3個謊“鹽”

在食鹽的選擇上,你可能曾被這些謠言欺騙過。

謠言1:加碘鹽導致甲狀腺疾病高發

除了變遲鈍,鹽吃多了身體還會有這4種表現

中國醫科大學內分泌研究所針對全國31省/自治區、近8萬人的研究發現,與碘缺乏相關的甲狀腺腫患病率,由1999年的5。02%下降到2017年的1。17%,這是全民加碘政策的成果。

另外,臨床甲亢和甲減、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等疾病患病率並未明顯增加,但甲狀腺結節患病率從1999年的2。73%攀升至2017年的20。43%。

研究人員分析發現,碘缺乏才是甲狀腺結節的危險因素,甲狀腺結節患病率增高可能與篩查機會增加有關。

消費者應理性對待碘鹽,尤其是孕婦、哺乳母親這些碘需求量更高的人,如果不常吃海產品,日常攝入碘鹽才是明智之舉,否則可能給孩子的智力發育帶來難以彌補的影響。

謠言2:吃低鈉鹽會患高鉀血癥

除了變遲鈍,鹽吃多了身體還會有這4種表現

低鈉鹽一般含25%左右的氯化鉀,按每天6克鹽的推薦量(約1啤酒瓶蓋左右),約攝入1500毫克氯化鉀,其中約含800毫克鉀元素。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指出,健康人每天鉀適宜攝入量為2000毫克,想要預防慢性病應提高到3600毫克。800毫克鉀與之相差甚遠,完全不用擔心高鉀問題。

有人擔心國人普遍吃鹽過量,平均烹調鹽攝入量多達10。5克。

範志紅解釋說,這10。5克鹽不僅包括食鹽,還有醬油、雞精、豆豉等調味品裡的鹽,其原料並非低鈉鹽;餐館、食堂一般也不使用低鈉鹽。

餐桌上幾乎所有食物都含鉀,其中果蔬是大戶,比如500克大白菜中鉀含量超過600毫克。

對腎功能正常的人來說,身體有很強的排鉀能力,即使鉀攝入量多了,也會很快隨尿液排出。高鉀血癥多由腎功能不全引起,這類患者的飲食往往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嚴格控制。

謠言3:食鹽抗結劑亞鐵氰化鉀有劇毒

除了變遲鈍,鹽吃多了身體還會有這4種表現

由於“氰化鉀”有劇毒,所以很多人看到“亞鐵氰化鉀”時,心裡也有陰影。

雲無心表示,亞鐵氰化鉀是用來避免鹽吸潮結塊的。一般來說,細鹽容易結塊,往往新增抗結劑,大顆粒的鹽則不用新增。

動物實驗中,亞鐵氰化鉀的口服劑量即使達到25毫克/千克體重時,動物也沒出現不良反應。

國際食品新增劑聯合專家委員會在制定安全標準時,將其安全上限定為0。025毫克/千克體重,即一位70千克的人,只要每天吃少於1。75毫克就是安全的。

我國允許每千克食鹽新增10毫克亞鐵氰化鉀,即便是口味極重、每天要吃20克鹽的人,最多攝入0。2毫克,距離“安全上限”非常遙遠。

常見的抗結劑還有檸檬酸鐵銨、矽酸鈣和二氧化矽。二氧化矽和矽酸鈣不溶於水,我國要求食鹽中不溶於水的雜質不得高於0。2%,而要達到理想抗結效果,兩者新增量至少要達到0。3%,因此它們不如亞鐵氰化鉀常用。

檸檬酸鐵銨的抗結效果不如亞鐵氰化鉀,且新增它的食鹽會呈淡黃色,不如雪白的鹽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