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娥親:為父報仇手刃惡霸 乞死維護法律尊嚴丨三國女子圖鑑⑨

公元179年,漢靈帝光和二年,東漢王朝表面上還是風平浪靜,攪亂天下的黃巾之亂還是五年之後的事。這一年二月上旬的一天,光天化日之下,祿福縣(今屬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官方驛站門前,李壽正要駕馬車離開,卻被一輛帶帷幔的鹿車給堵住了。一名女子從帷幕內跳出來,扣住李壽車駕前馬匹的韁繩,指著李壽大罵起來。李壽認得這名女子,就是同縣趙君安之女,正是冤家對頭。這事還得從十幾年前說起。

父母之仇,不共戴天

趙娥親:為父報仇手刃惡霸 乞死維護法律尊嚴丨三國女子圖鑑⑨

五大三粗的趙娥親形象

十幾年前,兇惡強橫的李壽殺了一名叫趙君安(《三國志》作趙安)的男子。趙君安膝下有一女三男,長女正是前文所說攔下李壽車駕的女子,名叫趙娥親(《三國志》和《後漢書》作趙娥),嫁給了鄰縣表氏縣(今屬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龐子夏為妻,也稱龐娥親。父親被害後,趙娥親姐弟四人都想為父親報仇,奈何惡霸李壽一直戒備深嚴,趙家姐弟並沒有找到合適機會。一場瘟疫席捲當地,趙娥親的三個弟弟相繼都染疫去世。親者痛仇者快,李壽聽聞大喜,擺酒設宴,和李氏宗親一同慶祝仇家之喪,還大言不慚地說:“趙家男丁死絕了,只剩下一個弱女子,我再也沒什麼可擔憂的了。”李壽從此放鬆了戒備。

趙娥親:為父報仇手刃惡霸 乞死維護法律尊嚴丨三國女子圖鑑⑨

趙娥親的兒子龐淯,出行在外,聽說了李壽的話,回家告訴了母親。趙娥親本來還沉浸在三個弟弟去世的傷痛中,聽到李壽以自家喪事為喜事,又說出那種氣焰囂張的話,頓時傷痛、羞辱和激憤多種情緒夾雜而來,趙娥親不禁愴然淚下,心中復仇的夙願,如星星之火澆灌了烈酒,再次熊熊燃燒起來。她對天地立誓:李壽,你別高興太久,也別自以為可以僥倖逃脫,我趙娥親雖是女流,但頂天立地,為了我的家人,我的父親、我的三個弟弟,我誓要手刃了你!

趙娥親又悄悄買了幾把名家鍛造的刀劍,平日長刀短劍隨身攜帶,志在報仇雪恨。趙李兩家的仇怨,在當地也是盡人皆知。李壽聽聞趙娥親的誓言後,提高了警惕,出行都是乘馬帶刀,鄉人見了他更加害怕,都避得遠遠的。趙娥親自然也沒能找到機會接近仇人。

鄰居徐氏婦擔心趙娥親大仇沒報反而被仇人所害,多次勸阻她不要再尋仇了。徐氏婦說:“李壽,再怎麼說也是男子,本來平日兇惡慣了,如今又加強了防備,你一個弱女子,雖然有復仇的猛烈決心,畢竟男女強弱力量懸殊,哪一天你們遇上了,恐怕你復仇不成,反而被害,到時你趙家就真的絕戶了。希望你再仔細考慮,輕舉妄動將帶來的後果,為了你趙家一脈,為了你的孩子,也應該多想一想,這仇是否還值得去報。”

趙娥親回答道:“父母之仇,不同天地,不共日月。李壽不死,我偷生苟活在世間又有什麼意義!如今雖然我三個弟弟早已死去,趙家無一男兒,但只要我還活著,殺李壽這事,就不會借別人之手。按你所說,李壽就殺不了,在我看來,李壽他必然死於我手,這是再明顯不過的事。”

多年來,趙娥親雖然一直沒能報殺父之仇,但她報仇的決心只增未減。每天夜裡,她都會習慣地拿出刀劍來磨一磨,既是要保持刀鋒銳利,也是要磨礪自己百折不饒的復仇決心。她握著手中之刀,時而扼腕長嘆,時而悲傷流涕,時而咬牙切齒,日復一日,夜復一夜,不僅鄰居嘲笑她,就連龐家人也覺得她痴心妄想,像個瘋婆子。趙娥親索性就如同瘋婆子一樣,不再打理家裡的事,整天就乘著一輛鹿車跟蹤李壽。她還揮舞著長刀,對家人、鄰居說:“你們笑我,竟以為我一個弱女子殺不了李壽。我就要讓你們看看,用李壽脖子上的血洗我這刀刃。”

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十幾年後,趙娥親的機會終於來了,就發生了本文開始那一幕。

李壽認得馬車前罵自己的女子正是趙娥親,他今日沒帶護衛,自然心裡缺少了底氣,勒馬打算回走。趙娥親見李壽想逃,舉起長刀就砍,李壽沒被砍到,卻砍到了拉車的馬。馬受了傷,驚嚇中仰天嘶鳴,奮蹄亂跳,馬車一陣顛簸,李壽從車上跌到了路邊溝壑中。趙娥親跟上來劈頭就砍,李壽雖被砍傷,但並未死,掙扎著躲閃。慌亂中,趙娥親一刀砍在了樹上,啪的一聲折成了兩段,也足見她用力之猛,決心之強。

趙娥親扔掉手中斷刃,又上前搶奪李壽的佩刀。李壽倒在地上,瞪大眼睛怒視著趙娥親,他眼中有憤怒也有害怕。這個精壯、兇惡的男子,這時更多的是害怕,他大聲呼救,一邊護著刀,一邊往後挪動帶血的身軀,在趙娥親撲上來前跳了起來。他想抽刀,趙娥親已經挺身貼近。趙娥親左手抵著李壽的額頭,右手手肘撞擊他的喉嚨,李壽拼死抵抗,兩人反覆較勁了一會兒,李壽終究因為刀傷在身,被趙娥親制服在地。趙娥親拔出李壽的佩刀,割下了李壽的頭顱。她總算得償所願,大仇得報,就算死也無憾。

趙娥親:為父報仇手刃惡霸 乞死維護法律尊嚴丨三國女子圖鑑⑨

纖細柔弱的趙娥親形象。圖片來自《古今賢女繡像》

趙娥親提著李壽的腦袋,去官衙自首,可能是打鬥中耗費了太多力氣,也可能是終於放下十來年的緊張感,她步態緩慢,內心平靜,面不改色,等待著有司判決。祿福縣長尹嘉聽了趙娥親所述犯案緣由,隨即解下官印,表示就算丟掉烏紗帽,也要保她無罪。趙娥親卻說:“捨身報仇,是我為人子女該做的事,審案判刑,是你在職為官的職責。我不能貪生怕死,就亂了法紀。”

鄉人聽說趙娥親殺了李壽又去自首了,都趕來圍觀,縣衙前被堵得水洩不通,對趙娥親的行為,有人為她大仇得報高興,也有人為她將可能受到的懲處而悲傷。縣尉不敢公然釋放她,就私下讓她逃走,找個地方藏起來。沒想到趙娥親卻大聲抗議:“我從沒想過為了逃過一死,而破壞法律。如今我大仇已雪,罪該受死,乞求以死謝罪,保全國家律法威嚴。就算萬死,我趙娥親也完全滿足無憾了,不敢貪生,辜負了賢明的縣長和聖明的朝廷。”

縣尉不聽,堅持要私下放了趙娥親。趙娥親又說:“我一個婦人,雖然身份卑微,也知道朝廷律法。殺人之罪,法律不容,如今我既然犯了,就不會逃避。請求一死,當眾處刑,嚴肅法紀,這就是我真實的心願。”縣尉見趙娥親面無懼色、聲音洪亮,知道她毫不畏死,難以勸解,就強制將她送回了家。

趙娥親的事蹟不脛而走,涼州刺史周洪、酒泉太守劉班等向朝廷上表,嘉獎趙娥親剛烈節義,又為她刊石立碑,顯耀鄉里。天下之人聽說趙娥親的事蹟,無不讚揚她的高義。太常張奐聽聞後,送來束帛二十匹慰問,黃門侍郎梁寬專門為她作傳。魏晉時期的大學者皇甫謐在寫《列女傳》時,稱讚趙娥親:父母之仇,不與共天地,蓋男子之所為也。而娥親以女弱之微,念父辱之酷痛,感仇黨之兇言,奮劍仇頸,人馬俱摧,塞亡父之怨魂,雪三弟之永恨,近古已來,未之有也。詩云“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娥親之謂也。

子承母志,伏劍求援

趙娥親的兒子龐淯,子承母志,有節義之名。龐淯起初以涼州從事身份,代理破羌縣縣長,遇到武威太守張猛叛亂,殺掉了涼州刺史邯鄲商,並下令:敢有來為邯鄲商弔喪的人,殺無赦。龐淯聽說後,棄官而去,星夜趕來為邯鄲商號哭弔喪,又懷揣匕首,來見張猛,想趁機刺殺。不過刺殺並未成功,張猛反而讚賞龐淯是一位義士,龐淯由此以忠烈聞名。

酒泉太守徐揖請龐淯做了太守主簿,後來酒泉黃昂叛亂,城池被圍,龐淯趁夜冒死突圍,向張掖、敦煌二郡求援。起初,兩郡太守懷疑是酒泉郡別有陰謀,未肯發兵,龐淯急得要拔劍自刎,他的忠義這才打動兩位太守,於是派兵救援。但龐淯領的救兵還未趕到,酒泉已被攻陷,太守徐揖遇害。龐淯又為徐太守操辦了後事,扶靈送返故鄉,並守喪三年才回來。

曹操聽聞龐淯的事蹟後,徵召他做了自己手下屬官。魏文帝登基後,龐淯官拜駙馬都尉,遷任西海太守,賜爵關內侯。後來又升遷中散大夫。龐淯死後,兒子龐曾繼承了爵位。朝廷為表彰趙娥親、龐淯母子的節操品行,令酒泉當地畫母子儀像,作銘文讚頌,掛於廳壁。

趙娥親的事蹟,類似於太史公筆下的刺客、遊俠,反映了古代社會治理的矛盾之處。統治者一方面不能先手將兇徒繩之於法,一方面又嘉獎血親復仇的孝義行為,這隻能導致冤冤相報,世仇難了。而趙娥親在雪仇後,維護法治尊嚴(“死則妾分,乞得歸法以全國體”“乞就刑戮,隕身朝巿,肅明王法”)的態度和舉動,在今天看來依然讓人動容。

魏晉文學家傅玄仿照曹魏詩人左延年《秦女休行》,作詩稱頌趙娥親為父報仇事蹟:

《秦女休行》

龐氏有烈婦,義聲馳雍涼。

父母家有重怨,仇人暴且強。

雖有男兄弟,志弱不能當。

烈女念此痛,丹心為寸傷。

外若無意者,內潛思無方。

白日入都市,怨家如平常。

匿劍藏白刃,一奮尋身僵。

身首為之異處,伏屍列肆旁。

肉與土合成泥,灑血濺飛樑。

猛氣上幹雲霓,仇黨失守為披攘。

一市稱烈義,觀者收淚並慨慷:

“百男何當益,不如一女良!”

烈女直造縣門,雲“父不幸遭禍殃。

今仇身以分裂,雖死情益揚。

殺人當伏法,義不苟活隳舊章。”

縣令解印綬:“令我傷心不忍聽!”

刑部垂頭塞耳:“令我吏舉不能成!”

烈著希代之績,義立無窮之名。

夫家同受其祚,子子孫孫鹹享其榮。

今我作歌詠高風,激揚壯發悲且清。

封面新聞記者文康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