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戰績不如衛青霍去病,為什麼後世詩人多在詩詞中懷念李廣?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今天我們來聊一聊

“飛將軍”李廣!

李廣此人本是西漢武帝時期的一員驍將,常年駐守帝國北疆,先後多次與匈奴交鋒,可謂是戰功赫赫。但是,我們非常客觀的說,李廣勇則勇矣,但是其在漢朝軍中的分量充其量也就是一員名將,無論是能力水平、實際作用,還有真正的名氣遠遠趕不上絕代名將衛青和霍去病。

但是,如果我們對古代文學比較愛好的話,卻能夠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後世之人在詩詞當中往往會更多的懷念李廣,而不是更加功勳卓著的衛青和霍去病,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是李廣人格的複雜性。李廣是一員驍勇的將領,他愛兵如子、賞罰分明,作戰勇猛、身先士卒,這一切都是一員出色的將領所應當具備的素質。但是這並不能夠使他成為人們後世詩詞中的

“偶像”!

真正讓李廣成名的實際上恰恰是他身上的一些缺點。比如說魯莽,戰陣之上遇事往往不會多加考慮,憑著一股子血氣之勇行事。這就使得他時常會把自己置身於險地,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時常會看到李廣的各種孤單新英雄

“事蹟”的根本原因。

什麼百騎退千敵、被敵人俘虜後獨自逃回,什麼以四千漢軍對四萬匈奴等等,哪一次不是把自己置身險境,這就是李廣為將在性格上存在的本質缺陷。但是這種缺陷卻恰恰給李廣帶來了各種驚心動魄的事蹟,這種事跡同樣也吸引著後世的墨客騷人。

反過來,類似衛青、霍去病這般的絕代將領,他們有的或許更多的則是豐厚的戰果,但是殲滅數萬匈奴人落到紙面上也僅僅只是一串數字,遠不如什麼

“單騎退敵”聽起來那般的驚心動魄!

其次,輿論對李廣有所偏向。漢代的輿論從哪裡來,司馬遷的一部鴻篇鉅製《史記》,便是當時最為權威的媒體輿論。在《史記》這部史學鉅著中,司馬遷高度的讚頌

“李廣才氣

天下無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好吧

……既然他都這樣說了,那李廣當然要大書特書了!

司馬遷為什麼會在史記當中對李廣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很簡單,因為李廣的孫子李陵兵敗投降匈奴,司馬遷為李陵求情,反而被漢武帝割了

“小弟弟”……這下好了,司馬遷也許是為了發洩的逆反心理,或許是感嘆自己的命運與李廣一家何其相似,所以在《史記》當中對李廣進行了一系列的褒獎。

最後要說的,就是李廣悲劇化的命運。熟悉文學的人都知道,悲劇往往要比戲劇更能震撼人心,歷史上的鴻篇鉅著往往都是以悲劇來結尾的。

那麼好,李廣的人設恰恰就非常的符合悲劇的要求。一個浴血邊關的勇將,一個執著於封侯卻終生不得的遺憾,一個最終自殺身亡的結局,好吧

……這個絕佳的劇本已經擺在了那裡,接下來就看後世的詩人和詞人如何演繹了: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

好吧

……無論如何,在我們的歷史上多了一位悲情的名將!

/

/

華夏問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