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第一代祖師:摩訶迦葉,至今還沒有死亡

大迦葉現在還活著嗎

老陽按:從今天起,老陽和大家說一說禪宗的歷代祖師,並且略微說一說他們的事蹟,以供大家參考,禪宗是佛的心髓,希望大家不要等閒視之。

摩訶迦葉(“葉”字音“攝”),因梵文中“摩訶”解作“大”,故又名“大迦葉”又作迦葉波、迦攝波。意為飲光。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頭陀第一”、“上行第一”等稱號。中國禪宗把摩訶迦葉列為“西天第一代祖師”。

禪宗第一代祖師:摩訶迦葉,至今還沒有死亡

釋加牟尼佛傳法偈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普法。

樹下生偉人

兩千五百年前,在離中印度摩竭陀國首都王舍城不遠的摩訶娑羅陀村裡,住著一位婆羅門望族的大富豪尼拘盧陀竭波長者,據說他擁有比當時的國王頻婆娑羅王還更多的財產。

尊者大迦葉,就是出生在這個家庭。

說起大迦葉的出生,也有著奇異的瑞相,可以說和佛陀差不多。據說他母親臨產的那天,正在庭院裡散步,忽然覺得睏倦,坐在大畢缽羅樹的樹蔭下休息的時候,不知是從哪裡來的天衣,突然飄落在樹枝上,也就在這時,大迦葉便發出哇哇的聲音來到了人間。

精通一切知識

大迦葉在八歲的時候,照例受了婆羅門的戒條,並且延師學習各種學問,從祭祀法學起,書畫、算術、文學、五明、四吠陀,以及星宿執行、陰陽吉凶、地震雷鳴、音樂歌舞等,由於他的聰明,沒有一樣不研究得徹底。

最奇怪的是,大迦葉從小就和其他小孩不同,他討厭世間上的歡樂,鄙視情慾,厭惡不淨,常常希望離群獨居,就是父母,他離開了也不會想念

出家修道

大迦葉,現在正是三十多歲的年齡,據傳說,當他離家修道的那天,正是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成正等正覺的時候。

禪宗第一代祖師:摩訶迦葉,至今還沒有死亡

大迦葉東南西北四處訪師求道,諸師所說,大都不能滿足他的所願。兩年後,他在鴛伽國時才有人告訴他說,釋迦牟尼佛是當今的大覺者,現在正帶領著舍利弗、目犍連、優樓頻羅迦葉等千餘人住在竹林精舍。他一聽很歡喜,便取道折返竹林精舍。

竹林精舍,是佛陀組織教團最初住的道場,在王舍城北門外不遠的地方。大迦葉到了王舍城,他不直接去訪問佛陀,只跟隨王舍城佛陀的信眾,每天去聽佛陀說法。他心裡想,如果不是真正的佛陀,一定不能拜他為師。在他認為,即使不能遇到佛陀,沒有老師,自己也可以修證到二乘獨覺的果位。

佛陀的說法,佛陀的德慧,漸漸打動他的心,有一天,他聽完佛陀說法後,想回城中,走近城門不遠的地方,多子塔邊,在一棵大樹枝葉交錯的下面,佛陀正在那兒靜坐。他臨走的時候,還見到佛陀坐在竹林精舍的法王座上,怎麼現在又會逢到佛陀?他看了又看佛陀肅靜和威嚴之相,好象一座金山,終於覺得應該向前禮拜。他在佛陀的座前合掌頂禮之後,非常感動懇切的說道:

「佛陀!請接受大迦葉的皈依,從此大迦葉是佛陀的弟子!」

佛陀知道大迦葉此刻的信念,說道:

「大迦葉!你真是我的弟子,我真是你的老師。在這個世間上,如果沒有證得正覺的人,是受不起你做弟子。你跟我來吧!」

佛陀靜靜的站起來,往竹林精舍的方向走去,大迦葉跟在佛陀的身後,他恭敬、感動、歡喜,不知不覺的流下了眼淚。

佛陀回過頭來看看大迦葉,然後說道:

「我很早就聽說過你,我知道你最後會到我這裡求道的,今天是你得度的日子,未來佛法的流傳,需要你的地方很多,為眾生以及為你自己,都要珍重!」

回到竹林精舍,佛陀為大迦葉剃度,又為他講說四諦十二因緣等法,佛陀的威德相好,佛陀的親切慈音,可以說,證悟的氣氛包圍了大迦葉。佛陀的教化,使大迦葉如同乾田遇到豪雨一般,在他剃度的第八日,他就開悟了。

禪宗第一代祖師:摩訶迦葉,至今還沒有死亡

頭陀第一

大迦葉出家後,安心修習頭陀苦行。他不願過竹林精舍或祇園精舍的僧團生活。他喜歡的是露天靜坐,冢間觀屍,樹下補衣。他認為屍臭和白骨,對修無常、苦、空、無我、不淨觀等,大有益處。迦葉一派的人,認為修頭陀行要做到以下十點:(一)選擇空閒處生活,(二)過託缽生活,(三)要常居一處,(四)要日中一食,(五)要乞食不擇貧富,(六)要守三衣缽具,(七)要常坐樹下思維,(八)要常在露地靜坐,(九)要穿著糞掃衣,(十)要住於墳墓之處。

舍利弗、目犍連曾勸他發菩提心,從事宏法利生的佈教活動。他拒絕說:我只能樹立艱苦修行的榜樣,讓來者對少欲知足的苦行能尊重和實踐。一次佛在鹿母講堂為眾說法,迦葉身穿糞掃衣,蓬髮垢面,蹣跚走來。佛陀勸他:迦葉,你年紀老了,不要繼續苦行,脫下糞掃衣,換上整潔輕軟的衣,不要過於疲勞。迦葉拒絕說:我以頭陀行為樂事,不為衣愁、不為食憂,沒有人間的得失,我的內心感到清淨解脫的喜悅。佛陀聽了迦葉的話,意味深長地說:將來我的正法,不是毀於天魔外道,而是毀於僧團的腐化與墮落。若要正法久住,僧團鞏固,一定要像迦葉那樣過嚴肅的生活。迦葉,我不勉強你,你就走自己要走的路吧。

修頭陀行的迦葉,乞食的時候,總是遠避富豪而選擇貧窮之家。王舍城裡有一個很貧窮的老婆婆,無親無靠,身患重病,睡在小巷的塵埃中等死。富人家的淘米水流在她的身旁,就趕快用瓦片接住,用來充飢。迦葉同情這位老婆婆,走到她的面前,向她行乞。老婆婆即將瓦片上的淘米水供養迦葉,迦葉接過來一飲而盡。老婆婆由於供養淘米水的功德,不久死後,往生忉利天宮,做個美麗的天女。為了感謝迦葉的恩德,還下降人間,將天華散在迦葉的身上。

由於迦葉在修持上過得硬,深受佛陀的器重。如佛到舍衛國時,即將王舍城化區交給迦葉負責。一次群眾對曠野城的僧團有些反映,佛陀令迦葉前去視察。迦葉著衣持缽到曠野城行乞,所有人家都把門關起來。過去這裡佛教很興盛,現在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就去找過去認識的信徒瞭解情況。信徒說:自從佛陀走後,這裡的比丘為了個人的安樂,建築許多僧房,挨門挨戶叫信眾捐助木料、磚瓦、繩索、運輸等。群眾實在負擔不了,因此見了比丘就關門。迦葉聽到這一情況,心中萬分悲痛,立即趕到王舍城向佛彙報。佛立即到曠野城。召集這裡所有比丘說:我們出家應將自己的一切貢獻給人民,才能受到人們的尊敬。弘法才能有人聽。現在有些人為了個人的安樂,建築僧房,加重人民的負擔,使人民對比丘產生厭惡的情緒,這很不好。今後除有計劃地為僧團造共修的精舍之外,一律不得為自己造僧房而向群眾募捐。集體共修的精舍也不能搞得過多,多了除增加人民負擔,遭到人民的反對外,在佛教內部將導致門戶林立,各自為政的局面,也是弊大於利。佛陀處理好這一事件後。離開曠野城,留大迦葉在這裡高樹法幢。

拈花微笑

有一次,天界之王在靈鷲山上向佛陀敬獻金色波羅花,請佛說法,世尊拈花示眾,並無所說。當時座下所有的弟子,都不明白佛陀這樣做含有什麼奧妙的道理,只有大迦葉微笑著,因為他領悟到佛陀的道理了。

佛陀說:“正道大法是無法用眼睛看出來的,只有涅槃寂靜的心才能領會。實在的法相其實是沒有法相,這是一門微妙玄通的法門,不加註文字,是用特殊的教法傳授的,我就將這些囑託給摩訶迦葉。”這就是心傳,即所謂靈山會上正法眼藏付囑的拈花微笑,就是禪宗最初的典故。

主持經藏集結

佛在拘屍那涅槃時,大迦葉率領五百比丘在北方鐸叉那耆國教化。得知佛入滅的訊息,星夜帶領弟子們趕到拘屍那城。看到佛的遺體,大家都很悲傷。唯有六群比丘之一跋難陀說:你們何必為此傷心?佛在世時,嘴巴整天囉嗦不停,說我們這也不對,那也不好。現在他死了,我們可以自由了,今後沒有人能管束我了。迦葉聽了這話心裡很著急,認為當務之急,應把佛生前說的法和律整理出來,使僧團能有遵循的準則。他懷著沉重的心情,把佛的遺體火化之後,就主持三藏聖典的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