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這些“小人物”平時也要注重夯實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力度空前加大,反腐制度日益健全。但任何再好的制度都不可能是萬能的。

在堅持依法治黨治國的同時,必須注重德治同行,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緊密地結合起來,把他律和自律緊密地結合起來,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為什麼我們這些“小人物”平時也要注重夯實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本文在此僅從道德建設與個人自律的角度,聊聊反腐倡廉的問題。

說起反腐倡廉,也許有些人會說,我一不是領導,二沒有腐敗的機會,反腐倡廉對我一個“小人物”來說沒有多大的關係。

其實不然,在現實中,腐敗現象的產生往往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有著很深的思想根源,有一個一點一滴,逐步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俗話說:小時偷針,長大偷金。說的就是個人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思想品德要從平時開始注意培養,個人耳濡目染,潛移黙化的家風家教對其也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有些人平時說起腐敗深惡痛絕,但一旦自己有了腐敗的機會,就會利用自己手中的一點點職權累積著腐敗,就會表現得比別人有過之而不及。這說明了在他的思想深處,不是痛恨腐敗,而是痛恨自己沒有腐敗的機會,說明他自身的思想認識就不正確,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修養就有問題,這種人到了關鍵時候就會出問題。

在市場經濟中,腐敗機會無處不在。說起腐敗,人們往往會想到官員們的濫用職權貪汙受賄。

其實腐敗不僅僅只是官員們貪汙受賄的問題,而是人們為了撈取各種不義之利益而損害社會與公共利益的綜合性行為。

腐敗人員除了老虎,還有蒼蠅,更多的還有蚊子。在一定條件下,蚊子會變成蒼蠅,甚至是老虎。

腐敗層面與範圍除了官員權力上的腐敗,也有一般“小人物”行為上的腐敗。

腐敗現象除了貪汙受賄,既有黨員違反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也有職場人在工作崗位上投機鑽營不做老實人,熱衷於請客送禮、找關係、託人情;追求吃喝玩樂,沒有激情和理想,無所事事;佔著崗位的坑,不幹工作的事,不盡職、不作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諂上驕下;思想頹廢、麻木不仁、混時度日,以及高考作弊、學歷造假、學術詐騙、挪用公款、生活奢侈、生活作風不檢點、違背公序良俗等“四風”行為。這些現象舉不勝舉,但又常常會被人們所忽視。

因此,反腐敗不存在“大人物”與“小人物”的區別。所有的大人物都是來自於“小人物”。很多“小人物”總有一天會成為“大人物”。

所以,“小人物”的腐敗,是造就“大人物”腐敗的溫床。而腐敗的“小人物”一旦成為“大人物”,則會更加喪心病狂、肆無忌憚地腐敗。

人生道路是漫長的,特別是年輕人,其工作崗位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總會有人走上領導崗位,總會有人掌握到大大小小有可能與他人進行利益交換的權力,總會有一天,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各級政府和企業的高層領導崗位,都會是現在80後、90後的“小人物”。

從這個意義來說,即使現在的確是沒有權力也沒有機會腐敗的“小人物”,也要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夯實自身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警鐘長鳴,防微杜漸。

具體來說有三方面:

一是要讓理智戰勝貪慾,讓廉潔成為一種覺悟。

老話說的好:良田萬頃,日食三餐;大廈千間,夜眠八尺。很多人不差錢、也不缺房,日子過得好好的,何必伸手要不該要的東西,開口討不該有的利益,最後成為火山口上的守財奴,將貪來的錢東藏西躲的,什麼紙箱、密碼箱、米缸、天花板、廁所、魚塘、糞坑甚至魚肚子也不放過,守著一大堆不義之財讓自己膽戰心驚地度日。這樣的日子又有什麼意思呢?

貪婪無度實在是一種病態心理,是為貪而貪。正如巴爾扎克所言,“貪心好比一個套結,把人的心越套越緊,結果把理智閉塞了”。

人生天地間,總有七情六慾,正常的慾望無可厚非,身處紛繁複雜的社會,面臨的誘惑也很多,這樣那樣的衝動難免,但想問題做事情,把握好度是關鍵。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關心自己的收入理所當然,但不乾淨的錢一分也不能要;可以有性趣愛好,但玩物喪志就不可取;可以有人情親情,但徇私廢公就碰不得。給慾望安上閘門,給行為劃上邊界,方能知足知止,適可而止。每一次取捨,每一次選擇,其實也在淨化心靈、增強免疫力。

二是要淨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和朋友圈。

很多人往往都是從沒有管好自己八小時外的生活,透過社交圈、生活圈和朋友圈中的吃、喝、玩、樂,使人情、親情和友情取代了黨性、紀律和原則而開始腐化墮落的,這是個很普遍的現象。

俗話說,禮下於人,必有所求,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有句話說得好,“你別以為自己有多優美的背影,其實別人看重的只是你的背景”。人家用金錢滿足了你的慾望,你就必須要聽任人家使喚,成為人家用金錢僱用的奴才。

因此,當有利益需求的朋友向自己輸送心意的時候,我們就要嚴格把握好分寸,絕不拿原則做交易,避免在所謂的禮尚往來之中放縱貪慾而一發不可收拾。

三是要具有良好的心態。

不要因為自己收入不如別人而心懷不滿失去心理平衡,產生不撈點就吃虧了的思想意識;不要認為為他人辦事,收些好處就理所當然,公平合理;不要因為做了幾次違規之事沒被發現,認為沒有風險而產生僥倖心理,自以為滴水不漏,天衣無縫,逐步放鬆警惕,超越底線。

總之,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腐敗行為有第一次就一定會有第二次,長期下去就會養成無法收斂的壞習慣,最終一定會受到黨紀國法的懲處。

因此,誰都不要心存僥倖,計算“不出事”的機率;誰都不能藐視法紀,存有進了“保險箱”的幻覺。

每個人在黨紀國法面前,都要心存敬畏,警鐘長鳴。心懷敬畏,才能慎始敬終;警鐘長鳴,才能警笛不響。

同時,我們還要注重營造良好的家風家教,注重對子女子孫的言傳身教,使其守法紀、守規矩、守本分,真正做到清清白白為官、堂堂正正做人、乾乾淨淨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