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避型依戀的自述:我只是不擅長愛

迴避型依戀的自述:我只是不擅長愛

迴避型依戀當然有感情!只不過他的感情難獲得,你更願意懷疑他這個人是不是沒感情。

更精確的說法是,迴避不願付出。

典型的場景:吵架了迴避逃了,焦慮追上去問“你考慮一下我的感受會死嗎?你到底愛不愛我,你這個人是不是沒有感情?”

人判斷別人愛不愛自己的依據,就是看他的付出程度,但每個人付出的點不一樣,有的人看實際行動不關心打嘴仗時說的話,有的人天真一點愛聽甜言蜜語,有的人認為對方總是讓著自己就是付出,如果對方的行為剛好打在了你的需求點上,你才會覺得他對你是有感情的。

而我行我素的人,就被認為是自私、不會愛、沒有愛、沒有感情。

迴避型依戀的自述:我只是不擅長愛

我在這裡想為我這樣的迴避解釋(狡辯)一下,不愛聽的可以不聽,不要槓我哈(槓就是你對),想了解的就繼續往下看。

我平常都被物件說是沒有感情的機器人 ,他發個脾氣我也要給他一頓分析上價值什麼的,可以說是反矯情達人第一名,因為我確實覺得他某些“你怎麼不考慮我的感受”這樣的語言非常矯情,沒有必要。

有事說事,效率更高,再者,長久的感情穩定是適配度和人格品質決定的,我今天就不在意你的感受了咋了,財政大權都握我手裡了,你是能離咋地?

我作為老迴避一直對自己的感情觀堅信不疑,誰對我指手畫腳我就翻臉無情道:

怎麼了?我這樣怎麼不好了?你憑什麼說我不好,我從小就是這麼堅強長大的,我覺得這樣就是最好最適合我的相處方式,你能處就處,不處滾蛋,別逼逼賴賴的!

迴避型依戀的自述:我只是不擅長愛

別人一聽,氣得冒煙,說我是沒有感情的怪物。我只能自己安慰自己說,我不是怪物,我有感情,也有愛,是你不理解我。

迴避的這種固定思維是經年累月形成的。

我從小生活在父母親的打擊式教育之下,情感需求從沒有被重視,很多時候他們的否定、辱罵和沉重的負面情緒,都讓當時作為一個孩子的我難以承受,我小時候常覺得自己無能無用,是父母的拖油瓶,偷偷躲在被窩哭著想“希望我不要再醒來了”,我不想一直體會這種感受,那會讓我更想死。

後來我試著麻木起來,被罵也不犟嘴,有心事也不說給他們聽,他們的情緒和一些喪氣話我全當放屁,他們的情感需求也與我無關,極力壓抑自己對父母之愛的渴望,然後我覺得好受了很多。

只要我無所謂,那麼他們就傷不到我了。

迴避型依戀的自述:我只是不擅長愛

典型的:只要我沒有道德,你就不能道德綁架我;只要我沒有感情,你就不能讓我受感情的傷。

在這個過程裡,

我父母表達愛的方式是,精神上貧瘠的養育,物質上力所能及的給予,而我表達愛的方式是成為順從聽話的孩子,你們看,我們不需要滿足彼此的精神需求,也不需要互相理解,依然不能否認我們互相愛著對方。

包括現在我對父母的付出也少之又少,半個啃老族,但我來不認為我對父母沒有感情,相反,我對父母感情很深,我做好了付出一切承擔他們後半生的準備,在這個大前提下,我想盡量讓自己舒適一點。

我用從小到大那種使自己麻木起來的方式保護著自己,儘量迴避跟父母親之間的矛盾,這種方式我覺得太好用了,雖然有些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封閉的隱患,但是對控制自我情緒來說,很管用,任何人想讓我改變這種方式,成為一個無私的敞開自己的人,我覺得他們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迴避型依戀的自述:我只是不擅長愛

有段時間內,我甚至把這種處事方式安利給身邊好朋友,讓他們變得隨意一點,冷漠一點,因為這是我認為最好的處事方式,充滿高階的成熟感,似乎“沒有感情”就是處理所有感情問題的魔法棒,我用魔法打敗了魔法。

但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會感到失落,我知道自己有感情,也渴望親密關係,甚至寄希望於出現那麼一個人治癒我,可我就是沒辦法把這些東西說出口,一到了節骨眼上,就爆發出一種述情障礙,你不喜歡這樣的我就算了,我也不想跟不懂的人解釋。

相比起理智的謀生,迴避的情感被很大程度壓抑,每付出一分都會計較回報。

我並不是不想付出,而是不理解,無法察覺和迴應別人哪怕非常明顯的情感需求,有時對方只想要我道個歉我也做不到,我會計較為什麼要我先低頭,害怕我這次低了頭以後是不是都要先低頭。

迴避型依戀的自述:我只是不擅長愛

我更相信等價交換,這是公平的原則,不喜歡佔別人的便宜,同時也不喜歡別人佔我的便宜。我對你怎樣你就對我怎樣好了,我也沒有要求過你這樣那樣。

後來見的人多了,我慢慢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世哲學,我這種方式並不是最好的,而且別人會很難理解我的感情。

別人對感情的理解是相濡以沫,而我對關係的認知,是獨立的守護。

我強調界限感,需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在此基礎之上建立關係是非常舒服的,比如說當個朋友,但是想進一步就會很痛苦。你的付出如果超過了我理解的範圍,或者能夠回報的程度,我會覺得奇怪,有時候甚至會冷嘲熱諷。

迴避型依戀的自述:我只是不擅長愛

舉個例子,我一個關係很好的朋友,她有了新伴侶,我們的相處就少了,有一次她跟我說最近忙著戀愛,接下來會多花點時間陪我玩。結果我數落了她很久重色輕友,不要自以為多關心我,我根本不需要,還挖苦她上一段感情結果也不咋地,現在是不是為了留住男人才這樣云云。

我倆不歡而散以後我很後悔,我其實很需要她,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可我竟然說了那麼多傷害她的話,那一刻我感覺到自己的刻薄,而且明白了——

我很害怕對一個人產生依賴感,因為潛意識中認為所有人都是獨立的,隨時會離開我去匹配別人,所以我必須要保持更高的獨立性,用一些拒絕、推開、隔離親密等手法保證自己可以隨時抽身。迴避的邏輯是:既然別人一定會拋棄我,那麼我就先拋棄別人。

迴避其實是壓抑感情久了,久到自以為自己的情感需求很低,以為自己誰也不需要,其實壓抑太久之後需求反而更高,我比自己想象的更在意那位朋友,可我把事情搞的更糟了。

迴避型依戀的自述:我只是不擅長愛

我用了很長的時間才醒悟,別人理解不了我的這種恐懼感,一切心理活動都只發生在我的世界中,我很固執認為自己從來沒有錯。

如果說要獨立的活著,這樣是沒有錯,可是要想得到真正的親密關係,自私本就是錯。

我眼中獨立的守護是:我愛一個人的時候,也不會讓他跨越我的界限,只要在我需要的時候滿足我就好了,但如果有人要傷害他,我會毫不猶豫的衝出自己的安全區,去保護他。

然而他可能想要的是跟我的世界相融合。

我們的分別追求著不同的戀愛方式,他認為親密是愛,我認為守護才是愛,我們彼此都感受不到對方的溫度,愛就慢慢消失了。

關鍵的守護,是無法體現在日常的付出當中,所以迴避會被誤以為不愛

迴避型依戀的自述:我只是不擅長愛

確實啊,感情沒拿出來的時候,愛就只是個抽象的概念。但是把感情拿出來反覆強調、反覆行動,愛好像就落實在了實處。

很多人說,愛就是細心呵護,愛是他哄我開心,愛是送禮物,愛是退一步理解我的不容易……有了這些證據好像就證明是愛,但是沒有這些證據的時候,就真的沒愛嗎?

我朋友的老公也是迴避,他從不表達自己的感情,一吵架就斷聯,在婆媳關係上也不願花一點時間處理,他對老婆的愛就是把賺來的所有錢都給她,我們沒法說這樣的人沒有感情,平心而論,迴避型的人需要去改變自己,把愛表達成對方能接受的樣子。

我在感情裡也碰了很多次壁,現在跟父母親的關係也逐漸平緩,但坦白講我仍然是一個忠實的守護派,喜歡抽離無用的情感專注解決問題的本源,我沒法變成一個世俗眼中感情充沛的人,我壓抑的情感需要一點點釋放,慶幸的是我的伴侶率先接納了這樣的我。

相愛的人,可以透過表象,接納對方真實的一面,他知道我心裡是喜歡他的,對此堅定不移,總是會先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到現在也是,開心和生氣都會跟我講,有時候還會追著我吵架,可以說,是他一步步改變了我。

我相信這世界上總有一些人能get到迴避的感情,和迴避在一起多少需要一些勇氣的,你要比他更堅定,比他更耐心才行。

迴避型依戀的自述:我只是不擅長愛

心理測試:測試前任最想對你說的一句話

1. 在一起時你們是否會因為一些小事爭吵?

是的,經常覺得很累 —2

很少為了小事爭吵 —2

偶爾會,但很快就能和好 —3

2.你認為你是一個喜歡自我反思並願意改正錯誤的人嗎?

是 —3

不是 —4

3.TA是否會把自己的煩惱主動告訴你?

經常說—5

不怎麼說 —4

4.你會把你們戀愛的過程跟你的父母說嗎?

事無鉅細,經常跟我爸媽吐槽 —6

偶爾他們問起來就說一下 —5

幾乎不說,沒啥好說的 —5

5.面對你想要的東西,你願意花費多少精力去獲取?

一切隨緣,是我的終歸是我的 —7

努力一下,說不定能成功—6

拼盡全力,我想要的都要得到—B

6.你們分手是因為出現了第三者嗎?

是—A

否 —7

7.分手後對方是否主動聯絡過你?

是— D

否 —C

完整版測試題及答案可私信獲取

我是雨宸,一枚情感諮詢師,知道的比你想到得多。有情感困惑可私信或評論諮詢。

迴避型依戀的自述:我只是不擅長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