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和草聖張旭在皇帝面前都很狂放 見此人卻要行弟子大禮

世人多知唐朝有三絕,裴旻的“劍舞”、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這三個人關係密切,這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先說說大家所熟悉的李白是這個樣子的: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被後人譽為“詩仙” ,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一生作詩千首有餘,這些詩歌幾乎無一不是佳作。耳熟能詳的諸如:《望廬山瀑布》,

將進酒

,《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等等。單說唐朝論詩,李白要說第二,怕是沒人敢說是第一。

詩仙李白和草聖張旭在皇帝面前都很狂放 見此人卻要行弟子大禮

再說說張旭。張旭(公元約675年-約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與李白、賀知章等八人合稱“飲中八仙”。話說所做詩詞別具一格,傳世名篇不多。最大的成就是“狂草”,後世稱之為“草聖”,與略晚六十多年的懷素(公元737-799年)合稱“顛張狂素”,至今都是中國草書史上受萬人敬仰且無法企及的巔峰。書法作品《古詩四帖》、《草書心經》、《肚痛帖》等名篇。

詩仙李白和草聖張旭在皇帝面前都很狂放 見此人卻要行弟子大禮

李白和張旭,一位是詩仙一位是草聖,按理說都是唐朝頂天兒的人物,可是如果見了裴旻,還是要磕頭行弟子之禮。接下來說說這個裴旻。話說山西聞喜這個小地方有一望族,裴氏。歷史上共出59位將軍、59位宰相,其中一個將軍就是裴旻,被唐文宗李昂親封為唐朝三絕之一。因裴旻生活於唐代全盛的時期的開元年間,官至左金吾衛大將軍,負責掌管衛戍京師的禁兵和統領天下的府兵,可謂位高權重。他的貢獻在於劍術,在唐代的筆記小說《朝野僉載》和《新唐書》中,都記載了裴旻在實戰中劍法高超的。

劍術作為是中國眾多武術中最重要的一門武功,高手雲集、俠客眾多,真正朝廷官方認證是從裴旻開始的。顏真卿和王維都曾寫詩描繪過這位裴將軍的武藝。《贈裴將軍》:“大君制六合,猛將清九垓。戰馬若龍虎,騰凌何壯哉。將軍臨八荒,烜赫耀英材。劍舞若遊電,隨風縈且回。登高望天山,白雲正崔巍。入陣破驕虜,威名雄震雷。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匈奴不敢敵,相呼歸去來。功成報天子,可以畫麟臺。”王維曾作過一首《贈裴旻將軍》“腰間寶劍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戰勳。 見說雲中擒黠虜,始知天上有將軍。”

詩仙李白和草聖張旭在皇帝面前都很狂放 見此人卻要行弟子大禮

史書記載,李白正式拜師裴旻,學習劍術,是裴旻正經八百的徒弟。李白對友人言,世間唯有老師(裴旻)不曾贏過,其他人都是手下敗將。野史記載,李白在遊歷大唐山河的路上遇到幾個匪人,三下五除二就幹掉了,後人有詩為證“少任俠,手刃數人”。按照現在的話說,“李白會武術,誰也擋不住”。

相傳張旭的狂草來源於舞劍時的狂放不羈和行雲流水,兩個人對他的影響最大,一個是裴旻,另一個人公孫大娘。裴旻劍術著重實戰,張旭觀摩其劍法深得力頂千鈞,傾勢而下。從公孫大娘舞劍中悟得低昂迴翔之狀,因公孫大娘劍法屬宮廷劍舞,重其表而不重其勢。

兩位大家的成就都受裴旻的直接和間接影響,都算徒弟輩分,所以見了師傅當然要行大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