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學歷最高的詩人:風流帝都50年,85歲出家修道,86歲病逝家中!

唐朝學歷最高的詩人:風流帝都50年,85歲出家修道,86歲病逝家中!

□黃伯益

唐朝學歷最高的詩人:風流帝都50年,85歲出家修道,86歲病逝家中!

引子

天寶三年(744年)的一天,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鄉下的村道上,走來一位鬢髮斑白的陌生老者,一群村童追著他嬉鬧,並好奇地詢問他的來處。此情此景,觸動了老者內心的詩情,即興賦詩二首,其中之一大家都耳熟能詳、過目成誦: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對頭,這就是賀知章晚年的代表作《回鄉偶書二首》中的第一首,那位步履蹣跚的老者,就是唐朝的著名詩人賀知章。年已86歲(虛歲)的賀知章,此次是特地向唐玄宗告假回鄉出家修道的。

唐朝學歷最高的詩人:風流帝都50年,85歲出家修道,86歲病逝家中!

因為生逢其時,賀知章的一生是幸運的,他36歲入朝為官,到86歲告歸修道,半個世紀的張狂不羈,卻能仕途通達、毫髮無損,這在大唐的詩人中,是絕無僅有的。

狀元之才

唐朝學歷最高的詩人:風流帝都50年,85歲出家修道,86歲病逝家中!

印象中,唐代的許多詩人,都是偏科的,詩雖然寫得地,但是,科場上卻表現不佳。比如李白,並沒有參加正經科考,最終還是在賀知章等人的薦舉下,被玄宗招為供奉翰林的。

再如杜甫,先後赴洛陽與長安應科舉試,均名落孫山,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以期謀份官職,結果碰上了安史之亂,只得到處漂泊。

還有孟浩然,40歲了還跑到長安去應試,結果進士舉不第,還得罪了玄宗,不得已才歸隱老家襄陽,寄情山水。

而賀知章卻是個考試型人才,寫詩科考兩不誤。賀知章,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出生于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後遷居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

賀知章的祖上是會稽賀氏,賀知章是太子洗馬賀德仁之族孫,他家世代官宦,在當時的社會中有較高的地位。賀知章因在家中排行第八,少年時候,也常常被鄉里稱作賀八。

唐朝學歷最高的詩人:風流帝都50年,85歲出家修道,86歲病逝家中!

賀知章少時,勤而好學,10多歲便可寫詩賦文,少時即以詩文知名當地。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武皇恢復科考,賀知章一路披荊斬棘、過關斬將,一舉奪魁,成為當年的狀元郎。賀知章也成為浙江歷史上第一位有資料記載的狀元。

唐朝的進士跟後世不同,每科的錄取人數極少,很難考中,所以,當時才有“五十少進士”之說,意思是,50歲以前考中進士的人不多,賀知章36歲不僅考中進士,還被欽點為狀元。

這樣的才華,在唐朝的寫詩人中,絕對鳳毛麟角。說賀知章是唐朝學歷最高的詩人,似不為虛。

容人之量

唐朝學歷最高的詩人:風流帝都50年,85歲出家修道,86歲病逝家中!

賀知章的一生,活在朝堂。簡單的一句話就能概括:36歲舉進士,其後50年的京官生涯,從正七品的國子監四門博士,一直做正到三品的秘書監。

由於賀知章在朝為官時間太長,又是主掌朝廷文化機構的領導,所以,許多後進詩人都以結識他為榮,賀知章也以能與年輕人一起瘋狂為樂。

通俗點說,賀知章是個玩家。我們看看他的朋友圈,就能明白他的業餘生活有多豐富。

“吳中四士”:

賀知章少時以詩文聞名,神龍年間已名揚京城,開元初年與吳越人包融、張旭、張若虛以詩文齊名,世稱“吳中四士”,亦稱“吳中四友”、“吳中四傑”。

其中賀知章、張若虛是當時著名的詩人,張旭是書法家,也是詩人,包融所傳詩不多。詩作以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最為著名。

“飲中八仙”:

賀知章好酒,與李仙一樣,都是有名的“酒仙”。不僅僅是李白與賀知章,唐代詩人中的酒鬼還有很多很多,與賀知章常常一起對飲的,還有李適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等人。

後來,杜甫還據此創作了一首《飲中八仙歌》,用追敘的方式、洗煉的語言、人物速寫的筆法,將這群酒鬼的形象定格在唐朝的詩歌天空。

在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第一個出場的就是賀知章: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唐朝學歷最高的詩人:風流帝都50年,85歲出家修道,86歲病逝家中!

杜甫說他喝醉以後騎在馬上前俯後仰的,就像坐在船上一樣。醉眼昏花地掉到井裡頭,他乾脆就在井底睡著了。

常人哪怕喝得爛醉如泥,冷水一噴也就醒過來了,他喝醉了落到井裡也醒不過來,所以夠得上頭號“酒仙”。

在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有一個令人一見難忘的醉老頭兒——何監。何監的第一次出場,騎著白驢醉醺醺地進入靖安司。老頭兒一個不小心,就從驢上翻落,落入靖安司的“沙盤”裡。

這個姿態最野,且無所畏懼的何監,其原型就是“騎馬似乘船”的賀知章。

唐朝學歷最高的詩人:風流帝都50年,85歲出家修道,86歲病逝家中!

賀知章與李白的相識與相知,就是源於一場酒局。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年已41歲的李白,為求職來到京城碰運氣。第一次來長安的李白無親友可投,只得寄身旅店,無聊度日。

一天,李白在一座道觀偶遇了賀知章。都說文人相輕,可是,賀知章對李白卻極為賞識。他向李白要新作的詩看,當他讀完《蜀道難》時,直呼李白為“謫仙人”,李白由此詩名大震。

黃昏時分,賀知章邀請李白去飲酒,在酒店剛坐下,才想起身邊沒有帶錢。他想了想,便把腰間的金飾龜袋解下來,作為酒錢。這就是唐朝詩云著名的“金龜換酒”。

兩人都能喝酒,直到大家微醉時才告別。兩人因為一首詩、一場酒,就成為捧打不散的“忘年交”。

唐朝學歷最高的詩人:風流帝都50年,85歲出家修道,86歲病逝家中!

後來,賀知章向玄宗推薦李白,李隆基也久聞李白大名,這才將李白招進宮中。再後來,賀知章去世,李白獨自對酒,悵然有懷,想起當年的金龜換酒,便寫下《對酒憶賀監二首》。其中的第一首為: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賀監”

即賀知章。唐肅宗李亨為太子時,賀知章曾官太子賓客兼正授秘書監,故詩題及序中以“賀監”、“太子賓客賀公”稱之。

“四明”

乃浙江舊寧波府的別稱,以境內有四明山得名。

《對酒憶賀監二首》的第二首為:

狂客歸四明,山陰道士迎。

敕賜鏡湖水,為君臺沼榮。

人亡餘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夢,悽然傷我情。

“山陰”

即今浙江紹興,賀知章的故鄉。

“鏡湖”

在今浙江紹興會稽山北麓。

唐朝學歷最高的詩人:風流帝都50年,85歲出家修道,86歲病逝家中!

賀知章辭官歸裡的當年,入宮不足3年的李白遭讒受謗,唐玄宗開始疏遠他,並賜金放還。在京城待不下去了,李白只得揮淚離開了長安。

天寶六載(747年),李白前往會稽憑弔賀知章,回首往事,對酒思人,昔日的歡樂,今日的悲辛,一時湧上心頭,詩人不免“悵然有懷”,寫下上述兩首詩。

風流之身

唐朝學歷最高的詩人:風流帝都50年,85歲出家修道,86歲病逝家中!

在後世讀者的印象中,賀知章是位優秀的詩人,這一點是毋容置疑的。他最先作為詩人身份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是因為他那首多次入選小學教材的《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是賀知章留給後世的一首著名的詠物詩。詩的前兩句連用兩個新美的喻象,描繪春柳的勃勃生氣,蔥翠嫋娜;後兩句更別出心裁地把春風比喻為“剪刀”,將視之無形不可捉摸的“春風”形象地表現出來,不僅立意新奇,而且飽含韻味。

賀知章的詩歌以絕句見長,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從容不迫,淡而有味。其詩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反映和表現了社會生活中最本質的東西,即人情人性,寫出了人類所共有且具有特定指向的一種情感。

賀知章的詩歌感情自然、逼真,語言樸實無華,毫不雕琢,源於生活,發於心底,意境深遠。

由於其生逢盛世,仕途順利的人生際遇和曠達灑脫的個性,所以,賀知章的詩中沒有憤世嫉俗,身世悲涼的哀嘆,即使有惆悵,基調也是樂觀豁達的,風格氣度雍容,清新瀟灑。

唐朝學歷最高的詩人:風流帝都50年,85歲出家修道,86歲病逝家中!

賀知章的詩很好,但唯一遺憾的是,存世的太少。賀知章一生到底創作了多少詩歌,現在無從探知,流傳下來的,只有十九題共二十首(包括斷句一則)。除了膾炙人口的《回鄉偶書》與《詠柳》外,其他的寫景抒情之作,也都有可圈可點之處。比如《題袁氏別業》:

主人不相識,偶坐為林泉。

莫謾愁沽酒,囊中自有錢。

詩中記述了作者的一次不經意的邂逅,因為喜好林泉之美,而誤入袁氏別墅,賓主輕鬆閒聊間,無酒不歡、詩酒風流的賀知章,當然會向主人索酒的。

只是,喝著小酒的賀知章,仍不忘調侃一下主人,“莫謾愁沽酒,囊中自有錢”,你不用擔心我沒錢買酒,這可不像那次在街上偶遇李白樣的囊中羞澀,今天我兜裡有錢。

全詩語言質樸、自然,風格散淡、瀟灑,不拘形跡又十分風趣,詩人的形象栩栩如在眼前。

賀知章不僅精詩,還善書。賀知章善草隸是唐代書法名家。與賀知章同為“吳中四士”的張旭,有“草聖”之譽,賀知章與其為伍,其書法成就可見一斑。

張旭之外,另一位唐代書法家鍾紹京也是賀知章的好友,畫聖吳道子還曾向賀知章學過書法。

唐朝學歷最高的詩人:風流帝都50年,85歲出家修道,86歲病逝家中!

賀知章率性風流,在書法創作上也是任性而為。

據施宿在其所撰的《嘉泰會稽志》中稱:“凡人家廳館好牆壁及屏障,(賀知章)忽忘機興發,落筆數行,如蟲篆飛走,雖古之張(芝)、索(靖)不如也。好事者供其箋翰,共傳寶之。”

竇臮的《述書賦》也說:“湖山降祉,狂客風流,落筆精絕,芳詞寡儔,如春林之絢採,實一望而寫憂。”竇蒙在其後還專門加了註釋:“(賀知章)每興酣命筆,好書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詩筆惟命……忽有好處,與造化相爭,非人工所到也。”

只要有空地兒,只要興致來了,賀老師就提筆揮毫,渾然忘我地大書、特書,給當時的書法愛好者留下許多美好的記憶與墨寶。

只是,與其詩歌創作一下,賀知章的墨跡留傳更少,其傳世書法作品中,尚有紹興城東南宛委山南坡飛來石上的《龍瑞宮記》石刻和流傳到日本的《孝經》草書等。

《孝經》全卷縱筆如飛,一氣呵成,龍蛇飛舞,神采奕奕。略取隸意,融入章草,以求高古。既有唐人的嚴謹作風,又有晉人流潤飛揚的風姿,對晚唐和宋人書風影響巨大。賀知章的作品被愛好書法者視為珍品。

狂放之心

唐朝學歷最高的詩人:風流帝都50年,85歲出家修道,86歲病逝家中!

賀知章之所以會後進如此熱心,是因為在他的成長道路上,也受到前賢的獎掖。初入仕途時,他有位名叫陸象先的表兄,是朝中宰相。

陸象先非常欣賞賀知章的風趣幽默和才學,誇他是“風流之士”。賀知章能在朝中擔任國子四門博士,繼而升遷為太常博士,都少不了陸象先的引薦。

唐玄宗即位後,陸象先被罷相外放。賀知章生命中的又一個貴人出現了,那個人就是張說。

開元十一年(723年),張說升任中書令,賀知章立刻被推舉參與撰修《六典》《文纂》等書。接下來賀知章就一路青雲直上,從太常博士升遷為太常少卿。

725年,又因張說的關係,賀知章升任禮部侍郎,併兼任集賢院學士。一時之間兩加榮命,可謂極盡風光!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準備封禪,67歲的賀知章迎來了一次高光露臉的機會。封禪大典馬虎不得,須禮數週備方顯隆重。

玄宗想起了賀知章,任命他為禮部侍郎,加集賢院學士,參與這次封禪大典的籌備。封禪大典進行得很順利,君臣盡歡。

然而,封禪後的第二年的一件大事,給賀知章帶來不小的麻煩——惠文太子李範辭世,身為禮部侍郎的賀知章,負責甄選人手、籌備葬禮。

但在甄選的過程中,賀知章“取捨非允”,引起大家不滿。勳貴們集中在禮部衙門抗議,生性狂放的賀知章竟然架著梯子爬上牆頭,以此“居高臨下”來處置這起事件。

唐朝學歷最高的詩人:風流帝都50年,85歲出家修道,86歲病逝家中!

賀知章如此行事,一時輿論大譁,賀知章也因此被貶。這是賀知章仕途中的唯一一次滑鐵盧。但是,不久之後,賀知章又重新做回侍郎,兼秘書監,同時保留集賢院學士。

晚年的賀知章自號“四明狂客”,所以,李白才在詩中說“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但是,在他的詩歌裡,卻很少能讀出狂意來。現在看來,賀知章的狂,是一種酒後清醒的從容:

他的狂,是不拘小節,縱情不羈的豪邁;他的狂,是為官多年,恪盡職守的尺度。他狂得有尺度,做了幾十年太平官,盡忠職守,毫不懈怠;他狂得有度量,他沒有架子,他不拘細行舉薦李白、李宓等人,他和孟浩然、杜甫等後輩都能相處得悠然自得,可謂是清談風韻。

唐朝學歷最高的詩人:風流帝都50年,85歲出家修道,86歲病逝家中!

秘書監雖位居四品,卻是閒職,雖無冗務,寵遇卻隆。於是,賀知章與一群達官顯貴,終日飲宴,他沒有王維的輞川別業,單喜在長安市上,與三教九流痛飲狂歌。

賀知章交遊廣泛,上到皇族,下到平民百姓,有學子,有道士,只要有酒、有詩,就是快活神仙。

所以,當賀知章離開長安的時候,送別場面才浩浩蕩蕩。

向道之志

唐朝學歷最高的詩人:風流帝都50年,85歲出家修道,86歲病逝家中!

在長安城風光了半輩子的賀知章,轉眼就步入暮年,曾經的鮮衣怒馬,曾經的紅粉佳餚,已都難挽留他客居帝都的心,那一抹揮之不去的鄉愁,慢慢地將他壓得喘不過氣來,於是,滋生了歸隱之心。

那一年是天寶二載(743年),賀知章已是85歲的耄耋老者。於是,他向玄宗告假歸隱,理由是在出家當道士。

賀知章之要出家修道,並不是一時的異想天開,而是與他的修身追求與生活態度有著密切關係。

除了詩與酒,賀知章還有一個朋友圈,那就是“

仙宗十友

”:他們分別是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與司馬承禎。

其中的代表人物司馬承禎,系晉宣帝司馬懿之弟司馬馗的後人。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師。少時篤學好道,無心做官,拜師嵩山道士潘師正,得受上清經法、符籙、導引、服餌等道術,隱居天台山玉霄峰。而其他幾位,都是亦官亦隱的向道之人。

唐朝學歷最高的詩人:風流帝都50年,85歲出家修道,86歲病逝家中!

賀之章為人放達,什麼樣的生活都想嘗試一下,對於修道養身之術,晚年猶好。據有關史料記載,賀之章決心向道,還有個小故事。

賀知章長時間做京官,所以在長安購有自己的住宅。他家對門有一個小板門,有一個老人經常騎著驢在那兒出入,五六年時間,老人的臉色衣服都沒啥變化。詢問巷中的鄰里,都說是西市賣穿錢繩索的王老。經觀察,看出他是一個不平凡的人。

賀知章閒時會到王老那裡去擺龍門陣,老人迎接很恭敬謹慎。交往日深,賀知章才知曉老人善於修道煉丹之術。賀知章平素尊通道教,所以願意拜老人為師。

後來,賀知章和夫人拿一顆明珠,特地敬獻給老人,請求老人講授道法。老人卻將明珠交給童子拿出去換餅。

寶珠是特意送給老人的,可老人卻如此輕用,賀知章心裡很不愉快。老人已經察覺,說:“道術可以心得,哪裡是在於力爭呢?慳惜之心不停止,道術沒有理由成功。應當到深山窮谷中,勤奮地、專心致志地探索尋取它,不是市朝所能傳授的。”

賀知章聽了頗有心中一動,領悟了老人的意思,拜別了老人。過了幾天,老人不見了。賀知章明白是遇到真正的高人了。從此,更加一心向道了。

思歸之情

唐朝學歷最高的詩人:風流帝都50年,85歲出家修道,86歲病逝家中!

天寶二載(743年)的一天,賀知章得了一場大病,躺在床上不省人事了,甦醒之後,賀知章這才下了辭官歸鄉修道的決心。賀知章專門上表,請求皇上恩准他回鄉當道士。唐明皇在經過幾次禮節性的挽留後,最終批准了他的請求。

賀知章提出將自己在京城的家捐贈出來作為道觀,玄宗也應允了,並且還特地賜名“千秋觀”。

“賀知章,天寶初病,夢遊帝居,數日寤,乃請為道士,還鄉里,詔許之。以宅為千秋觀而居,又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有詔賜鏡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賜詩,皇太子百官餞送。(《唐書》)。”

天寶三年正月初五,是賀知章離京歸家之日,唐玄宗下詔在京城東門設立帳幕,特命皇太子及百官為之餞行。

唐玄宗為賀知章擺酒宴,還要求與會者寫詩贈別。李隆基率先出手,寫下了《送賀知章歸四明》:

遺榮期入道,辭老竟抽簪。

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獨有青門餞,群僚悵別深。

寫罷一首後,玄宗皇帝仍意猶未盡,於是,又追加一首:

筵開百壺餞,詔許二疏歸。

仙記題金籙,朝章拔羽衣。

悄然承睿藻,行路滿光輝。

唐朝學歷最高的詩人:風流帝都50年,85歲出家修道,86歲病逝家中!

皇帝老兒都帶頭敬酒獻詩了,皇子、大臣們哪能甘居人後呢?李白受賀知章之惠,當時正在長安待詔翰林,所以也身逢其會。席間,奉召寫下了命題作文《送賀監歸四明應制》:

久辭榮祿遂初衣,曾向長生說息機。

真訣自從茅氏得,恩波寧阻洞庭歸。

瑤臺含霧星辰滿,仙嶠浮空島嶼微。

借問欲棲珠樹鶴,何年卻向帝城飛。

唐朝學歷最高的詩人:風流帝都50年,85歲出家修道,86歲病逝家中!

不僅僅是李白,就連後世有奸相之稱的李林甫,也奉詔獻詩《送賀監歸四明應制》一首,其詩曰:

掛冠知止足,豈獨漢疏賢。

入道求真侶,辭恩訪列仙。

睿文含日月,宸翰動雲煙。

鶴駕吳鄉遠,遙遙南鬥邊。

李白同賀知章的交情,李林甫當然是不能比的,所以,李白在交完命題作文後,又以個人名義給賀知章再賦詩一首,其詩為《送賀賓客歸越》:

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

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二句是什麼意思呢?這是李白專門用來讚美賀知章書法的。李白在這裡是引用王羲之故事來讚美賀知章。

據《太平御覽》卷二三八記載,王羲之很喜歡白鵝,山陰地方有個道士知道後,就請他書寫道教經典之一的《黃庭經》,並願意以自己所養的一群白鵝來作為報酬。

唐朝學歷最高的詩人:風流帝都50年,85歲出家修道,86歲病逝家中!

李白的這首詩,用白話來表示就是:鏡湖水面如明鏡,您四明狂客歸來盪舟盡豪情。古代有王羲之寫《黃庭經》向山陰道士換鵝的韻事,以您的才華,回到山陰後,一定也有這樣的禮遇。

不僅如此,賀知章辭任時,還是太子賓客,所以,太子李亨對他更是“十八里相送”,戀戀不捨。

賀知章歸鄉,就這樣成為唐朝的一場盛宴。長安城最有權勢、最富才華的人物悉數到場。有唐一朝,除了賀知章,從來沒有一個文人,能享受過如此高的待遇。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盛世絕唱。

唐朝學歷最高的詩人:風流帝都50年,85歲出家修道,86歲病逝家中!

有人說,賀知章的一生之所以如此順利,結局如此亮麗,是因為他生活在一個好時代。

其實也不盡然,與賀知章同年出生吟誦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詩人陳子昂,就沒有老賀幸運。

陳子昂是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的進士,比賀知章入龍門早了11年。其後,陳子昂雖受武則天青睞,授麟臺正字,後升右拾遺。但是,陳子昂直言敢諫,曾因“逆黨”反對武后而株連下獄。

聖曆元年(698年),因父老解官回鄉,不久父死。陳子昂居喪期間,權臣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羅織罪名,加以迫害,最終冤死獄中,年僅42歲。

結語

唐朝學歷最高的詩人:風流帝都50年,85歲出家修道,86歲病逝家中!

賀知章生於初唐,卻在盛唐中大放異彩。有人說,他是唐朝詩人中唯一的贏家,在最恰當的時間,全身而退。因為,從天寶三載開始,大唐王朝已是暗流洶湧:

天寶三載,權相李林甫已開始誅殺異己。

天寶四載,李林甫重用酷吏羅希奭、吉溫。

天寶五載,李林甫策劃韋堅、皇甫惟明之案,導致太子兩次婚變,太子身邊親信散失殆盡。

天寶六載,李林甫構陷楊慎矜、王忠嗣。

…… ……

知進退,這或許才是賀知章一生不倒的重要原因。賀知章適時告老還鄉,雖然躲過了一劫,但躲不過生老病死。賀知章回鄉不久,就驟然病逝。

唐朝學歷最高的詩人:風流帝都50年,85歲出家修道,86歲病逝家中!

公元758年,賀知章死後的第14年,他又被新皇帝唐肅宗、曾經的太子李亨,加贈為禮部尚書。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