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玩的鬥百草,還記得嗎?都跑進唐詩裡了

小時候玩的鬥百草,還記得嗎?都跑進唐詩裡了

文/時間領主

1

禁庭春晝,鶯羽披新繡。

百草巧求花下鬥,只賭珠璣滿鬥。

日晚卻理殘妝,御前閒舞霓裳。

誰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李白的一首《清平樂》,透過楊貴妃的眼睛來觀察世界,描寫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一次小日常,趣味橫生。皇宮裡春意盎然,黃鶯鳥生出新的羽毛。挖空心思去採花鬥草,用滿斗的寶玉作賭注。傍晚時分,打理殘妝,在御座前跳起羽衣霓裳舞。誰不說女人妖冶,能折服逗樂君王?

詩中,唐玄宗與楊貴妃玩的遊戲就是鬥草。

小時候玩的鬥百草,還記得嗎?都跑進唐詩裡了

鬥草,又稱鬥百草,是中國民間流行的一種傳統遊戲,屬於端午民俗,其最早見於文獻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到了唐代,漸漸成為婦女孩童喜愛的遊戲,成年男子也樂於此道。有詩為證。且看李商隱的《代應》——

昨夜雙鉤敗,今朝百草輸。

關西狂小吏,惟喝繞床盧。

昨夜玩藏鉤遊戲敗了,今天早上再玩鬥草遊戲又輸了,此人的點子也真夠背的。失意也就罷了,卻在此時聽到令人厭惡的關西小吏,擲骰子張狂的喝盧聲。

與李商隱的百無聊賴相比,鄭谷玩鬥草的本事可就大了,且看《採桑》——

曉陌攜籠去.桑林路隔淮。

如何鬥百草,賭取鳳皇釵。

大清早提著籠子去採桑,桑林中的路真不好走。還不如去玩鬥草,也可以贏個鳳凰釵之類的玩意兒。看來,此公對鬥草可是信心滿懷啊。

小時候玩的鬥百草,還記得嗎?都跑進唐詩裡了

2

鬥草遊戲流行於中原和江南地區,為何是端午習俗呢?這與神農有關。傳說神農嘗百草形成中醫藥學後,每年端午時節,人們都會去郊外採藥,插艾於門上,以解毒防疫,漸漸成為習俗。

收穫之餘,先人們自然忘不了娛樂。於是,用草來比賽就順理成章了。

到了唐代,鬥草漸漸發展成為一項賭博。分為兩種,一種武鬥,比賽雙方各自採摘具有一定韌性的草,然後交叉相互使勁拉扯,以不斷者為勝。王建《宮詞》就描寫了武鬥的情狀——

水中芹葉土中花,拾得還將避眾家。

總待別人般數盡,袖中拈出鬱金芽。

小時候玩的鬥百草,還記得嗎?都跑進唐詩裡了

還有一種是文鬥。又有兩種玩法,其一,對花草名,比如“狗尾草”對“雞冠花”;其二,都草的品種多寡,看誰採摘的品種多,多者勝。白居易的《觀兒戲》中寫有,“髫齔七八歲,綺紈三四兒。弄塵復鬥草,盡日樂嬉嬉”。

正是這種文武雙全的玩法,使得鬥草在唐代成為老少咸宜的大眾娛樂。司空圖在《燈花》中寫到——

姊姊教人且抱兒,逐他女伴卸頭遲。

明朝鬥草多應喜,翦得燈花自掃眉。

鮑溶在《範真傳侍御累有寄,因奉酬十首》中則寫了對鬥草之趣的懷念和嚮往——

玉管傾杯樂,春園鬥草情。

野花無限意,處處逐人行。

小時候玩的鬥百草,還記得嗎?都跑進唐詩裡了

3

當然,在古代一般而言,鬥草除了兒童玩耍外,大部分應算做婦女的專利,男子們除非賭博,是很少玩的。想想也是,不搞錢的事兒,誰有那個閒工夫呢?但女子就不這麼想。你看崔顥的《王家少婦》——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畫堂。

自矜年最少,復倚婿為郎。

舞愛前溪綠,歌憐子夜長。

閒來鬥百草,度日不成妝。

此女為了鬥草,連妝都懶得化了。喜歡鬥草到如此境界,王家少婦的嬌憨之態,卻是如在眼前了。

大家都以鬥草為樂,可到了詩人杜牧眼中,鬥草卻另有一番風味,先看他的《為人題贈》(節選)——

有恨簪花懶,無聊鬥草稀。

雕籠長慘淡,蘭畹謾芳菲。

相思成災,連簪花都懶得搭理,鬥草更是無聊之舉,越來越少玩了。哎,此人真是病得不輕啊。

在看他的《代人作》(節選)——

綠鬟羞妥麼,紅頰思天偎。

鬥草憐香蕙,簪花間雪梅。

戍遼雖咽切,遊蜀亦遲迴。

小時候玩的鬥百草,還記得嗎?都跑進唐詩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