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西北平亂卻意外成就了寧夏王,馬鴻逵無惡不作竟是忠良之後

寧夏土皇帝馬鴻逵和他的父親馬福祥是晚清民國時西北重要的封建軍閥,他們建立了一支足以左右西北政局的軍事武裝,俗稱“寧夏馬家軍”。馬氏父子的發跡要感謝同治年間在陝甘平亂的左宗棠。

起義平定後,左大帥頒佈了一系列的善後舉措,雖然都是為了西北的安定著想,但卻在客觀上給馬氏父子稱霸寧夏提供了政治上的可能。

左宗棠西北平亂卻意外成就了寧夏王,馬鴻逵無惡不作竟是忠良之後

即便老湘軍在軍事上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左宗棠仍深感民族問題複雜棘手。因此他一方面招降河州義軍領袖馬佔鰲,推行“甘人治甘”策略,同時積極鼓勵各族青年參加科舉考試,以增強對中央政權的向心力。

左宗棠認為甘肅各族百姓交錯雜居,官司糾紛不斷的主要原因是“民眾不知倫理綱紀,禮教久廢”。同時經過與封建勢力幾百年的融合,西北宗教權利以世襲的方式被控制在少數家族手中,普通青年幾乎沒有任何上升空間。

左宗棠西北平亂卻意外成就了寧夏王,馬鴻逵無惡不作竟是忠良之後

左宗棠因此上書朝廷要求“陝甘分闈”,為甘肅考生爭取了更多的名額,而馬鴻逵家族作為世俗回民的代表,他們就是左大帥政策的直接受益人。

馬福祥的父親馬千齡是河州著名富商,又被稱為寧夏馬家軍的始祖。他曾是馬佔鰲的謀士,在勸降馬佔鰲降清時立有大功。僅因為沒有任何宗教職務,戰後論功行賞時,馬千齡只被封了一個“藍翎都司”,很快淡出馬家軍系統。

為了解決富而不貴的尷尬局面,馬千齡在家中開辦私塾,要求孩子除了每日誦讀經書外,還要苦學儒家經典,將來考取功名,光耀門楣。

左宗棠西北平亂卻意外成就了寧夏王,馬鴻逵無惡不作竟是忠良之後

據說馬千齡的兒子“讀書過目能成誦,執經問難,必窮其理”,由於深受儒家忠孝節義思想的薰陶,常對身邊人感嘆道:

“國勢凌夷,強敵環伺,非武無以挽救”

,於是在次子馬福祿的率領下,兄弟們都棄文從武,改考了武科。

馬福祿從小體力驚人,又得名師指點,光緒元年在蘭州貢院考中舉人,五年後又在北京獲得進士的身份,並被授予守備官職,在京師神機營當差。馬福祿後來轉回甘肅,但因與馬佔鰲的兒子馬安良不合,於是專心操持家族生意。

光緒二十年冬,河湟地區發生教派之爭,官府敷衍塞責,致使矛盾激化成叛亂。這時馬福祿以進士身份奉命組建團練,幫助官府平亂。

左宗棠西北平亂卻意外成就了寧夏王,馬鴻逵無惡不作竟是忠良之後

在平亂中,馬福祿表現英勇,手下馬隊被授予“安寧軍”番號,編入董福祥的甘軍。馬鴻逵的父親馬福祥也得到朝廷恩賞應試武闈,最終也考取了進士身份,隨兄長移駐山海關、永平府一帶,負責拱衛京師。

八國聯軍進北京時,馬福祿兄弟多次與聯軍血戰,馬福祿不幸在正陽門中彈犧牲,與馬福祿一同犧牲的還有兄弟馬福恆、馬福宣,侄子馬耀圖和馬兆圖等人。馬福祥繼承了馬福祿的部隊後,因為護送慈溪西逃有功,馬家的部隊改為“志勝軍”,從此脫離甘軍,走上了獨立發展之路。

左宗棠西北平亂卻意外成就了寧夏王,馬鴻逵無惡不作竟是忠良之後

​從馬鴻逵家族的發跡路徑來看,左宗棠在興教勸學,鼓勵科舉的政策是完全成功的,只是沒料到清帝退位後,馬鴻逵家族沒了效忠的物件,反而成了荼毒西北的反動軍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