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會科學史學諸派研究的範圍包括了哪幾個大派?

社會科學名詞解釋是什麼

對新保守學派提出更大挑戰的是一批在20世紀60年代湧現出來的新社會科學史學家。

新社會科學史學家研究的範圍非常廣,包括有“新經濟史”、“新政治史”和“新社會史學”等幾個大派,而新社會史中又包含有“婦女史”、“勞工史”、“黑人史”、“少數民族史”、“社群研究”、“新城市史”、“廠史”、“家庭史”、“兩性關係史”等。

60年代出現的如此眾多的學派,打破了50年代新保守學派的“一統天下”局面,有的直接對新保守學派的“和諧一致論”史觀提出了質疑和批駁。從研究物件上來看,新社會科學史學派更注重基層,他們提出了“自下而上”的研究口號。新社會科學史學派的出現是有一些原因的。首先從社會的原因來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政府頒佈了退伍軍人子女教育補助法案有助於將工人階級子弟帶入中產階級教育主流。

與此同時,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美國的教育得到了普及,很多接受美國高等教育和史學訓練的人都是移民的第二代或第三代,本身就有著借寫博士論文的機會來重建他們自己身為下層人民的歷史記憶。這批人在美國社會的民主化過程和美國史學界的民主化過程中起著尖刀的作用,拆除了美國高等教育的藩籬。其次從整個社會科學和史學這門學科來看,由歐洲學者率先提出的打破傳統的單一史學研究的設想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已經成為現實,年鑑學派的倡導多門學科綜合進行歷史研究的成果推動了美國新社會科學史學的發展。

新社會科學史學諸派研究的範圍包括了哪幾個大派?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社會科學、人文學科各領域發展十分迅速,為歷史學科和其他學科的橫向聯絡奠定了基礎。再加上五六十年代計算機的廣泛應用,為新社會科學史學家運用計量方法創造了條件。美國新社會科學史學流派繁多,其著作不可勝數,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新經濟史學派”、“新政治史學派”、“新社會史學派”這三大分支的一些史學研究成果。經濟史的研究並不是一個新的領域,而新經濟史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產物。新經濟史與傳統經濟史研究的區別在於:

第一,傳統經濟史研究偏重於研究經濟思想和制度的演化,並且與經濟學理論相脫節,而新經濟史學是運用現代的經濟學理論,在經濟史研究中藉助於經濟學理論和運用各種經濟學概念;第二,傳統的經濟史學家在進行計量分析時,主要限於闡述從標準的史料中發現的數字,限於計量那些可以直接計量的東西,能夠進行計量分析的範圍有限,而新經濟史學家們則藉助於現代的數理統計方法,加上計算機的輔助功能,以良好的統計資料在紮實的計量基礎上來重構美國的經濟史。

哈佛大學的邁耶和康拉德發表了《南北戰爭前南部奴隸制經濟》一文,在該文中,他們首次運用新經濟史學的理論和方法來研究具體的歷史問題,從而標誌著新經濟史學的正式誕生。羅伯特·福格爾是新經濟史學的主要代表之一。他於1964年發表了《新經濟史初探》,著重闡述了新經濟史學的理論和方法。1968年,他發表了《新經濟史學的發現和方法》,系統評述了10年來新經濟史學的成就、觀點和方法。

新社會科學史學諸派研究的範圍包括了哪幾個大派?

他的代表著作是《鐵路與美國經濟增長》(1964年)和與斯坦利·恩格爾曼合著的《釘在十字架上的時代:奴隸制經濟研究》(1974年),後一本書獲得了班克羅夫特獎,也是一本有非常大爭議的著作。新經濟史學家集中研究的課題之一是美國南北戰爭前南部奴隸制經濟問題。傳統觀點認為,南北戰爭爆發前,南部奴隸制經濟收益低下,因為奴隸價格的上漲快於奴隸生產出的商品價格的上漲,這說明奴隸制已不可能給奴隸主帶來利潤,奴隸制經濟的生命力已經枯竭。

福格爾和恩格爾曼對南部奴隸制做了更深入的研究,他們運用了大量的有關南部奴隸制的統計資料,進行了複雜的數理統計分析和計量模型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在美國南北戰爭前夕,南方奴隸制經濟的生產效率比北方家庭農業要高出百分之三十五,奴隸制式的經營,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是富有生命力的,而在南方重建之後,黑人反倒失去了比較優越的工作。他們的這一結論在美國的史學界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新經濟史學的理論和方法在具體的研究實踐中主要表現為反事實的“假設-演繹模式”。這個模式的主要內容是:公開提出一種與實際存在的歷史事實相反的假設-演繹模型,然後將其轉換成計量分析模型,再根據這個模型廣泛蒐集資料,進行驗證。這種方法在福格爾的《鐵路與美國經濟增長》一書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新經濟史學家的理論和方法並沒有被廣泛接受。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小阿瑟·施萊莘格對計量方法持有異議,他認為重大的歷史問題是無法“計量”的。

新社會科學史學諸派研究的範圍包括了哪幾個大派?

但我們不能否認,新經濟史學藉助於計算機等手段用計量方法等來研究歷史問題,擴大了史料的範圍和深化精確了對一些歷史問題的認識。美國的新政治史學是在20世紀西方傳統政治史學在國際史壇上受到空前挑戰時興起和發展起來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社會科學的迅猛發展和計量史學方法盛行這種學術背景的直接推動下出現的。美國的傳統的政治史學研究的內容包括:政治制度和機構、律條例、政黨組織、軍事戰爭、外交政策、政治精英傳記、少數政治和思想精英表述的政治思想體現和觀念。

這些領域逐漸發展出法律史、戰爭史、軍事史、外交史、政治思想史等。傳統政治史學主要的研究物件是政黨組織、政治制度和組織、精英傳記等。這一點遭到了“新政治史學”的批判。它要求擴大政治史的資料範圍並且進行系統的分析,並且要求政治史應該研究決定著人們行為的社會條件和各種因素。它表示要系統地運用社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政治活動,不再僅僅關注精英階層,而應關注社會下層人民。新政治史學是在批判傳統政治史學中發展起來的,其主要的研究領域有:

大眾選舉,包括選舉變化週期模式、決定選民投票的因素和大眾投票參與律等。考察不同時期議會內特殊的投票集團,和政黨在議會表決中的作用,揭示立法選舉的一般模式。集體傳記。以公共權利為紐帶與社會史、文化史、勞工史、婦女史等領域結合的政治史。其中最具有新政治史特徵的,也是公認較有成就的領域是大眾選舉。本森是新政治史學中最有影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非常有影響力的文章和著作有《美國政治史學研究中的若干問題》、《傑克遜民主的概念:紐約例項研究》等。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本森對公眾選舉的觀點。

新社會科學史學諸派研究的範圍包括了哪幾個大派?

本森在《美國政治史學研究中的若干問題》和《傑克遜民主的概念:紐約例項研究》中認為,傳統政治史學在研究選舉問題上有缺陷,大部分研究選舉問題的學者只是根據官方文獻和少數重要人物的活動,或者透過對只是很有限地反映出民眾選舉活動的資料的不繫統的研究來解釋群體性的政治現象,對大量的、可以加以運用的資料缺乏系統的、精確的比較分析。傳統政治史學只滿足於對幾次選舉的單純描述,沒有提出檢驗各種結論的嚴格的方法。

他認為,運用選舉時間系列和各種研究群體行為的方法可以使我們考察選民集團的整體行為,可以使我們把任何一次選舉都納入前後選舉活動的背景之中進行考察,由此把握選舉活動的過程,還可以使我們對不同地區的不同範圍的選舉活動進行比較。他認為,傳統史學對制約個人和集團投票行為的因素分析是不具體的、片面的。

傳統史學基本上是從選民的經濟地位、經濟利益的角度去解釋選民的投票選舉,實際上這只是一種“經濟決定論”的解釋,是荒謬的,實際上決定選民選舉行為的除了經濟利益、階級地位之外,還有民眾的種族集團和宗教集團的屬性,還有民眾的受教育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