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一反三還不夠,還要舉三反一,才能高效學習英語

孔子有一天對他的學生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就是說,我舉出事物的一個方面,你們要說出這個事物的其他多個方面。如果不能,那我也不會教你們了。

後人把孔子這句話理解成“舉一反三“,意思是

學了一件事情,就要靈活地思考並且運用到不同時的事情上

。從教學上來說,就是要求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啟發下,獨立思考和得到啟發和遷移。

舉一反三還不夠,還要舉三反一,才能高效學習英語

在不同學科的學習上,不少老師也會採用舉一反三的做法。比如在英語課程上,可以這麼做。第一,從英語的發音/ei/來說,從簡單的單詞say開始,就可以得到不少關於/ei/的單詞。如say(說話),bay(海灣),day(日期),play(玩耍),delay(推遲),display(呈現)。/ei/的發音從簡單地替換前面的子音開始,變成了雙子音,最後再上升到多音節。

1 什麼是舉一反三?

舉一反三是透過發音的聯想進行,而聯想則是透過事物的共性發生著遷移。舉一反三是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強調的是一種遷移能力。

語言遷移,指的是在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中,學生在使用第二語言,藉助母語的發音,詞義等表達的一種現象。當母語對二語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稱之為正遷移。當產生消極的影響則是負遷移。

而舉一反三正是正遷移的體現。但僅僅是舉一反三還不夠,還要舉三反一。

舉一反三還不夠,還要舉三反一,才能高效學習英語

2 什麼是舉三反一呢?

李叫獸說,在看到一個理論或概念的時候,我總會問自己,還有哪些現象可以被這個理論解釋呢?還有呢?如果找不出至少5個現象我是不會罷休的。

《銷售腦》中說,人的爬行腦更加喜歡視覺化的資訊,而不是抽象的資訊。因此可以根據這個概念找出相關的現象。

現象一:雷軍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當說到這句話的時候,如果看到下面的圖片,是不是比閱讀這句話的時候要印象深刻呢?

舉一反三還不夠,還要舉三反一,才能高效學習英語

現象二:在學習費曼學習法的時候,可以透過金字塔的呈現看到最本質的內容。

現象三:在日常的廣告中,我們會先記住鮮明顏色的圖片呈現的產品。所以視覺化是在餵食我們的大腦,同時也是用多個現象解釋一個概念的體現。

舉一反三還不夠,還要舉三反一,才能高效學習英語

可見,舉三反一強調的是積累。這要求學生透過對一個理論的理解,調動大腦中原有的知識、經驗和資訊,以達到整合的過程。

在學習一類描述性形容詞的時候,老師們喜歡用這樣的一個結論:

當主語是人的時候,用-ed結尾。當主語是物的時候,用-ing結尾

。:interesting和interested,boring和bored,exciting和excited,surprising和surprised等。前者以-ing結尾的單詞,其漢語意思是“令人感到…”,而後者”-ed“,其漢語意思是“感到…”。

舉一反三還不夠,還要舉三反一,才能高效學習英語

如英語學習中“存在有“這個句型“

there be 東西in 哪裡

”。可以透過以下三個句子反映這個句型。從第一個到第三個句子的難度是越來越大的,同時有考驗著學生的積累知識的過程。

句子一:There is a dog under the tree。

句子二:There is a dog and two cats under the tree。

句子三:There is a small dog sleeping under the tree。

舉一反三還不夠,還要舉三反一,才能高效學習英語

《認知天性》提出,高效學習的方法是測驗,而測驗的根本在於檢索——從自己的記憶中搜索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境。

而舉三反一是透過一個概念或者理論,在大腦中搜索出已有的知識或經驗。可以說,舉三反一是高效的學習方法。

在英語學習中,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舉一反三的能力,也需要有舉三反一的能力。只有兩者相結合,透過不斷開發自己的遷移能力和檢驗積累過程才能高效地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