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為啥不願支援主動歸順的歸義軍?歸義軍幾經變遷,結局如何?

義軍是什麼意思

公元755年,唐朝爆發安史之亂,這次內亂席捲了唐朝核心區域,成為了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當時唐朝為了平定安史之亂,將此前駐紮在西北地區的軍隊主力都調往內地平叛,導致西北地區兵力空虛。此時源自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藉機發兵當地。從公元758年開始,位於河西走廊周邊地區的廓州、涼州、蘭州和瓜州等地相繼被吐蕃攻佔,到公元781年,唐朝在河西走廊周邊最後控制的沙州也被吐蕃佔領。因為與中原的直接聯絡被切斷,唐朝位於西域地區的北庭都護府和安西都護府也在不久後相繼被吐蕃佔領。

唐宋為啥不願支援主動歸順的歸義軍?歸義軍幾經變遷,結局如何?

鼎盛時期的唐朝疆域

歸義軍崛起和與唐朝中央的矛盾

這一地區在隨後的幾十年間,曾被吐蕃牢牢掌控,當地漢人穿著漢族服飾乃至說漢語都被禁止。但從公元841年開始,吐蕃內部因為佛教與苯教的宗教衝突發生內戰。唐朝中央在得到訊息之後,開始採取行動,希望能夠收回河西故土。公元847年和848年,受唐朝中央節制的河東節度使以及鳳翔節度使軍隊分別從吐蕃手中收復了鹽州、原州和威州等地。

而在此時,河西本地的百姓也受到鼓舞,在公元848年在其首領張議潮的率領下發動起義,擊敗當地吐蕃駐軍,並擊退了吐蕃權臣尚恐熱派來的援軍,最終使以瓜州和沙州為核心的河西地區11個州擺脫了吐蕃的控制。但是,當時連線河西與中原的涼州卻仍然處於吐蕃控制之下,河西地區與唐朝中央的聯絡仍未恢復。

唐宋為啥不願支援主動歸順的歸義軍?歸義軍幾經變遷,結局如何?

莫高窟裡的張議潮領兵出行圖

當時河西軍民為了與唐朝中央建立聯絡,將一位名叫悟真的僧人任命為使節,利用其僧人身份為掩護,派遣他透過涼州地區前往中原通報河西形勢。最終悟真成功地在唐朝中央和河西地區之間建立了聯絡,張議潮也正式宣佈效忠唐朝。但唐朝中央和張議潮之間的矛盾卻也很快顯現了出來。

因為張議潮與唐朝中央建立聯絡的目的之一,是希望唐朝中央授予自己河西節度使的官職,使自己能夠名正言順地統治河西地區。但最後唐朝中央只是授予了他歸義軍節度使,十一州觀察使。而在當時觀察使的職能主要是協調監督州縣行政工作,一般沒有軍權,所以這和張議潮的預期還是有了不小的落差。

唐宋為啥不願支援主動歸順的歸義軍?歸義軍幾經變遷,結局如何?

莫高窟裡的張議潮得勝圖

而唐朝中央之所以這樣做也有著一些現實的考慮。首先,雖然張議潮自己宣稱效忠唐朝中央,但他所控制的河西地區,當時事實上是完全自治,唐朝中央無權干涉其內部事務。而且張議潮起義是發生在吐蕃發生內亂,唐朝中央也開始著手收復河西故地這個時間點。如果唐朝中央派軍收復河西,那麼河西地區肯定就會成為唐朝中央能夠實際控制的區域。但張議潮他們起事的結果,是唐朝中央反而很難插手河西地區了,所以唐朝中央對於這個結果也感覺不是太爽。

而且,唐朝在安史之亂後走向衰落,除了安史之亂本身是一場巨大浩劫之外,還跟安史之亂後唐朝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各地藩鎮,特別是位於今天河北、山西和山東北部的河朔三鎮幾乎完全不聽唐朝中央號令,形成了事實上的獨立王國有很大關係。

唐宋為啥不願支援主動歸順的歸義軍?歸義軍幾經變遷,結局如何?

圖片中間區域為五代時期歸義軍控制範圍

當時,河朔三鎮部分地區和唐朝中央管轄地區甚至彼此不能隨便出入境,以至於當時出身於河朔三鎮的馬戴和賈島等人(後來都成為著名詩人)想要去唐朝中央管轄區域尋求仕途發展,竟然只能從渤海和東海的海路繞道才行。而如果唐朝中央完全按照張議潮的意見,把河西地區都毫無保留的授權給張議潮統治,那麼河西地區就很可能也會成為和河朔三鎮一樣的獨立王國了,而這對於當時已經因為藩鎮割據焦頭爛額的唐朝中央來說,確實是很難接受的。

張議潮在長安去世與歸義軍內訌

不過雖然當時唐朝中央對歸義軍不能完全信任,但還是給予了其一定的封號,也在客觀上承認了歸義軍統領河西地區的現實。所以在此之後,張議潮也開始集中力量肅清吐蕃在河西地區的影響。在公元861年,經過3年大戰後,張議潮將河西地區最後由吐蕃軍閥控制的涼州收復,吐蕃勢力被基本逐出了河西地區。

在此之後的幾年,歸義軍和唐朝中央保持了相對比較和諧的關係。公元867年,被張義潮派駐長安作為代表的兄長張義潭在長安去世以後,已經69歲高齡的張議潮本人作為歸義軍的代表來到了長安。之後唐朝給他加官進爵,但卻以禁軍將領的身份將他留在了長安,不再允許他返回河西。

唐宋為啥不願支援主動歸順的歸義軍?歸義軍幾經變遷,結局如何?

莫高窟裡的張議潮得勝閱兵圖

而張議潮則在前往長安之前,把一切軍政大權交給了自己的侄子張淮深。但他這種沒有經過唐朝中央,自行指定繼承人的作法,也讓唐朝中央和歸義軍之間的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公元872年,張議潮在長安去世。之後,唐朝中央甚至不願再冊封張淮深為歸義軍節度使,而是隻給了他一個沙州節度使的封號,同時要求他把其它河西各州交給唐朝中央派去的官員管轄。

但張淮深也很自然不願意把這些地區輕易交給中央,所以他手下的人就又開始以各種名義拖延朝廷的接管,結果這又進一步造成了唐朝中央和歸義軍之間彼此的不信任。而與此同時,河西地區的形勢卻仍然非常複雜,吐蕃殘餘勢力和從西域來的吐火羅人(說印歐語)在當地也都有一定勢力。另外,原來位於漠北的回鶻汗國於公元846年被黠戛斯滅亡前後,大量回鶻人也西遷到了河西和西域地區。他們在早期曾是歸義軍對抗吐蕃的盟友。但在後期,這些回鶻人也逐漸形成了甘州回鶻和西州回鶻等自己的政權,和歸義軍之間越來越多地爆發了衝突,歸義軍的控制範圍明顯縮小。

唐宋為啥不願支援主動歸順的歸義軍?歸義軍幾經變遷,結局如何?

莫高窟裡的歸義軍出要塞迎敵圖

而在此時,因為張淮深得不到歸義軍節度使的任命,所以他在河西地區的威望始終不算特別高,這也使歸義軍在與其它各方的競爭中逐漸落入了下風。公元890年,張淮深死於非命。而關於他的死因,因為各種記載相互矛盾,所以現代並無定論,但較大機率是當時張家內部發生了內訌,張議潮的兒子張淮鼎發動政變把張淮深給殺死了。此後,張議潮的女婿,受到唐朝中央支援的索勳又曾一度掌控了歸義軍。但不久之後,張家又再次發動政變,張淮鼎的兒子張承奉又擊敗了索勳,成為了歸義軍的首領。

而在歸義軍這一波波內亂過程中,一直害怕藩鎮坐大的唐朝最終還是沒能逃脫被藩鎮滅亡的命運,在公元907年被宣武節度使朱溫給滅亡了。此後,張承奉決定不再向中原政權稱臣,轉而自行稱王,建立了一個名為西漢金山國的政權。在此之後,西漢金山國曾經與甘州回鶻四次開戰,試圖恢復歸義軍鼎盛時期的控制區域。但結果西漢金山國卻被甘州回鶻王子狄銀擊敗擊敗,被迫在公元911年7月與之簽訂了城下之盟,控制範圍反而進一步縮小。3年之後,張承奉去世,不久之後歸義軍再次發生政變。之後,一個身份可疑的曹氏家族最終成為了勝利者,掌控了歸義軍政權。

曹氏身份疑雲與歸義軍最後的滅亡

其實在歸義軍的核心區域,也就是今天甘肅敦煌出土的一些文書中,都說這個曹氏家族來自今天河南、安徽兩省交界的譙郡,是曹操和曹植的後裔。但是許多現代學者並不認同這種說法。因為從漢朝時開始,漢族中的世家大族都很重視本族的譜系,相關資料會很完善。但這個河西的曹氏家族卻沒有過硬的資料能證明他們來自譙郡。另外,當時河西地區是多個族群混居的狀態,而當地姓曹的人群中,有大量是來自中亞地區,說印歐語的貿易民族粟特人的後裔。

唐宋為啥不願支援主動歸順的歸義軍?歸義軍幾經變遷,結局如何?

唐三彩裡的粟特人形象

而且在張氏家族最後一任領導者張承奉在位期間,大量粟特人成為歸義軍的將領。因為早期粟特人在中亞建立的一些政權中有一個在中原被翻譯為曹國,從很早開始一些粟特人的漢語名字就以曹為姓。而率領曹氏家族奪取歸義軍政權的曹議金本人的夫人明確是個粟特人,他掌權之後粟特人在歸義軍中的地位也有明顯提升,所以一些現代學者認為,這個曹氏家族其實很可能是漢化的粟特人後裔,只是為了更好地統治河西的漢人族群,所以才冒稱是曹操的後裔。

而在曹議金執掌了歸義軍之時,歸義軍能夠控制的區域只侷限在了瓜州和沙州兩地,曹議金認為以如此狹小的土地自立一“國”實在勉強,所以很快放棄了西漢金山國的名號。之後,他與甘州回鶻聯姻,迎娶了甘州回鶻的公主,和甘州回鶻緩和了關係。並得以借道甘州回鶻,與當時中原的後梁政權建立了聯絡。公元923年,後梁被後唐取代後,後唐又冊封曹議金為歸義軍節度使,此後歸義軍再次成為了中原政權的藩屬。

唐宋為啥不願支援主動歸順的歸義軍?歸義軍幾經變遷,結局如何?

五代末期的歸義軍(左上角)

在隨後幾年,歸義軍與甘州回鶻的關係破裂,雙方再次開戰,這次戰爭的結果是歸義軍獲勝,甘州回鶻受到了極大削弱。但在此之後,歸義軍卻逐漸遭遇了一系列危機。首先是在西方,此時伊斯蘭教勢力在西域出現了明顯的擴張勢頭,當時在西域的于闐王國受到了越來越大的壓力。這個于闐人雖然是一個印歐人與東亞人混血,而且說印歐語的族群,但因為它和歸義軍一樣,也是信仰佛教的政權,所以彼此之間形成了盟友關係。

在公元10世紀下半葉到11世紀初的數十年間,于闐人聯合歸義軍與西域的喀喇汗王朝和薩曼王朝進行了多次戰爭。但在1006年,于闐-歸義軍以及部分吐蕃領主的軍隊被喀喇汗軍隊擊敗,于闐國被喀喇汗國滅亡,歸義軍政權也受到了一次沉重打擊。

唐宋為啥不願支援主動歸順的歸義軍?歸義軍幾經變遷,結局如何?

于闐國大致領地

而更加嚴重的是,因為此前歸義軍內部親于闐和親甘州回鶻的兩派勢均力敵,但于闐滅亡之後,親回鶻的一派迅速佔據了絕對優勢,而這又導致甘州回鶻死灰復燃,甚至再度壓倒歸義軍,不但切斷了歸義軍和中原王朝的聯絡渠道,而且有了控制歸義軍的勢頭。不得已曹氏家族只能向當時還能聯絡得上,而且正在強勢崛起的契丹求援,契丹在公元1008年到1026年三次對甘州回鶻進行了打擊,才使歸義軍的壓力減少了一些,但在歸義軍內部,本地回鶻人卻逐漸掌握了實權。

而在北宋建立之後,歸義軍也曾向北宋派出使節稱臣。但北宋卻似乎看到了此時歸義軍的實力衰微,所以雖然繼續冊封曹氏統治者為節度使,卻沒有為其提供任何實質性的幫助。而在此期間,原本也向北宋稱臣的党項人在李元昊的帶領下脫離了北宋的鉗制,在公元1028年擊破甘州回鶻,導致大量甘州回鶻人逃亡到歸義軍領地,和當地回鶻人匯合。這導致回鶻人很快在歸義軍內部佔據了絕對優勢。

唐宋為啥不願支援主動歸順的歸義軍?歸義軍幾經變遷,結局如何?

被西夏所控制的河西走廊

不久之後,回鶻人發動政變,歸義軍最後一任節度使曹賢順被殺,他的弟弟曹賢惠率領1000部眾投降党項人,存在了187年的歸義軍政權宣告滅亡,不久之後,甘州回鶻和沙州回鶻也先後被党項人建立的西夏滅亡,河西地區唐宋之間經歷滄桑劇變之後,最終落入了西夏手中。不過在歸義軍時期,曾經在莫高窟建設了大量石窟,現存的還有110多個。而這些洞窟,也算是歸義軍給現代社會留下的印記了。(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