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寒冬臘月裡渺茫的希望!

剩水殘山無態度的是什麼意思

淳熙十五年冬天,陳亮來到上饒鎮拜訪辛棄疾,兩人會面,同遊鵝湖,史上也將此次會面叫做第二次“鵝湖之會”,短短十天,兩人聊天喝酒,志趣相投,這段友情也在歷史上傳為佳話。之後陳亮離開,兩人互傳詩歌,依舊保持著緊密的聯絡,兩人都有一腔熱血,想要上陣殺敵,奈何時運不濟、壯志未酬,雖如此,兩人的話題總避開不了抗金,這或許也是兩人互引為知己的原因。

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寒冬臘月裡渺茫的希望!

陳亮是誰,或許歷史上鮮有人知,但若是說起辛棄疾的《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恰好,陳亮就是那個陳同甫。“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棄疾與陳同甫的共同理想,這首詞恰恰是陳同甫離開之後,辛棄疾所作,但陳亮和辛棄疾分開之後,辛棄疾卻不止寫了這一首詞,其中《賀新郎 把酒長亭說》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寒冬臘月裡渺茫的希望!

賀新郎

陳同父自東陽來過餘,留十日。與之同遊鵝湖,且會朱晦庵於紫溪,不至,飄然東歸。既別之明日,餘意中殊戀戀,復欲追路。至鷺鷀林,則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獨飲方村,悵然久之,頗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吳氏泉湖四望樓,聞鄰笛悲甚,為賦《乳燕飛》以見意。又五日,同父書來索詞,心所同然者如此,可發千里一笑。

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華髮。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蕭瑟。

佳人重約還輕別。悵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問誰使、君來愁絕?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莫吹裂。

此詞有序,辛棄疾交代了這首詞的寫作背景。說是陳亮從東陽來到上饒看自己,留了十天,兩人就一起遊鵝湖,並在當初“鵝湖之會”的地方談話。不久之後陳亮離開,離別的時候,辛棄疾戀戀不捨,想要追著再送一程,一直到了鷺鷀林,因為雪太深才沒有繼續前行。後來詩人就一個人在方村飲酒,悵然若失,為不能挽留朋友而遺憾。晚上在吳氏泉湖四望樓住宿,聽不遠處的笛聲頗為悲傷,就寫了這麼首詞,過了五天後,陳亮寄信給辛棄疾,讓他贈詩,辛棄疾會心一笑,覺得兩人真是頗有默契,想的都一樣,就把此詩寄給了陳亮。那麼,該詞又說了些什麼呢?

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寒冬臘月裡渺茫的希望!

開篇寫兩人在長亭把酒話別,接下來辛棄疾就開始誇讚陳同甫了,說他的品性高潔,才華橫溢如陶淵明和諸葛亮一般,這是一種很高的讚譽了。辛棄疾是很喜歡陶淵明的,他在瓢泉的新居就叫做“停雲堂”,根據陶淵明的《停雲》得來,還為此作了首詞,和這首詞的詞牌名一樣,其中一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抒發他的情懷,仿五柳先生的生活方式,尋找像五柳先生那樣的知音,顯然,這首詞裡的陳亮就是這樣的一個知己。

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寒冬臘月裡渺茫的希望!

再來看這首詞,接下來辛棄疾寫了林間鵲,這鵲鳥不知從何而來,帶動著松枝上的殘雪飛落,這雪就落在了離別兩人的破帽上,就像多了幾根花白的頭髮一般。詩人寫這首詞的時候,年紀儼然不小了,但心中的理想依舊沒有實現,壯志未酬,只能是“可憐白髮生”,這白髮放在這裡,何嘗不是說這兩人的境遇呢?

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寒冬臘月裡渺茫的希望!

然而,冬日草木枯萎、山水失去原有的光澤,只有稀疏的梅花點綴著這人間,徒增了幾分生機。但終究是單調的,偶然飛過的幾隻大雁,也是孤寂而蕭瑟的。這裡哪是在簡單的寫景呢?南宋朝局風雨飄零,然而皇室不作為,山河破碎早已失去原有的生機,那疏梅、那大雁都有著自己的象徵意義吧,或許是少數的愛國人士,但正因為稀少,縱然有壯志豪情,卻無力改變什麼,而這樣的人總是孤獨的,能有三兩好友,卻是莫大的幸運了,而詩人和陳亮大概就是那幾只孤雁吧。

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寒冬臘月裡渺茫的希望!

在詞的下闕,辛棄疾說陳亮詩歌重信之人,所以才來鵝湖與其相會,然而這樣的相逢太短,不經意間又面臨了再次的離別。而且天寒地凍,道路險阻,詩人無法追上友人的腳步,也就無法再多送一程,這是讓人遺憾而和悔恨的。車輪也動不了了,這地方真讓人悵然失落啊,尤其是對於惜別的行人來說,只能發出“問誰使、君來愁絕?”地感嘆。

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寒冬臘月裡渺茫的希望!

辛棄疾是後悔的,他不希望陳亮這麼快的離開,於是用“費盡人間鐵”來形容自己的悔恨,但朋友已走,無法挽回,只能留下他一人黯然神傷。本就是十分難過的心情了,卻在夜晚難以入眠之時,又聽到了淒涼的笛聲,這讓詩人的心情愈加低落悲傷了,他希望笛聲止歇,否則自己那滿腔的悲傷就無處安放了,從中可見辛棄疾的深情,實乃真情所至。

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寒冬臘月裡渺茫的希望!

山河破碎,即使有如陳亮那般品性高潔之人,也無法改變整個南宋的蒼涼現狀,幾點殘梅,雖是希望,但這希望太過渺茫,對於偌大的寒冬來說,似乎並沒有什麼作用。詩人想要挽留友人,可道路艱險,失落而歸,正如他這一生的仕途之路一樣,總是不順而失望的,“鑄刀之錯”更是可以昇華到南宋朝廷不思進取的大錯。這首詞雖是寫景送別,但其中隱藏的意義卻十分豐富而有內涵,感情的昇華在這一刻釋放,鑄造了辛棄疾一貫的大氣風格。

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寒冬臘月裡渺茫的希望!

辛棄疾的一生是悲涼而不順的,人世間這樣的人也很多,許多事情無法改變,只能在那零星的寒梅之中尋找希望,好讓自己覺得人生沒那麼艱難,“長夜笛,莫吹裂”,留住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