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稱的婚姻》——妙齡少女嫁給了老頭,普基列夫的悲情故事

金碧輝煌的教堂之中,人們在關注著一對新人的婚禮,新娘年紀輕輕,看起來只有十七八歲,精緻的外表配上潔白的婚紗,這使得她看上更加美麗動人。神父在他的對面,此時正準備將婚禮的戒指戴在新娘的手上,新娘的頭微微低下,目光注視著即將被帶上戒指的手指。仔細一看,新娘的表情並不是喜悅,反而讓人看出了幾分憂傷。

《不相稱的婚姻》——妙齡少女嫁給了老頭,普基列夫的悲情故事

再來看看旁邊的新郎,他站的筆直,胸前的勳章格外醒目,證明了他將軍的身份。但蒼老的面容不得不引起你的注意,從遍佈滿臉的皺紋和那幾根稀疏的頭髮來看,新郎最少也有七十歲了。此時他正斜眼注視著身旁的喜娘,看起來更像是監督,很可能是因為他注意到了新娘的情緒。

瓦西里·普基列夫

這幅畫叫做《不相稱的婚姻》,於1863年在莫斯科問世。他的作者叫做瓦西里·普基列夫(有人翻譯成了“普基廖夫”)。他是一個幸運的人,普基列夫出生在圖拉省的一個農民家庭,早年間他在一位畫家手裡當學徒,憑著他的天賦和努力,再加上機緣和巧合,普基列夫有幸進到“莫斯科繪畫、雕塑和建築學院”。

《不相稱的婚姻》——妙齡少女嫁給了老頭,普基列夫的悲情故事

公元1858年,普基列夫完成了他的學業,一開始他靠著為人畫肖像為生,後來他回到了家鄉,成為了一名美術教師。1860年普基列夫憑藉著《大肖像》和《女孩》兩幅畫獲得了院士的稱號。在那個年代,一個農民的兒子能獲得這樣的成就實屬不易。努力向上的人才會被老天眷顧,但普基廖夫覺得這些還遠遠不夠。

19世紀,對於中國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時候,沙皇俄國其實也好不到哪去,在沙皇的統治下,人民遭受了無盡的迫害與鎮壓。但文學和藝術卻在此時蓬勃發展,同時批判社會現狀成了一個熱門話題,很多藝術家們都喜歡在自己作品裡展出沙皇政府醜陋的一面。普基廖夫就是這些藝術家的一員,據記載,他在1862年的時候開始創作《不相稱的婚姻》,並於1863年在畫展上現世。幅畫一經問世,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年老體衰的將軍娶了一個如花似玉的少女,這卑鄙的一幕,竟然是在神父和聖母的注視下進行的。

《不相稱的婚姻》——妙齡少女嫁給了老頭,普基列夫的悲情故事

幸運的光環不可能一直眷顧一個人。公元1873年的時候,普基列夫身患重病,被迫放棄了教師的工作,後來在好友和同事的幫助下,普基列夫才爭取到了一定的退休金。不過普基列夫好像換了一個人,他不再去同情那些生活在苦難中的人,因為他自己也成了這些人中的一員。公元1890年,普基列夫在貧困中痛苦的死去,在他死之前,幾乎很少有人能記起他的名字。

《不相稱的婚姻》

在你欣賞這幅《不相稱的婚姻》的時候,你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作者想表達出來的想法,甚至連作者在創作時的心情也可以略知一二,無非是因為這幅畫表現出了足夠的諷刺意味。當然,這種諷刺不是單一的,年老的將軍娶了一個妙齡少女,人們往往會把將軍看成一個反面人物。但畫面中有誰是無辜的呢?

《不相稱的婚姻》——妙齡少女嫁給了老頭,普基列夫的悲情故事

神職人員的衣著被刻意的細緻表現了出來,和隱藏在陰影中的面龐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年輕的新娘雖然臉上寫滿了不願意,可她主動伸出了食指去接受那枚婚戒,你可以清晰的看到,畫面中沒有一人去強迫她。再看看新郎背後的親屬們,他們表情各異,但全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

值得一提的是,畫面最右側,矗立著一個年輕人,他站在陰影當中,雙手抱懷,目光注視著新郎的方向,而且不難看出,那眼神中含有敵意。根據留下的資料來看,右側的年輕人正是作者本人,其實這種現象沒有什麼可驚奇的,那個時代的畫家經常會把自己加近畫面中,以自己在畫面中展現出來的姿態,來表明自己的主觀立場。

《不相稱的婚姻》——妙齡少女嫁給了老頭,普基列夫的悲情故事

另外,關於這幅畫一直有一個傳說,普基列夫自己有一個悲劇的愛情故事,而這個悲劇就是眼前的這一幕。雖然只是傳說,但並不是沒有可信的地方,普基列夫是一個鄉下小青年,儘管有天賦和努力,但在那個時代,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有平等的機會,普基列夫何嘗不懂這個道理。

擁有如此的批判性,導致這幅畫並沒有得到認可。另外說巧不巧,畫面的中心點,就是象徵新郎身份的那枚勳章,這無疑加強了這幅畫的諷刺性。沙俄的官僚貴族們為了維護住自己的尊嚴和地位,瘋狂的抨擊了這幅畫,導致在當時這幅畫雖然出名,但它一直是一件不被認可的作品。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幅《不相稱的婚姻》出現在了特列恰科夫美術博物館中,成為了一件藝術品並供人們欣賞。

《不相稱的婚姻》——妙齡少女嫁給了老頭,普基列夫的悲情故事

《中斷的婚禮》

有意思的是,關於婚禮題材的畫,普基列夫並沒有只畫了這有一副,在公元1877年,他又創著了一幅《中斷的婚禮》,和《不相稱的婚姻》有所不同,畫面中的新郎變成了一個年輕人,而新娘此時卻暈厥在了一旁,現場亂成了一團,但唯獨新郎淡定的站在原地。

《不相稱的婚姻》——妙齡少女嫁給了老頭,普基列夫的悲情故事

關於這幅《中斷的婚禮》,留下的史料已經是少之又少,幾乎就是沒有。只有這幅畫下邊寫有他的作者和創作時間。扶著新娘的年輕人,還是在最右邊的位置,和《不相稱的婚禮》中的普基列夫很是相似,可能兩幅畫中的青年就是一個人,可普基列夫為什麼會這麼熱衷於參加婚禮呢?

《不相稱的婚姻》——妙齡少女嫁給了老頭,普基列夫的悲情故事

從這幅畫的創作時間來看,普基列夫當時已經退休,過著貧困的生活,同時病痛無時無刻的不在折磨著他。雖然普基列夫再也不是當年那個意氣奮發的藝術家,但隨著時間的洗禮,普基列夫也變的現實了許多,而這幅《中斷的婚禮》,也許就是普基列夫在放下了衝動和戾氣之後,重新繪製出來的《不相稱的婚禮》,但畫中發生的故事,也許只有普基列夫自己清楚了。

參考文獻《俄羅斯繪畫》、《RusArtNet》、《關於藝術作品本質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