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天,我們一起讀完《黃帝內經》(第68天)

臨午運更利南方的命運是什麼意思

《黃帝內經》一起讀第68天,打卡,繼續……今天是講述六氣變化的——

《素問 六微旨大論篇》

162天,我們一起讀完《黃帝內經》(第68天)

(從此篇開始到“素問”終結,都灰常灰常地長,讀之前得有心理準備)

原文:

黃帝問曰:嗚呼遠哉!天之道也,如迎浮雲,若視深淵,視深淵尚可測,迎浮雲莫知其極。夫子數言,謹奉天道,餘聞而藏之,心私異之,不知其所謂也。願夫子溢志盡言其事,令終不滅,久而不絕,天之道可得聞乎?

  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明乎哉問,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時也。

  帝曰:願聞天道六六之節,盛衰何也?

  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紀。故少陽之右,陽明治之;陽明之右,太陽治之;太陽之右,厥陰治之;厥陰之右,少陰治之;少陰之右,太陰治之;太陰之右,少陽治之。此所謂氣之標,蓋南面而待之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謂也。

  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陰;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厥陰之上,風氣治之,中見少陽;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太陰之上,溼氣治之,中見陽明。所謂本也,本之下,中之見也,見之下,氣之標也。本標不同,氣應異象。

  帝曰:其有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太過,何也?

  岐伯曰:至而至者和;至而不至,來氣不及也;未至而至,來氣有餘也。

  帝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如何?

  岐伯曰:應則順,否則逆,逆則變生,變則病。

  帝曰:善。請言其應。

  岐伯曰:物,生其應也。氣,脈其應也。

  帝曰:善。願聞地理之應六節氣位何如?

  岐伯曰: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復行一步,土氣治之;復行一步,金氣治之;復行一步,水氣治之;復行一步,木氣治之;復行一步,君火治之;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水位之下,土氣承之;土位之下,風氣承之;風位之下,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君火之下,陰精承之。

  帝曰:何也?

  岐伯曰: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外列盛衰,害則敗亂,生化大病。

  帝曰:盛衰何如?

  岐伯曰: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邪則變甚,正則微。

  帝曰:何謂當位?

  岐伯曰:木運臨卯,火運臨午,土運臨四季,金運臨酉,水運臨子,所謂歲會,氣之平也。

  帝曰:非位何如?

  岐伯曰:歲不與會也。

  帝曰:土運之歲,上見太陰;火運之歲,上見少陽、少陰;金運之歲,上見陽明;木運之歲,上見厥陰;水運之歲,上見太陽,奈何?

  岐伯曰:天之與會也。故《天元冊》曰天符。

  帝曰:天符歲會何如?

  岐伯曰:太一天符之會也。

  帝曰:其貴賤何如?

  岐伯曰:天符為執法,歲位為行令,太一天符為貴人。

  帝曰:邪之中也奈何?

  岐伯曰:中執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貴人者,其病暴而死。

  帝曰:位之易也何如?

  岐伯曰:君位臣則順,臣位君則逆。逆則其病近,其害速;順則其病遠,其害微。所謂二火也。

  帝曰:善。願聞其步何如?

  岐伯曰:所謂步者,六十度而有奇,故二十四步積盈百刻而成日也。

  帝曰:六氣應五行之變何如?

  岐伯曰:位有終始,氣有初中,上下不同,求之亦異也。

  帝曰:求之奈何?

  岐伯曰:天氣始於甲,地氣始於子,子甲相合,命曰歲立。謹候其時,氣可與期。

  帝曰:願聞其歲,六氣始終,早晏何如?

  岐伯曰:明乎哉問也!甲子之歲,初之氣,天數始於水下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二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三之氣,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四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五之氣,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六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所謂初六,天之數也。

乙丑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二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三之氣,始於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四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五之氣,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六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所謂六二,天之數也。

丙寅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二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三之氣,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四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五之氣,始於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六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所謂六三,天之數也。

  丁卯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二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三之氣,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四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五之氣,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六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所謂六四,天之數也。次戊辰歲,初之氣,復始於一刻,常如是無已,週而復始。

  帝曰:願聞其歲候何如?

  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日行一週,天氣始於一刻,日行再周,天氣始於二十六刻,日行三週,天氣始於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氣始於七十六刻,日行五週,天氣復始於一刻,所謂一紀也。是故寅午戌歲氣會同,卯未亥歲氣會同,辰申子歲氣會同,巳酉醜歲氣會同。終而復始。

  帝曰:願聞其用也。

  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氣交。

  帝曰:何謂氣交?

  岐伯曰: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此之謂也。

  帝曰:何謂初中?

  岐伯曰: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氣同法。

  帝曰:初中何也?

  岐伯曰:所以分天地也。

  帝曰:願卒聞之。

  岐伯曰:初者地氣也,中者天氣也。

  帝曰:其升降何如?

  岐伯曰: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

  帝曰:願聞其用何如?

  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

  帝曰:善。寒溼相遘,燥熱相臨,風火相值,其有聞乎?

  岐伯曰:氣有勝復,勝復之作,有德有化,有用有變,變則邪氣居之。

  帝曰:何謂邪乎?

  岐伯曰:夫物之生從於化,物之極由乎變,變化之相薄,成敗之所由也。故氣有往復,用有遲速,四者之有,而化而變,風之來也。

  帝曰:遲速往復,風所由生,而化而變,故因盛衰之變耳。成敗倚伏遊乎中,何也?

  岐伯曰:成敗倚伏生乎動,動而不已,則變作矣。

  帝曰:有期乎?

  岐伯曰:不生不化,靜之期也。

  帝曰:不生化乎?

  岐伯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故無不出入,無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遠。四者之有,而貴常守,反常則災害至矣。故曰:無形無患,此之謂也。

  帝曰:善。有不生不化乎?

  岐伯曰:悉乎哉問也!與道合同,惟真人也。

帝曰:善。

162天,我們一起讀完《黃帝內經》(第68天)

翻譯如下:

黃帝問(岐伯):自然界的變化規律真是廣大而遼遠!就如仰視天空的浮雲,就像俯視腳下的深淵,俯視深淵還可以測知它的深度,仰望浮雲卻不知道它的終極。夫子您幾次說到,要謹慎奉行自然界的變化規律,我聆聽之後都記錄收藏了,但心裡還有一些迷惑,不是十分明白其中的意思。希望夫子您能毫無保留地向我闡明其中的道理,讓這些道理流傳後世永不滅絕。您能把自然界的變化規律講給我嗎?

岐伯再次跪拜後回答說:這個問題非常好,自然界的變化規律,是由於五運六氣的次序更迭,表現在氣象盛衰的時位上。

黃帝問:我希望聽一聽天道六六之節(六氣六步,每步60。875天,周天365。25度,與六氣六步正合)的盛衰是怎樣的情況?

岐伯說:六氣司天、在泉有一定的時位,左右間氣有一定的秩序。所以,少陽的右間,是陽明主治;陽明的右間,是太陽主治;太陽的右間,是厥陰主治;厥陰的右間,是少陰主治;少陰的右間,是太陰主治;太陰的右間,是少陽主治。這就是所謂的風熱溼火燥寒六氣的標誌,是面向南方而確立的位置。所以說:自然界氣象變化的次序,六氣的盛衰時間,以及日影移動的刻度,要確定位置,都要面向南方正立進行觀察,就是這個意思。

少陽司天,火氣主治,中氣為厥陰;陽明司天,燥氣主治,中氣為太陰;太陽司天,寒氣主治,中氣為少陰;厥陰司天,風氣主治,中氣為少陽;少陰司天,熱氣主治,中氣為太陽;太陰司天,溼氣主治,中氣為陽明。這就是所謂的本元之氣,本院之氣之下,是中氣,中見之氣之下,是氣之標象。本和標不同,在脈象上就有所差異,病症也就不相同。

黃帝問:氣候變化,有時令至,應隨時令而至的氣也至的;也有時令至但應隨時令而至的氣卻不至的;還有應隨時令而至的氣卻先於時令到來的,這是為什麼?

岐伯說:時令至,相應的氣也至的,是平和;時令至,相應的氣沒有至,是應至的氣不及;時令未至但相應的氣卻先至的,是應至的氣有餘。

黃帝問:時令至而應至的氣不至,時令未至而應至的氣先至,會發生什麼?

岐伯說:時令與氣相應,則順;時令與氣不相應,則逆,逆就會出現變數,出現反常的變化人就會生病。

黃帝說:好。請再講一講時令與氣相應是怎樣的情況。

岐伯說:萬物生長,是對時令與氣的感應;人的脈象,是對影響人體的六氣的感應。

黃帝說:好。我還想聽一聽大地萬物生長與六氣所主部位是怎樣相應的?

岐伯說:顯明(東方木位,春分之時,初之氣)的右邊,是君火主治的位置;君火的右邊,退行一步,是相火主治的位置;再退行一步,是土氣主治的位置;再退行一步,是金氣主治的位置;再退行一步,是水氣主治的位置;再退行一步,是木氣主治的位置;再退行一步,是君火主治的位置。六氣各有其相剋之氣承於其下,產生制約以防其過亢,所以相火之氣的下面,就是寒水之氣承接而制約它;水位的下面,就有土氣承接並制約它;土位的下面,就有風氣承接並制約它;風位的下面,就有金氣承接並制約它;金位的下面,就有火氣承接並制約它;君火的下面,就有陰精承接並制約它。

黃帝問:為什麼會這樣?

岐伯說:六氣過亢就會為害,相承並制約,才能維持正常的變化秩序。六氣太過亢盛,盛極必衰,過亢為害就會發生敗亂,發生重大疾病。

黃帝問:氣的盛衰情況是怎樣的?

岐伯說:歲運與歲氣不相符,不當其位的就是邪氣,正當其位的就是正氣。邪氣的變化多且嚴重,正氣的變化很少。

黃帝問:什麼叫“當其位”?

岐伯說:木運遇到卯年,火運遇到午年,土運遇到甲辰、甲戌、乙丑、乙未之年,金運遇到酉年,水運遇到子年,就是所謂的“歲會”,也就是通主一年的中運之氣和歲支之氣相同,就是氣運平和的一年。

黃帝問:那麼“不當其位”又會怎樣呢?

岐伯說:中運之氣和歲支之氣不相會。

黃帝問:土運之年,逢太陰溼土司天;火運之年,逢少陽相火、少陰君火司天;金運之年,逢陽明燥金司天;木運之年,逢厥陰風木司天;水運之年,逢太陽寒水司天,會怎樣?

岐伯說:這就是中運之氣和司天之氣相會,所以在《天元冊》中叫做“天符”。

黃帝問:“天符”、“歲會”是怎樣的情況?

岐伯說:是“太一天符”之會。

黃帝問:在貴賤上有何不同?

岐伯說:如果用官職大小來比喻,天符就如相輔,有執法之權;歲會如同地方長官,有執行命令之權;太一天符則如君主,有最高權力。

黃帝說:如果一個人被邪氣所傷,在天符、歲會、太一天符之年,分別有什麼不同?

岐伯說:天符之年的邪氣在上,傷人後發病迅速而危急;歲會之年的邪氣在傷人後,病程比較緩慢,正氣也能持續抵抗邪氣;太一天符之年的邪氣盛於下,傷人後發病急猛而且可能很快就會致死。

黃帝問:主氣、客氣相互易位,會帶來什麼?

岐伯說:君位的客氣在臣位的主氣之上就是順,臣位的客氣在君位的主氣之上就是逆。逆則發病快速危重,順則發病緩慢輕微。這主要是針對君火、相火來說的。

黃帝說:好。我還想聽一聽風熱火溼燥寒六氣在一年中所相應的時間和位置。

岐伯說:所謂的“步”,也就是位置和時間,就是周天六十度多一點,六氣執行,每年分為六步,四年共執行二十四步,為一千四百六十日又一百刻。一日分為百刻,每年積盈0。25度,四年共積一度,一度等於一百刻也就是一日,最終形成四年一閏。

黃帝問:六氣六步,每步六十天又八十七刻半;五運五步,每步七十三天另五刻,它們之間的這一變化如何相應?

岐伯說:每一氣所主位置都有始有終,氣又有初氣和中氣,而天之六氣和地之五運又有所不同,所以推求時就有了差異。

黃帝問:如何推求呢?

岐伯說:天氣有十干開始於甲,地氣有十二支開始於子,子甲相合即甲子,地支和天干相結合叫做歲立。嚴謹地觀察天地之氣相交的時間,六氣的變化就可以推求得知。

黃帝說:我希望聽一聽每年初之氣、終之氣的交接情況,早晚如何?

岐伯說:這個問題非常好!甲子紀年中的第一年,初之氣(每年主時六氣中的第一氣,為厥陰風木之氣),開始於水下一刻(古人用漏壺滴水計時,水下一刻是壺水貯滿後自第一條橫線開始下滴,水面微微低於第一條橫線),終止於八十七刻五分;二之氣(少陰風火之氣),開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止於七十五刻;三之氣(少陽相火之氣),開始於七十六刻,終止於六十二刻五分;四之氣(太陰溼土之氣),開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止於五十刻;五之氣(陽明燥金之氣),開始於五十一刻,終止於三十七刻五分;六之氣(太陽寒水之氣),開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止於二十五刻。這就是所謂的第一個六步天時開始與終止的刻數。

乙丑年,初之氣,開始於二十六刻,終止於十二刻五分;二之氣,開始於十二刻六分,終止於漏壺水下百刻;三之氣,開始於水下一刻,終止於八十七刻五分;四之氣,開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止於七十五刻;五之氣,開始於七十六刻,終止於六十二刻五分;六之氣,開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止於五十刻。這就是所謂的第二個六步天時開始與終止的刻數。

丙寅年,初之氣,開始於五十一刻,終止於三十七刻五分;二之氣,開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止於二十五刻;三之氣,開始於二十六刻,終止於十二刻五分;四之氣,開始於十二刻六分,終止於漏壺水下百刻;五之氣,開始於水下一刻,終止於八十七刻五分;六之氣,開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止於七十五刻。這就是所謂的第三個六步天時開始與終止的刻數。

丁卯年,初之氣,開始於七十六刻,終止於六十二刻五分;二之氣,開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止於五十刻;三之氣,開始於五十一刻,終止於三十七刻五分;四之氣,開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止於二十五刻;五之氣,開始於二十六刻,終止於十二刻五分;六之氣,開始於十二刻六分,終止於漏壺水下百刻。這就是所謂的第四個六步天時開始與終止的刻數。

依次類推,戊辰年,初之氣又重新開始於水下一刻,常規就是如此沒有終了之時,迴圈一週之後重新開始。

黃帝說:我希望聽一聽每年六氣執行開始、終止的時刻怎樣計算?

岐伯說:這個問題問的太詳細了!太陽執行第一週(執行一週就是一年)時,天時開始於漏壺水下一刻;太陽執行第二週時,天時開始於漏壺水下二十六刻;太陽執行第三週時,天時開始於漏壺水下五十一刻;太陽執行第四周時,天時開始於漏壺水下七十六刻;太陽執行第五週時,天時又開始於水下一刻。太陽執行四周,就是所謂的一紀。所以,寅、午、戌三年歲時與六氣會同,卯、未、亥三年歲時與六氣會同,辰、申子三年歲時與六氣會同,這種歲時與六氣會同的情況也會終而復始。

黃帝說:我希望聽一聽運與氣的變化。

岐伯說:談論天氣的變化,要探究追求風寒暑溼燥火六氣的本元,談論地氣的變化,要探究追求六氣所應,二十四節氣所屬的部位;談論人體的變化,要探究追求“氣交”。

黃帝問:什麼是“氣交”?

岐伯說:天氣在上,地氣在下,上下互動之處,是人所生存的空間。所以說:天樞也即臍,乃是氣交之分,天樞以上由天氣主之,天樞以下由地氣主之。氣交之處,就是人氣順應天地之氣,萬物由此生長化收藏。就是這樣的意思。

162天,我們一起讀完《黃帝內經》(第68天)

黃帝問:什麼叫初氣、中氣?

岐伯說:初氣大凡佔據每一氣的三十度多一點,中氣也是一樣的。

黃帝問:初氣、中氣有何意義?

岐伯說:是用來區分天地、陰陽的用事(當權行事)時間。

黃帝說:我希望馬上聽一聽這個道理。

岐伯說:初氣是地氣的用事時間,中氣是天氣的用事時間。

黃帝問:天氣和地氣如何升降?

岐伯說:氣的升降,是天地之氣相互作用產生的。

黃帝說:我希望聽一聽天氣與地氣如何相互作用?

岐伯說:地氣上升,升到極致就會下降,下降是天氣在作用;天氣下降,降到極致就會上升,上升是地氣在作用。天氣下降,氣會散佈於地;地氣上升,氣會蒸騰於天。在上的天氣和在下的地氣相互感召,上升、下降強弱相因而不斷運動變化。

黃帝說:好。寒氣與溼氣相遇,燥氣與熱氣相見,風氣與火氣相當,可以聽您講講這方面的情況嗎?

岐伯說:六氣有勝(一氣過亢為勝)復(勝氣過後,必有其所不勝之氣出現為復),勝氣與復氣,有正常變化給萬物帶來正常影響,萬物生化過程也正常,也有異常變化,變化異常就會有邪氣出現並居於其中。

黃帝問:什麼是邪氣?

岐伯說:萬物之新生,是因氣的化生作用而產生,事物發展到極點,是氣的變化的結果,變與化相互作用,是萬物成長與衰敗的根本原因。氣有來有往,作用有快有慢,來往、快慢這四者產生了變和化,也就產生了六氣變化。

黃帝說:氣的快慢、來往,六氣變化因此而生,有了變和化,是因氣的盛衰而來。事物的盛衰也依託、潛伏於中,這是為什麼?

岐伯說:事物盛衰依託、潛藏於中是因運動,不停地運動,就有了不斷的變化。

黃帝問:運動有靜止之時嗎?

岐伯說:氣是動而不息的,在不斷變化著,所以沒有停止之期,如果說有“靜之期”,除非不生不化。

黃帝問:事物不生不化會怎樣?

岐伯說:如果飲食呼吸之出入運動廢止,神機(存在於物體內部生生不息的動力)就會消亡,升降運動停止,氣立(草木金石皆有氣根在形體之外,以氣來決定枯榮)也會危急衰敗。所以沒有出入的運動,就沒有事物的初生、成長、壯盛、衰老和死亡;沒有升降運動,就沒有草木等物質的初生、成長、變化、收斂、閉藏。所以升降、出入的運動形式廣泛存在於萬物之中,沒有哪一種事物不存在。有形之體都是由氣構成的,是氣的生化之器,器不存在了,升降出入也就完結了。所以沒有不存在升降、出入的物體,只是化有小如秋毫,大如天地的區別;時間有短如蜉蝣,長如彭聃的分別。出、入、升、降這四者,貴在保持正常協調,如果反常的話就意味著災害要到了。所以說:沒有了形體,也就沒有了災難,說的就是這樣意思。

黃帝說:好。有沒有不生不化,也就是不生不死的?

岐伯說:您這個問題問得太詳細了!能夠盡數掌握天地自然規律並與之同步的,只有“真人”了。

黃帝說:您講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