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伴右小腿骨骼肌轉移,艾樂替尼耐藥後,勞拉替尼治療有效!

肺癌是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眾所周知,肺癌通常會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如大腦、骨骼和肝臟,很少轉移到骨骼肌。骨骼肌轉移(SMM)多發生於軀幹或上肢,下肢少見。也有人說,

SMM的存在意味著更高的死亡風險

。然而,SMM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

如今,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已經改變了晚期肺癌的治療策略。棘皮微管相關蛋白樣-4(EML4)-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重排是

2007年首次報道的驅動突變之一

。ALK抑制劑在EML4-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中顯示出良好的活性。

勞拉替尼(Lorlatinib)是第三代的ALK和c-ROS原癌基因1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有望克服在第一代或第二代的ALK抑制劑治療期間可能發生的ALK抗性突變。

2021年4月27日,《英國醫學雜誌》報告了一例確診為EML4-ALK陽性肺腺癌伴右小腿骨骼肌轉移患者,在對艾樂替尼治療顯示耐藥性後,對勞拉替尼反應良好。

案例分析

一位77歲的婦女因右下肺有一異常陰影而住院就診。她的既往史包括

術後甲狀腺乳頭狀癌

(71歲)。無吸菸史。胸部X光片顯示右肺中野有一實體腫瘤。胸部CT顯示右肺下葉有一個實體瘤。

圖注:胸片示右肺中野39mm實性腫物(A)。胸部CT示右肺S6 34×26 mm實性腫物(B)。

之後,患者被診斷為

右下葉肺腺癌

無遠處轉移

,行右下肺切除術。術後經複查結果評估,未給予輔助化療。術後約7個月,觀察到右小腿有彈性硬塊引起疼痛。

患者常規全血計數和化驗室資料均在正常範圍內。

癌胚抗原正常

(3 ng/mL),唾液酸lewisX-i抗原輕微升高(48。8 U/mL)。

考慮到肺癌的復發,遂進行了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CT檢查,發現右肺門淋巴結、右側膕窩淋巴結和右側腓腸肌異常攝取。右腿增強MRI T2強化示

腓腸肌腫瘤

,呈不均勻高訊號,腫瘤邊緣釓增強。進行細針穿刺活檢(FNAB),標本顯示為中分化腺癌。

圖注:正電子發射斷層CT示右肺門淋巴結異常攝取(A),右腿增強MRI示腓腸肌腫瘤,T2強調影象上可見不均勻高對比度(C),釓增強示腫瘤周圍(D)。

免疫組化(IHC)研究顯示,細胞角蛋白7(CK7)、甲狀腺轉錄因子-1(TTF-1)的彌散表達為陰性,而原發肺腫瘤的免疫組化顯示兩者均有表達。

從IHC染色中無法弄清右腿腫瘤的原發灶。然而,在原發肺癌和腿部腫瘤的形態學特徵中,H&E染色均顯示為腺泡型。因此,患者被診斷為

複發性肺腺癌

。此外,透過免疫組化,證實原發肺癌存在

EML4-ALK重排

圖注:腓腸肌腫瘤及肺組織病理切片。腓腸肌腫瘤(A)和肺(C)的H&E染色(×20),腓腸肌腫瘤的免疫組化(×20)顯示細胞角蛋白7的瀰漫性表達(B),腓腸肌腫瘤(A)和肺(C)的H&E染色均顯示腺泡型腫瘤細胞。

因此,患者開始接受

艾樂替尼

(300mg,每天2次)作為初始治療,複查顯示,腓腸肌腫瘤在

治療一個月後出現縮小

在接受艾樂替尼

治療10個月後

,腓腸肌腫瘤

再次增大並伴有疼痛

。儘管使用培美曲塞進行了兩個週期的二線治療,疾病仍然無法控制。

此時,接受了

勞拉替尼

(100mg,每日1次)作為三線治療方案。腓腸肌腫瘤

在一個月內消失

並保持穩定的狀態

在服用勞拉替尼的2個月內,出現了

血脂異常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65 ng / mL,甘油三酸酯474 mg / dL),使用瑞舒伐他汀和苯扎貝特可控制。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其他嚴重的副作用

圖注:增強CT顯示右腿骨骼肌轉移在服用勞拉替尼前(A)和後(B) 2個月。腫瘤對勞拉替尼有反應。

結論

1、眾所周知,肺癌通常會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當肺癌確診時,

約20%-50%的NSCLC患者有轉移

。遠處轉移的常見部位是大腦(10%)、骨骼(7%)和肝臟(5%)除了這些器官外,骨骼肌也是非小細胞肺癌的轉移部位之一。骨骼肌轉移(SMM)是一種罕見的情況,估計在

最初診斷時佔NSCLC的2。6%

。有報道稱,

肺癌SMM患者中位生存時間僅為6個月

2、對ALK抑制劑的耐藥性機制依賴於激酶域的二次突變或ALK融合的變異型別。在本病例中,這些機制可能與艾樂替尼治療的耐藥性有關。此外,

艾樂替尼較短的應答時間可能與疾病的侵襲性狀態有關

,如SMM的存在。

3、肺腺癌引起的SMM是一種罕見但侵襲性的疾病。對於艾樂替尼治療失敗且耐受性良好的晚期EML4-ALK陽性肺癌,

勞拉替尼是一種有效的選擇

。此外,病理和遺傳診斷的適當評估是提供更好的治療的重要步驟。

【重要提示】

文章資訊僅供參考,具體治療

謹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