慄姬不是輸在罵皇帝上, 而是輸給了自己, 她如果留些餘地何至於此

漢文帝得到皇位的過程充滿巧合,如果缺少其中一個環節,歷史上就不會有漢文帝,更不會出現漢景帝。但歷史沒有巧合,一切都是必然的。

但漢文帝是幸運的,而漢景帝是不幸的,因為漢文帝做皇帝之前,已經有一定的根據,雖然臨危受命做了皇帝,但對他的影響只有好的。

慄姬不是輸在罵皇帝上, 而是輸給了自己, 她如果留些餘地何至於此

反而是漢景帝,因為漢景帝的嫡子都夭折了,他從庶長子變成儲君,一時之間周圍都是明爭暗鬥,但他的母親是宮女出身,又給予不了什麼幫助。

所以漢景帝年幼時處境並不好,但也因此激發了圖強的決心,總想做出一番大事業。因此漢景帝在登基之初,就執行了削藩政策,

導致“七國之亂”發生。

所謂七國就是七個藩王,其中勢力最強的是

吳王劉濞

,而劉濞與漢景帝有舊怨,在新仇舊怨之下,這場叛亂一發不可收拾。

慄姬不是輸在罵皇帝上, 而是輸給了自己, 她如果留些餘地何至於此

叛亂初期,官軍完全不是叛軍的對手,吳王劉濞見大勢所向,直接公然稱帝,這讓漢景帝很憂傷,便想取消削藩政策,以此安撫叛軍。

但事情後續的發展,卻出乎了漢景帝的預料。

叛軍雖然兇猛但後勁不足,這場戰爭拖得越久越是對己方有利。

之後數月叛軍陸續被圍殲乾淨,這讓漢景帝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又有了立儲君的想法。因為漢景帝削藩的主要目的就是中央集權,而立下儲君對國家,對皇權集中都是有一定益處的。

慄姬不是輸在罵皇帝上, 而是輸給了自己, 她如果留些餘地何至於此

當時薄皇后無子,漢景帝的長子劉榮、次子劉德、三子劉閼于都是慄姬所生。

從這可以看出慄姬是漢景帝早期最得寵的妃子,當然,之後就不好說。

不過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慄姬與漢景帝還有幾分舊情,劉榮又是長子,立劉榮為太子是八九不離十的事。後來的結果確實如此,而慄姬也因此變得更為目中無人。

館陶長公主劉嫖

,聽聞劉榮被立為太子後,便想將女兒許配給劉榮,以此鞏固勢力,於是上門拜訪慄姬。劉嫖本以為,以她的地位上門做媒,慄姬必然會答應,但結果出乎預料。

慄姬不是輸在罵皇帝上, 而是輸給了自己, 她如果留些餘地何至於此

原來,劉嫖經常給漢景帝送美人,並且這些美人因為劉嫖的原因,都得到漢景帝的寵幸。

這些作為落到性情善妒的慄姬眼裡,自然不會給劉嫖好臉色,不僅拒絕了這門婚事,還對劉嫖出言不遜。而劉嫖受此屈辱,自然不願善罷甘休。

劉嫖並沒有盲目報復,而是在深思熟慮後,找上王美人王娡,並定下兩門親事,其一是劉徹和劉嫖女兒,其二劉嫖次子陳蟜和王娡三女兒隆慮公主。

慄姬不是輸在罵皇帝上, 而是輸給了自己, 她如果留些餘地何至於此

其中的原因是,漢景帝一生有十四子,但當時僅有十子,而且其中三子是慄姬所生,其餘六子要麼不成器,要麼不受寵,唯獨王娡之子劉徹,年幼可塑,備受漢景帝寵愛。

劉嫖與王美人聯姻,其一自然是想鞏固彼此的關係,其二則是認為劉徹有爭奪帝位的可能。

劉嫖與王美人聯手後,時常在景帝面前說慄姬的壞話。漢景帝基於劉嫖的姐弟關係,又因她所說的讒言又真假參半,讓人難以分辨,因此漢景帝便信以為真,對慄姬有了厭惡之情。

慄姬不是輸在罵皇帝上, 而是輸給了自己, 她如果留些餘地何至於此

後來漢景帝身體欠佳,吃過藥後一直不好,心情鬱郁,心裡有了一些別樣的想法,並以交代後事的口吻與慄姬說

:“朕老了,總有離開人世的一天,希望你能善待朕的妃子和兒子。”

其實,如果慄姬同意了此事,不僅能彰顯自己的心胸,還能讓漢景帝高看一眼,而漢景帝念於舊情,必然會冊立她為皇后,只是歷史沒有如果。

慄姬不是輸在罵皇帝上, 而是輸給了自己, 她如果留些餘地何至於此

慄姬在聽完這話後,直接大發雷霆,不僅拒絕漢景帝的要求,還對漢景帝出言不遜。根據班固所著

《漢武故事》

一書

:“上嘗與慄姬語,慄姬怒弗肯應。又罵上老狗,上心銜之。長主日譖之,因譽王夫人男之美,上亦賢之,廢太子為王,慄姬自殺,遂立王夫人為後。”

當然,漢武故事屬於野史,正史自然沒這麼誇張。

而正史只說慄姬口不擇言,讓漢景帝很傷心,但為了身體著想便忍了這口氣。

後來此事被王美人得知,並從中看出漢景帝已經有廢太子的想法,於是又添了一把火。王美人聯絡了劉嫖,讓她偷偷誘導群臣,上奏冊立慄姬為皇后。

慄姬不是輸在罵皇帝上, 而是輸給了自己, 她如果留些餘地何至於此

而劉嫖辦事也很利索,不過半年,大臣們就以

“母以子貴”

的說法,上奏到漢景帝面前。而漢景帝本就對慄姬有怨怒,此時又見大臣們給她說話,於是自認為是慄姬使得手段。

根據史料,在前元七年四月,漢景帝雷霆震怒,大手一揮廢掉太子劉榮,改封臨江王,又將慄姬打入冷宮,緊接著將劉徹立為太子,再封其母王娡為皇后。

慄姬不是輸在罵皇帝上, 而是輸給了自己, 她如果留些餘地何至於此

被人算計而不自知的慄姬,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完全不能接受,又無處申冤,最後鬱鬱而終。雖然慄姬是被人冤枉的,但又讓人同情不起來,因為妃子為恩寵而明爭暗鬥,是自古不變的事,但她卻沒有如履薄冰的思想準備,只能說輸得不冤。

並且慄姬得寵時,沒有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失寵時也怪不得別人,牆倒眾人推,所以她不是輸在罵皇帝上,而是輸給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