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花甲的上海企業家不住濱江豪宅,跑到雲南當農民,為的是……

去年的一天。浦江遊輪上,一群來自雲南的客人正在欣賞浦江兩岸的璀璨夜景,他們來自雲南省普洱市江城縣黨政代表團,到黃浦區考察學習。閒暇之餘,區工商聯企業家邀請他們瀏覽浦江夜景。

船行中途,一位工商聯企業家指向黃浦江畔的一棟高大建築說道,許總的家就在那裡。雲南當地的幹部感慨道,“放著這樣的房子不住,跑到我們山村裡來睡小板床,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我現在真正相信許總不是為了賺錢,這樣的企業傢俱有家國情懷,我們打心眼裡敬佩他。”

他們口中的許總,是黃浦區上海霓虹實業公司的董事長許京平。他在花甲之年,心繫國家扶貧大計,與遠在千里之外的江城縣系下了不解之緣,也開啟了他的“牛油果”新徵程。

年過花甲的上海企業家不住濱江豪宅,跑到雲南當農民,為的是……

我,把自己頂在“槓頭上”了

年過六旬、事業有成、本應在黃浦江畔家中盡享天倫的許京平,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會選擇去離家近三千公里之外的雲南省普洱市種牛油果?

讓很多人非常好奇的問題,只在許京平口中討來一句平平淡淡的回答:其實我就是把自己頂在了“槓頭”上。

一切緣起於2017年。為響應國家“萬企幫萬村”號召,許京平跟隨黃浦區工商聯赴對口幫扶的雲南普洱考察,支援扶貧事業。在瞭解了當地的實際情況後,他得出的結論是,扶貧絕不是簡單的“捐錢”,而是應該幫助當地創造可持續的產業,將扶貧工作從“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

年過花甲的上海企業家不住濱江豪宅,跑到雲南當農民,為的是……

回到上海,許京平一連好幾天沒睡安穩,腦中縈繞的只有一個問題:何種產業適合當地,並且能夠可持續地發展。他查詢了大量資料,憑藉著自己靈敏的商業嗅覺,他很快發現,普洱有大量的山地,很適合種植牛油果。彼時,這個產品還未在國內興起。有多年海外居住背景的許京平認定,這款與眾不同的水果,在大城市一定會擁有廣闊市場。

說幹就幹!許京平制定了一份詳細的計劃書。在區工商聯,這份報告得到了大力的肯定和支援。區工商聯邀請會員單位參加,專門為他召開專案路演。會上,許京平擲地有聲、條理有序的發言,獲得不少企業家熱烈響應。最終,許京平攜手肖興濤、孫輝、翁聯會、羅嵐等幾位黃浦企業家一起投資,在雲南普洱市江城縣合資成立了滬江聯豐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首期投資900萬元。

年過花甲的上海企業家不住濱江豪宅,跑到雲南當農民,為的是……

專案成立了,資金到位了,政府支援了。那這個事情,誰來落實?眾人齊齊指向許京平,“許總,這是你的創意。”“老許,沒人比你更瞭解,只有你上了。”

由此,已經退休的許京平,一個人背上行囊,帶著眾多期許,驅車三千公里,投身扶貧第一線,開啟他人生中的全新曆程。

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好

那段時間,一部上海牌照的越野車在邊城江城的高山峻嶺間頻繁穿行。許京平時常是一身戶外服、一頂草帽、一雙套鞋,上山下鄉,看林地、訪村民,和當地幹部交流。

年過花甲的上海企業家不住濱江豪宅,跑到雲南當農民,為的是……

一切看似有序推進。但無論是意料之中還是意想之外的困難,正在接踵而至。

首次做農業專案,他們“雄心壯志”地採購了價值100多萬元的牛油果進口種子,種到自建基地內,結果當年大雨,很多種子剛剛發芽就被泡爛,損失巨大;計劃中的邀請外地農業專家指導育苗,結果因為各種原因,也未能達成。

想要擺脫“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只有向“科技”伸手討“援兵”。他們迅速搭建起大棚,實現資訊化全自動控制,讓牛油果苗在苗圃裡茁壯成長;許京平從上海請來了專職農藝師,按照科學的指導,一起摸索育苗之道。漸漸地,他們的牛油果有了起色。

年過花甲的上海企業家不住濱江豪宅,跑到雲南當農民,為的是……

新的問題隨之而來。想做產業扶貧,只有讓更多當地人加入進來,才能形成規模。但作為全新品種,很多村民對牛油果知之甚少,一開始,幾乎沒有人願意試種,覺得這種“淡而無味”“口感怪怪”的水果沒有市場。

許京平費盡口舌,仍然見效甚微,他意識到,要改變這一局面,就必須讓村民們眼見為實。

他帶著夥伴們,事必躬親,在江城的青山之間開山開路,挖水池、架水管,將水電接到山頂,將一片片灌木叢生的山地開發成成片的牛油果林。

終於,效果初顯。他們陸續開發建設了三個佔地面積達2000畝的牛油果種植示範林地,種植牛油果樹4萬多株。和四個貧困村建立了扶貧幫扶機制,覆蓋1200多戶建檔立卡戶,累計使用當地貧困勞動力5000多人次,長期僱傭的正式員工已有30多人。

年過花甲的上海企業家不住濱江豪宅,跑到雲南當農民,為的是……

在滬江公司的帶動下,江城縣有越來越多的種植戶開始主動種植牛油果,到2020年底,已經有了近7000畝的牛油果種植面積,初步形成了有一定規模的全新水果種植業。

許京平把這一切看成是上海企業家的擔當和責任:困難比預想的多很多,但總要想出辦法解決。既然選擇了這份扶貧事業,就一定要做好。

真正的戰場,還是在上海

去年中旬,牛油果提前迎來收穫的季節。要知道,牛油果種植特別花功夫,正常情況要歷經4年培育才能結果。但由於許京平他們選擇的地方土壤豐沃、氣候適宜,加之科學培育,讓首批十幾噸優質牛油果提前一年採摘。

年過花甲的上海企業家不住濱江豪宅,跑到雲南當農民,為的是……

每個人都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但許京平清醒地認識到,真正的戰鬥,才剛剛開始。在他的測算中,每畝能有2萬元的經濟收入,但這必須建立在能夠將產品順利售出的前提下。許京平從來沒有忘記他給當地種植戶的鄭重承諾:要讓農民種的出,銷的掉,讓老百姓賺錢。

他坦言說,真正的戰場,還是在上海及周邊沿海地區。在果樹剛種下的第二年,上海的股東們就未雨綢繆,投入1000萬元成立了“上海愛我卡朵果蔬銷售公司”,透過線上線下進一步全面打通“雲南—上海”產銷市場。同時設立專屬品牌,設計卡通logo,希望來自雲南的牛油果能更快為市場所熟知。

去年,第一批牛油果樹掛果,銷售公司很快將江城種出的國產牛油果送到了上海市民的餐桌,並獲得了良好評價。公司馬不停蹄,同時開拓出了連鎖超市、集團採購、網上銷售等渠道。

年過花甲的上海企業家不住濱江豪宅,跑到雲南當農民,為的是……

許京平肩上的壓力並沒有減少:首批十幾噸的產品只是“小試牛刀”,今年將上市五百噸產品,那時的銷售業績才是真正考試。按照預期,明年將是大規模的收穫年,兩千噸產量集中上市,如果市場認可度好,銷售額將達到5000萬以上,那將為這份扶貧產業交上一份更完美的答卷。許京平透露說,牛油果銷售出去後,得到的收益,我們不拿,先分給村集體,幫助當地人進一步發展產業、改善民生。

年過花甲的上海企業家不住濱江豪宅,跑到雲南當農民,為的是……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站在江城的土地上,眼看著一棵棵牛油果種子破土吐綠、一棵棵牛油果樹成材掛果,許京平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一樣,心裡比什麼都高興。他說,我們這代人,擁抱過高峰,經歷過低谷,如今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貧困地區人群真正走出一條致富之路,也是我們踐行社會責任的使命和責任。

記者 / 範煜昊

編輯 /孫超慧

圖片/區工商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