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食品之路: 康師傅一次又一次突破食品安全底線

曾靠“一桶”泡麵橫掃天下的康師傅,如今已是巔峰不再,走向衰敗。

從零到巔峰,康師傅創始人魏應州用了20年時間,讓康師傅成為全球最大的泡麵企業。

登上神壇的康師傅卻沒有如預想般繼續它的封神之路,反而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在食品安全的底線上,一再突破。

2008年,康師傅陷入“水源門”事件。有網友潛入康師傅位於杭州的生產基地,發現該基地附近根本沒有所謂“優質水源”,唯一的自然水源就是汙染嚴重的錢塘江。康師傅隨後承認並未使用優質水源。

2013年,康師傅被曝出在臺灣地區橄欖油摻銅葉綠素事件。

2014年,又發生了“餿水油事件”,康師傅確認部分產品使用了地溝油,輿論譁然。隨後康師傅釋出公告,稱僅限中國臺灣地區使用劣質豬油,大陸地區並未受到影響。此舉一出,康師傅基本告別臺灣市場,臺灣消費者自發地開展了“滅頂行動”,強烈抵制康師傅產品。

2016年,南京市民舉報康師傅“優悅包裝飲用水”中涉嫌新增液氮,並未在包裝上做標識。

2022年,央視報道,康師傅使用了湖南插旗菜業代加工的“老壇酸菜包”,該酸菜是從外面收購來的“土坑酸菜”。記者暗訪的影片顯示,工人們有的穿著拖鞋,有的光著腳,踩在酸菜上,有的甚至一邊抽菸一邊幹活,抽完的菸頭直接扔到酸菜上。這些酸菜在被插旗菜業收購時,插旗菜業並不對衛生指標進行檢測。

3月15日晚,康師傅發聲明致歉,稱湖南插旗菜業有限公司是其酸菜供應商之一,公司已立即中止其供應商資格,取消一切合作,封存其酸菜包產品,配合監管部門調查與檢測。

究其原因,康師傅近些年發展不利,正是陷入了“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以及不平衡發展之間的矛盾”。

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康師傅沒有深鑽市場發展趨勢,瞭解消費者真實需求,並在此基礎上研發產品,迎合市場需求去創新,而是千方百計試圖降低生產成本,努力迎合更下沉的市場,礦泉水瓶做得越來越薄,泡麵包分量越來越少,抓人眼球的偽創新層出不窮,連續多年靠出售資產來增厚利潤,獲得的政府補助卻越來越多。

康師傅不知道自己問題所在嗎?想必是知道的,但是想改變卻太難了。

康師傅的背後,是臺灣的魏家四兄弟。

黑心食品之路: 康師傅一次又一次突破食品安全底線

魏家四兄弟合力打拼,一碗泡麵打天下。企業創立早期,他們透過天時地利人和最終克服了各種困難,鑄就了行業的巔峰。

但20年來的經營成功,也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管理風險和強大的路徑依賴。

企業家過去給企業帶來成功的經驗,並不一定能給未來企業帶來成功。長年的路徑依賴,形塑了組織內的既得利益群體,改變舊有的體制何其之難?

就如同一艘即將撞上冰山的巨輪,明知道前面有危險,想調頭已經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