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佤族風味,不變的家鄉味道

在普洱市思茅區魚水路的一家店裡,雞肉爛飯、烤魚、牛乾巴、涼拌菜、糯米飯……一道道佤族美味讓人目不暇接,店裡的客人們在此享受盛宴,都直呼好吃到“加林賽”(“加林賽”是佤語,意為大家一起排隊跳舞)。這家店的名字叫做“阿哈西盟中課佤族風味”,店裡主打的是佤族風味特色美食!

一桌來自西盟中課的“滿漢全席”

佤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深厚的文化積澱裡,佤宴薈萃了佤族傳統美食的精華,成了佤族人民招待賓客的傳統飲食習俗。佤宴使用佤族的傳統做法烹製精心挑選的食材,盛以芭蕉葉上桌。佤宴各道菜的烹調方法主要為煮、烤、蒸、拌、舂,所有食材都是大自然的恩惠。食材擺放在新鮮的芭蕉葉上,全宴從食材、加工至擺放,都具有生態、環保、新鮮、綠色四大特點,充分體現了佤宴的原生理念。

餐桌上的佤族風味,不變的家鄉味道

佤宴由諸多豐盛的佤族風味特色美食組成,被視為佤族的“滿漢全席”。店裡佤宴所使用的香料,堪稱店家心目中的“一寶”。每種香料都是來自老闆的家鄉——西盟中課,這些帶著民族特色的香料,在店家精湛的手藝下,和一種種原生食材充分結合,最後呈現在顧客眼前的是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佤族特色美食。

餐桌上的佤族風味,不變的家鄉味道

餐桌上的佤族風味,不變的家鄉味道

從西盟到思茅,不變的是家鄉的味道

為了還原家鄉的味道,店家把菜的品質放在第一位。佤族追求食材的原味。要想做出家鄉原味,對食材的要求就會極高。因此,店家對食材都是親自把關,力求每一道菜所用的原料都來自家鄉的田野。

餐桌上的佤族風味,不變的家鄉味道

餐桌上的佤族風味,不變的家鄉味道

此外,店家還極力挖掘佤宴的附加值——民族文化。佤宴中有一道不能缺少的菜——雞肉爛飯。這道流傳了上千年的美食,代表著佤族人民的歷史。從前,佤族同胞出去打獵,回來都會把獵物分給每一家。如果獵物不夠,就煮成爛飯大家一起吃。雞肉爛飯中承載的是佤族人民分享的精神,大家一起幹活、一起吃飯、一起生活,同心同德,齊頭並進。店家把這些家鄉美食獻給食客的同時,也會耐心地向大家講解其背後的故事。

餐桌上的佤族風味,不變的家鄉味道

餐桌上的佤族風味,不變的家鄉味道

店家說,他家來思茅開店,已經兩年多了,這一手祖傳的好手藝是立足的基礎,不過阿哈西盟佤族風味真正依靠並得到廣大顧客信賴的,是一顆真正將民族文化融入美食之中的心。從西盟到思茅,改變的是地理位置,不變的是家鄉味道!

餐桌上的佤族風味,不變的家鄉味道

餐桌上的佤族風味,不變的家鄉味道

從歌聲中開始的佤宴,將在心中永存

走進店中,就彷彿走進了一個小型的佤族民俗博物館。其中陳列著佤族的木鼓、生活用品、牛頭、樂器等物品。正如這些代表佤族文化的陳列品,店裡的每一道菜,都蘊含著民族的文化和底蘊,都能讓人們透過表象看到其中體現出來的佤族人民的農耕文化和精神信仰。

餐桌上的佤族風味,不變的家鄉味道

餐桌上的佤族風味,不變的家鄉味道

佤宴是一個有儀式感的宴會。開席之前,店家會為顧客送上祝福的歌謠,給大家敬上佤族的特色水酒。這種水酒是佤族人釀製的一種低度酒,由於營養豐富,清冽甘醇,口感舒適,佤族人最喜歡飲用,也是招待客人的重要飲料之一。

餐桌上的佤族風味,不變的家鄉味道

餐桌上的佤族風味,不變的家鄉味道

把水酒獻給尊貴的客人,把歌聲帶給珍貴的朋友,這是佤族人家的重要儀式。開席之後,伴著美食的鮮香,熱情的店家又來給客人敬酒、獻歌了,如此反覆,一直到宴席結束,引得大家不由感慨:“這場佤宴真是吃得人心裡暖洋洋的呀!”這場從歌聲裡開始的佤宴,將在我們的心中永存……

餐桌上的佤族風味,不變的家鄉味道

餐桌上的佤族風味,不變的家鄉味道

本文來自雲南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及傳播服務。

作者/來源: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

餐桌上的佤族風味,不變的家鄉味道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