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重要”和“現實緊迫”下,成都如何“製造強市”?

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中國式現代化的全新徵程正式開啟。

各城市也開始探尋發展的著力點——11月18日,成都市推進製造強市建設大會召開,以“製造強市”為主題,透露出成都接下來發展的著力點。

會上,成都以“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來形容製造強市的重要性。其背景有二:

一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眼下,不少城市已有所行動,成都正面臨主動和被動跟進的選擇;二是,在“製造強國”目標下,“製造強市”又有望成為成都在做強城市發展核心優勢中,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全域性和全省發展大局的機遇。

“極端重要”和“現實緊迫”下,成都如何“製造強市”?這場大會的諸多細節,已經給出答案。

“極端重要”和“現實緊迫”下,成都如何“製造強市”?

目標立起來:“極端重要”的製造業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創新之源。尤其在當下,製造業更關乎經濟和安全。做大做優做強制造業,已經成為提升城市發展質量,贏得競爭主動,維護競爭安全的關鍵所在。

成都此時提出推進製造強市建設,穩穩卡在關鍵時間節點。成都從區域性省會城市邁向國家中心城市,已構建起較為完整的綜合性工業體系。在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上明確,要堅定實施製造業強市戰略,穩步提升製造業佔比,推動製造業高階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建設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在成都市推進製造強市建設大會上

,成都提出,力爭到2025年實現製造業規模總量躍升、創新能力躍升、產業叢集躍升、產業生態躍升,在做強城市發展核心優勢中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全域性和全省發展大局。

事實上,製造強市作為一個高頻討論的熱詞,已經火了小半年。

在“重回製造業”的當下,除了成都,已至少有10個城市提出了“製造強市”這一目標,其中既有深圳、上海這類製造業發達的城市,也不乏成都、天津、南通等“後起之秀”。

推進製造強市建設,是成都適應新階段的定位,著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的一次機遇。

一方面,建設製造強市就是服務“國之大者”“省之大計”,是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能的“市之大事”。

“成都是一座迅速崛起的製造業重鎮。”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屈賢明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成都製造的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機遇,成都應利用機遇,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優勢特色鮮明的新興製造強市。

此外,成都作為擁有2100萬人口,經濟總量近2萬億的超大城市,對比沿海城市,大工業電價、國際班列等降低了要素成本和物流成本,有明顯優勢。要推動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必須透過製造業“二次創業”,全面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

“極端重要”和“現實緊迫”下,成都如何“製造強市”?

“極端重要”還在於,在當前的形勢下,成都需要用發展製造業的確定性,應對短期衝擊的不確定性。

“我們用比國外品牌機器人更具競爭力的效能和價格優勢去拓展全球市場,產品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去年更是實現了出口銷量成倍增長的業績。”卡諾普董事長李良軍說。

這家解決了機器人“卡脖子”難題的成都企業,正是在機器人驅控一體、大機制造等技術上取得了成果,實現了工業機器人全電控硬體、軟體自主,實現進口替代。

對成都而言,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下,要進一步深挖市場潛力,激發創新動力,推動製造業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特別是要注重協同創新,營造新型技術應用場景,健全以企業為主的政策學研用機制,搶佔產業未來發展的主導權。

措施實起來:“現實緊迫”下的機遇

談及“製造強市”時,

成都市推進製造強市建設大

會上還有一個重要判斷:“現實緊迫性”。

其中提到,要清醒認識自身推進製造強市的優勢基礎和短板弱項,準確把握新型工業化的趨勢和要求。

背後的迫切感,來自於城市發展的現實。去年,成都市全年GDP接近1。99萬億,站在了2萬億的門口。據測算,當GDP邁過2萬億元臺階,全市經濟總量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需要新增810億元的規上工業產值,相當於每年新增200家規上工業企業。

過去五年,在成都已有1個萬億級產業、8個千億級產業叢集的基礎上,能級質量、協同水平、要素聚集等領域仍有短板,又應如何補齊?

成都市推進製造強市建設大

會明確:要堅定不移推動產業建圈強鏈,突出重點靶向發力,加快構建先進製造業體系,持續提升企業競爭力、創新轉化率、空間承載力、人才集聚度和配套專業性。

“成都的製造業有一手‘好牌’,亮點眾多,但這手‘好牌’裡缺少‘大王’。”屈賢明說,眼下最迫切的是,成都在今後幾年要打造出兩三個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產業。

自2021年底提出“建圈強鏈”以來,成都陸續確定了20餘個重點產業鏈。目前,成都市經信局共“領取”了10餘個重點產業鏈任務,產業門類均為先進製造業。其中,既有產業規模在2020年達到1220億元位居全國第五的積體電路產業,也有產業規模約200億元的人工智慧產業。

比如,成都新都區在會上發言時談到,產業佈局要突出專業性,以建圈強鏈提升航空、軌交等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依託航空龍頭固強鏈。其中,按照鏈主企業工藝流程需求,航空大部件產業園科學佈局柔性機加、智慧鈑金、數字化裝配、航空工藝裝備等製造基地,航空發動機產業園科學佈局葉片、機匣、盤軸等生產基地,軌道交通產業園科學佈局動車組造修、城軌造修、客車檢修等重點業務,以合理的空間佈局促進上下樓就是上下游、左鄰右舍就是供應鏈,全面構建低成本、高效率的產業協作配套體系。

“極端重要”和“現實緊迫”下,成都如何“製造強市”?

▲成都天府軟體園

“現實緊迫”還在於:向前,深圳等先發城市還在努力;向後,趕超者仍在加速。

成都目前基本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製造業體系和產業配套,但還處於工業化中期向後期過渡的階段。一般來說,工業化率達到40%以上、並保持足夠長時間,才意味進入工業化中後期。在成都市經濟發展研究院產業所研究員劉丹看來,由於發展階段、以及區域產業特色的不同,存在不同的優勢和短板,所以發展重心、以及最後達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這也是城市對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的積極探索和先行先試。

比如,成都提出聚焦“強人才”,創新機制打造產業人才高地,建立完善人才供需匹配機制、政企聯動引才育才機制、人才服務機制,打造一支數量充沛、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製造業人才隊伍。

“這是成都最佳的機會。”她說,眼下,成都如何用好這些資源,推動產業鏈和創新鏈的深度融合,充分釋放比較優勢變成競爭優勢更為關鍵。這也是“製造強市”帶給成都的“隱藏任務”。

合力聚起來:“製造強市”的螞蟻雄兵

在這場會上,企業家是最關鍵的主角。

會上,成都不僅表彰了一批“新時代十年成都製造業發展先進單位和優秀企業”,還請來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專家屈賢明就國家制造業發展重點和方向作解讀指導。此後,5個交流發言中就有3個來自在蓉企業。

尊企愛企,一向是成都產業發展的傳統。但在一場強調“製造強市”的大會上請來企業、尊重企業,還可以有更多解讀。

“製造強市”,已經不只關乎一個“市”的發展了。

“未來五年,成都工廠將成為西門子數字化工業集團全球最大的運營工廠。”西門子成都董事長兼總經理李永利預測。

4年前,西門子成都數字化工廠被評為全球首批“燈塔工廠”——這代表了當今全球製造業領域智慧製造和數字化最高水平。數字化生產方式,讓工廠運營實現了低能耗、高產出,滿產耗電量僅為2600千瓦/小時,拉昇成都製造的國際化水平。

“極端重要”和“現實緊迫”下,成都如何“製造強市”?

▲西門子成都工廠生產車間 圖據蓉城政事

由於卡諾普年均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12%以上,有的年份甚至能夠達到20%以上,這也幫助該公司以比國外品牌機器人更具競爭力的效能和價格優勢去拓展全球市場。如果有更多的“卡諾普”,將為成都帶來更多“硬實力”。

“極端重要”和“現實緊迫”下,成都如何“製造強市”?

▲卡諾普基於3D視覺技術的智慧焊接機器人 資料圖

在“強配套”方面,通威集團黨委書記、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CEO謝毅則提到,通威集團以技術合作、參股參投、產業帶動等方式,吸引了一大批重點企業和鏈屬企業來蓉投資,共同打造成都千億光伏產業叢集。目前,通威太陽能與天合光能聯合投資的通合新能源公司已落戶成都並實現量產。

謝毅透露,成都綠色低碳產業前景廣闊,“堅定了通威紮根成都、發展新能源的信心決心。”

“極端重要”和“現實緊迫”下,成都如何“製造強市”?

▲金堂淮州綠谷片區,通合新能源(金堂)有限公司。遠處是通威太陽能(金堂)有限公司。資料圖 攝影 張直

此前一個月,成都市黨政代表團的足跡走過了長三角、珠三角。他們在進博會上尋找機會,並和汽車、生物醫藥、電子資訊等行業的重點企業深入交流,邀請其發揮鏈主企業輻射帶動作用,積極參與和支援成都產業建圈強鏈。

不僅如此。此次會上,成都還提出堅定不移最佳化發展環境,凝聚各方力量,全面營造製造強市的良好氛圍。比如,要著力建設服務型政府,持續推進完善企業12345訴求辦理;充分發揮智慧蓉城平臺作用,推進機制創新和資訊共享等。

正如屈賢明所建議的,成都還需要培養一批在世界有影響力的大企業,以及一大批充滿活力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世界單項冠軍企業”——他們的合力,將形成成都“製造強市”的螞蟻雄兵。

紅星新聞記者 鄒悅 彭祥萍

編輯 柴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