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冀”|雄安新區:稻田豐收在即“魚米之鄉”重現

冀時客戶端報道

(河北臺 劉錦渤 趙翔 于海洋 通訊員 胡海鵬)白洋淀地區地處九河下梢,以前是北方地區重要的水稻主產區,水稻種植歷史悠久,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雄安新區成立以來,為了白洋淀的生態環境恢復,原有澱內、澱邊等地塊的水稻種植逐漸退出。為傳承傳統農業種植優勢,留得住鄉愁,安新縣打造田園都市的新型農業示範區,讓“魚米之鄉”重現白洋淀。

豐收“冀”|雄安新區:稻田豐收在即“魚米之鄉”重現

在雄安新區安新縣白洋淀畔,有一大片色澤金黃的水稻種植區,從空中俯瞰,可以看到不同顏色的稻田組成了“魚米之鄉”,“百鳥樂園”的字樣,田間稻香四溢,稻穀顆粒飽滿、豐收在即。

豐收“冀”|雄安新區:稻田豐收在即“魚米之鄉”重現

這個複合型水稻生態示範區從今年開始種植了多品種的水稻,其中白洋淀珍珠稻1500畝,白洋淀清水原生稻1500畝,彩色水稻190畝。採用稻魚共生、稻蟹共生、稻鳥共生的複合式生態種植模式,以及油料作物和糧食生產一年兩季輪種模式,著力提升單產收入,同時植入研學科普、親子游、觀光遊等產業元素,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這裡不單純只種水稻,而是把一種生態圈放在這,除水稻外這裡還種植了朝天椒1000畝,冬瓜600畝,利用現有溝渠種植可食用、藥用水生植物種植面積200畝。利用這種複合生態農業,打造出一片鳥類天堂,讓鳥類有了棲息地和覓食地,這些鳥兒留在這裡越冬,將成為雄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豐收“冀”|雄安新區:稻田豐收在即“魚米之鄉”重現

據安新縣大王鎮人大副主席王浩介紹,這裡不僅是水稻種植基地同時也是白洋淀鳥類覓食基地,從稻田專案種植以來,每日都有白鷺、須浮鷗等鳥類前來覓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鳥類食堂”。我們還在這裡設定了候鳥遷徙驛站,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鳥類食物匱乏的時候進行投餵,為鳥類提供穀物、豆類等食物,解決鳥類遷徙途中覓食困難的問題。

【來源:河北廣播電視臺】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