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解密:《真生》裡的儒家的福祿觀

在儒家看來,世上每個人的福祿壽是有一定定數的,是上天早已經安排好了的,這些都是依靠先人或自己的幾世幾代修來的。福祿壽齊全者,起則裘衣暖服,出則高頭大馬,食則宴席滿珍,居則擁紅臥翠,整日吃喝玩樂,坐享無憂,這自是上天所定。反之者,起則寒服褐衣,出則步履丈量,食則糠秕野菜,居則家徒四壁,並且整日勞作,辛辛苦苦,應是前世作孽所致。照此理論推斷,世上的人只有安於本分,恪守道德,遵守條律,勤勉修煉,一句話,做個遵守法紀的順民,以求取後世的福祿,反抗是沒有用的。這種宿命的理論,是當權者維護自己的統治愚弄百姓的工具。狐仙既然是具有靈性的動物,自然具有先知的本能,它們就一定可以推知每個人的福祿壽等情況。《真生》就講述了一個狐生真生維護上天法旨不以財祿妄加於人的故事。

《聊齋》解密:《真生》裡的儒家的福祿觀

狐狸先生

長安讀書人賈子龍,偶然地路過鄰居的巷口,看見一位風度瀟灑的客人。詢問別人,才知道是咸陽的真生。賈生心中充滿羨慕,就去拜訪。不料,他三顧茅廬而不遇,他知道這是真生有意識地躲著自己,就暗地裡派人窺探真生。最後,賈生終於搜出了避走不及的真生。兩人促膝交談,大相知悅。賈生就湊到旅社裡,與真生喝酒。真生非常善飲,說話也風趣幽默。當酒快要喝完的時候,一個奇怪的現象發生了,賈生髮現真生拿出自己的玉卮,倒了一小杯酒在其中,小酒杯已經滿了。然後他再把小杯裡的酒倒入壺中,可是,玉卮裡的酒並不見減少。於是,賈生就懇求真生把這樣的法術傳授給他。真生說:

我不願相見者,君無他短,但貪心未淨耳。此乃仙家隱術,何能相授。

——《真生》卷十,P564。

真生說出了他不見賈生的原因,是因為他知道賈生富有貪心。再者,這種法術是仙家的密術,是不能傳授給別人的。賈生馬上辯白說:

冤哉!我何貪。間萌奢想者,徒以貧耳。

——《真生》卷十,P564。

《聊齋》解密:《真生》裡的儒家的福祿觀

綠枝拂水蕩漁舟

賈生認為真生是冤枉了自己,自己不存在貪心。剛才之所以萌發奢想的念頭,是因為自己太貧窮了。俗話說,人窮求財,馬飢求料,這樣的解釋是合情合理的。自此之後,兩人就往來無間,形骸俱忘。每當賈生手頭睏乏窘迫的時候,真生就拿出一塊黑石,念著咒語吹氣在黑石上,然後,用黑石去磨瓦礫,瓦礫就立刻化為了銀子,就贈給賈生。但贈給的銀子僅僅滿足於賈生的日常用度,而沒有一點剩餘。賈生時刻想多得到一些,真生就說賈生貪心。賈生想,依靠光明正大的手段是得不到法術了,不如趁真生醉睡的時候偷取黑石而要挾他。之後的一天,賈生趁著真生醉臥的時候搜他的衣底,不料被真生知覺了,真生認為賈生是喪心病狂,不可相處,就辭別賈生而去。時光飛逝,一晃一年過去了。賈生在河岸上游玩,撿到一塊類似真生的晶瑩亮潔的石頭,就像寶貝一樣珍藏起來。又過了數日,真生忽然來到,一幅若有所失的樣子,賈生就勸慰真生。真生於是就說出了事情的原委。

君前所見,乃仙人點金石也。曩從抱真子游,彼憐我介,以此相貽。醉後失去,隱卜當在君所。如有還帶之恩,不敢忘報。

——《真生》卷十,P564-565。

《聊齋》解密:《真生》裡的儒家的福祿觀

幾處紅衣藏河船

原來賈生撿到的酒是真生所丟棄的點金石。聽到真生的言語後,賈生承認自己撿到了點金石,他並且答應把點金石交還給真生,但他也提出了交換的條件。

賈笑曰:“僕生平不敢欺友朋,誠如所卜。但知管仲之貧者,莫如鮑叔,君且奈何?”真請以百金為贈。賈曰:“百金非少,但授我口訣,一親試之,無憾矣。”真恐其寡信。賈曰:“君自仙人,豈不知賈某寧失信於朋友者乎!”真授其訣。

——《真生》卷十,P565。

真生懷疑賈生的誠信,一如既往地認為,賈生的貪婪的慾望是難以滿足的。在賈生對自己的從不失信於友朋的品質進行表白以後,真生把口訣告訴了賈生。賈生把巨大的砧石磨成了渾金後,就把點金石還給了真生。看來,賈生是遵守諾言的,是恪守信用的,而真生卻認為:

業如此,復何言。然妄以福祿加人,必遭天遣。如逭我罪,施材百具、絮一百領,肯之乎?

——《真生》卷十,P565。

《聊齋》解密:《真生》裡的儒家的福祿觀

漫天白雪凍冰船

真生認為,這是自己的孽業所致。自己把福祿妄自加給別人,違背了上天的意願,是要遭到天遣的。但事已至此,他向賈生提出了要求,假如上天要懲治自己的罪責的話,他要賈生為他“施材百具、絮一百領”。這說明,富人在自己犯有過失的情況下,給予窮人的施捨,也是需要回報的。但賈生卻對自己的行為做出瞭解釋,並恪守了自己的諾言。

賈曰:“僕所欲得錢者,原非欲窖藏之也。君尚視我為守錢虜耶?”真喜而去。賈得金,且施且賈;不三年,施數已滿。真忽至,握手曰:“君信義人也!別後被福神奏帝,削去仙籍;蒙君博施,今幸以功德削罪。願勉之,勿替也。”賈問真:“系天上何曹?”曰:“我乃有道之狐耳。出身綦微,不堪孽累,故生平自愛,一毫不敢妄作。”賈為治酒,遂與歡飲如初。

——《真生》卷十,P565。

《聊齋》解密:《真生》裡的儒家的福祿觀

漁帆來自天邊雁

貧窮的賈生,在得到了大量的銀子後,就一邊把銀子施捨給窮人,一邊做買賣。三年之後,賈生施出的錢就達到了渾金的數量。這時,真生來到賈生的身邊,告訴賈生,因為賈生的博施行為,上天原諒了他的罪責,他同時鼓勵賈生繼續施捨。當賈生詢問真生是天上的什麼官職時,真生說自己是得道的狐狸。因為自己出身卑微,所以生平潔身自愛,不敢有絲毫的妄作。兩人就又歡好如初。這說明,上天對妄加福祿於別人的行為,是堅決要懲罰的,因為這樣的行為違背了上天的意願。同時,也說明,散財博施是富人彌補罪責的方式,自然也是得到福祿的途徑。

總之,該篇小說集中地體現了儒家的福祿觀,這種觀念自然與佛家、道家的勸人為善的因果輪迴報應觀念相一致,但它們都是愚昧百姓、維護當權者的工具。除此之外,該篇小說還反映了以下思想。一是貧窮讀書人具有高貴的品質。貧窮的賈生,一再向真生懇求多得到些銀子,但它不是為了自己享用,而是為了救濟那些同樣窮貧的人。等到他得到了大量的銀子後,他果然對窮貧的人大加博施。在這裡,蒲氏彰揚了讀書人心繫天下、心繫天下窮苦人的高貴品質。同時,貧窮的讀書人還具有守信用、不貪圖享用等品質。二是對真生一樣的小官僚給予了微諷。身為上天執掌財權的真生,始終認為貧窮的賈生是貪婪無厭的,這是上層的官僚對下層人民的固有的偏見。但當自己過多地給予別人時,要求的回報卻是高額的。三是下層官僚的可憐。身居下層的官僚,犯了一點小小的錯誤,就被削去官職,接受懲罰,是非常可憐的。如出身低微的真生,雖然因為“有道”而得官,但他卻深知自己“不堪孽累”,不敢有絲毫的妄作。實際上,他天天是處於一種戰戰兢兢、惶恐自保的心態,他深知自己的無助,因而產生無奈,借喝酒來麻醉自己的意識。這在以“人治”為主、皇帝和大官僚為所欲為的古代社會里,這樣的小官僚是很具有典型意義的,是非常可憐的。

《聊齋》解密:《真生》裡的儒家的福祿觀

狐狸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