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仿製”特斯拉 富士康造車意在為蘋果代工?

名稱“仿製”特斯拉 富士康造車意在為蘋果代工?

富士康純電SUV Model B。圖/富士康官方微信公眾號

“汽車和手機相比非常複雜,你總不能去找富士康這樣的供應商說,給我造輛車吧?”幾年前馬斯克曾公開對外表示。

然而富士康以實際行動表明,造車已是進行時。

日前,剛剛釋出Model系列新車的鴻海集團(富士康母公司)傳出訊息,正在調整供應鏈策略,以便增加爭取為特斯拉代工的籌碼。原鴻海集團電動車的車殼供應商鴻准將更換為乙盛-KY,乙盛-KY已與特斯拉有過合作。對於此事,相關供應鏈廠商均不予置評。

在2022年科技日上,鴻海集團釋出了其最新研發的兩款電動汽車,純電SUV Model B和電動皮卡Model V。此前2021年科技日上,鴻海集團推出Model C原型車、Model E轎車以及Model T電動巴士3款電動車;短短一年內,富士康已經對外發布五款車型。

從富士康的新車型命名來看,與特斯拉車型的名稱相仿,有觀點稱是“博關注”。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在科技日活動上表示,希望有一天可以幫特斯拉造車。不僅如此,他還多次強調富士康進入電動車領域的初衷是要作為汽車界的委託設計製造服務公司,不會銷售自有品牌。

名稱“仿製”特斯拉 富士康造車意在為蘋果代工?

富士康Model C。圖/富士康官方微信公眾號

富士康

釋出五款車,造車實力是否及格?

不可否認,富士康在全力證明自己具備造車能力。

去年鴻海集團科技日上,富士康正式釋出純電動汽車品牌Foxtron,同時還發布了三款全新電動車型;按照富士康的計劃,這三款車型將由富士康和裕隆汽車的合資公司鴻華先進製造。

在今年科技日上,富士康再發布兩款新車型以及量產版的Model C。按照富士康透露的資訊,目前已覆蓋SUV、轎車、巴士和皮卡等類別,提供給品牌客戶作為參考,用以吸引合作。

富士康造車實力到底如何?以已經開啟預售的量產版Model C為例,這款車型是MIH電動車開放平臺打造的首款車型,定位於緊湊型純電動SUV,售價低於23萬元,外觀設計中規中矩,內飾採用儀表屏和中控屏取代大部分物理按鍵,並無太多亮點。

同樣基於MIH電動車開放平臺打造的Model B因整體造型與大眾ID。3相似而被業內質疑;最新車型Model B續航里程為450公里。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目前主流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基本都提升至500公里以上,同時也有車企在佈局1000公里以上的長續航車系。

在招銀國際證券部經理白毅陽看來,富士康自己品牌的幾款車目前還沒有看到很細節的引數,預計先會聚焦在中國臺灣地區銷售,在中國大陸市場的推廣不會太快。

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梅松林認為,富士康雖大,但其總部的本土市場很小,很難成就一個新的汽車品牌;他補充表示汽車品牌的成功打造往往是從本土市場開始的。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更是坦言,近些年富士康的造車戰略展現得並不清晰,市場對其未來發展前景也存有疑惑。

此外,作為iPhone的代工廠 ,富士康曾推出自有手機品牌富可視,但市場佔有率並不樂觀,銷量一言難盡;因此對於其能否造好車,業內同樣存疑。

17年

佈局汽車產業鏈

跨界

或因手機業務低迷

富士康入局電動汽車製造領域也並非心血來潮,最早可追溯到2005年。

2005年富士康以3。7億元的價格收購中國臺灣四大汽車線束廠之一安泰電業100%的股權,借力汽車電子,正式跨入汽車行業;安泰電業也成為富士康佈局汽車領域的起點。2013年富士康與特斯拉達成交易,拿下特斯拉供應鏈的訂單,成為其中控觸控式螢幕、聯結器和鋰電池的主要供應商;同一年,富士康又成為賓士、寶馬等豪華品牌的供應商。

2015年成為富士康正式踏入造車的關鍵一年。富士康與和諧汽車、騰訊聯合成立和諧富騰,一年後孵化出FMC專案,但2016年富士康放棄和諧富騰正式退出。梅松林表示,富士康曾在2015年攜手和諧汽車和騰訊造車,富士康一直規劃造車不是“陰謀”而是“陽謀”。

對於富士康退出和諧富騰,白毅陽認為,富士康退出和諧富騰從根本上來看可能是各方利益不協同,富士康意在代工,但它的合作方意在整車。但即便退出了和諧富騰,富士康也並沒有脫離汽車行業,將目光聚焦於智慧網聯電動汽車等領域。

從2017年開始,富士康先後投資入股滴滴出行、小鵬汽車、寧德時代和AutoCore。ai,不過2019年富士康退出小鵬汽車;2020年初,鴻海集團與裕隆汽車成立合資公司;2021年5月鴻海集團及富士康與Stellaantis集團簽署一份不具約束力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合作;今年9月鴻海集團子公司擬斥資7500萬美元與Stellantis合資成立新公司。10月鴻海集團與美國加州電動車初創公司INDIEV宣佈簽署合作備忘錄。

白毅陽表示,在全球範圍內消費電子增速放緩,富士康等做手機的上游產業鏈公司需要拓展第二條增長曲線。2016年因蘋果出貨量下滑,鴻海集團出現上市以來首次營收下滑,近年來富士康營收增速持續放緩,2021年毛利率跌至8。3%。富士康旗下港股上市的富智康集團最新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虧損2378萬美元。不僅如此,隨著和碩、立訊精密等公司狀態後,富士康的“蛋糕”被分走。

安信證券分析稱,汽車電子產業將成為繼家電、PC和手機之後又一次全產業鏈級別的大發展機遇。梅松林坦言,富士康造車的目的之一是智慧新能源汽車是下一個智慧大製造業,無論是親自下場還是代工,都不能錯過這個歷史大機遇。

瞄準代工生意,自有品牌或為積累生產經驗

在科技日上,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多次強調富士康不會銷售自有品牌;更是表示希望有一天可以為特斯拉生產電動車。

在梅松林看來,富士康造車的第二個目的是主動積累智慧汽車製造經驗,為蘋果公司汽車代工做準備,和蘋果一道收割行業機會。白毅陽也有相同觀點,他認為富士康的佈局主要還是跟消費電子行業發展相一致。此從業務佈局角度來看,富士康造車是為蘋果汽車代工做經驗積累。

“全方位積累智慧電動汽車的製造經驗,以特斯拉的產品線為基準,覆蓋完整的產品線,也許有機會從特斯拉代工開始切入到智慧電動汽車行業,也為將來服務好蘋果汽車做好準備。”梅松林表示,“打造富士康自己的汽車品牌應該不是其重點,一旦新能源汽車大規模代替傳統汽車的潮流形成,富士康將迎來巨大的代工機會。”

在白毅陽看來富士康可能是在初期聚焦於部分地區市場,銷售自有品牌,但是在製造及供應管理成熟後,轉而代工主流品牌的汽車,放棄自有品牌;換句話說,前期自有品牌只是為了積累生產經驗。

實際上,去年富士康已經拿下第一筆汽車組裝訂單,去年5月富士康與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Fisker就汽車組裝正式達成合作,將於2023年推出新車。

隨著智慧電動的發展,業內普遍認為代工模式或成為一種趨勢,盈亞證券認為,智慧電動車的零部件數量較傳統燃油車大幅減少,僅佔汽車價值的40%,製造難度也大大降低;在這樣的背景以及國家政策的支援下,智慧電動車的代工模式可能會逐漸成為一種趨勢。

但代工這筆生意真的好做嗎?因生產資質牽制,建廠投資過大等因素,造車新勢力初期會選擇代工模式,但隨著規模壯大,出於對品控的把握和品牌長期發展等考量,自建工廠成為主要選擇。例如小鵬汽車曾與海馬汽車達成代工協議,但去年底小鵬汽車與海馬汽車的代工協議到期後將不再續約,已在廣東肇慶自建工廠。

曹鶴認為,車企自建工廠更利於掌握核心生產製造環節,掌握品控技術和品質,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業內普遍認為,雖然富士康希望代工特斯拉,但按照特斯拉的發展戰略仍以自建為主。

至於富士康的代工算盤能否打響存疑。去年1月富士康曾與吉利控股達成合作成立合資公司,致力提供代工生產和定製服務,但該合資公司進展不明。實際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去年也曾公開喊話小米創始人雷軍,推銷比亞迪E3。0平臺,但小米並未選擇代工而是自建工廠。

白毅陽認為,汽車製造與手機制造還是有所區別,汽車代工模式將會在未來3年仍處於試錯階段,短期內前景不是很明朗。在曹鶴看來,富士康想要在汽車市場複製代工模式,起碼五年內都看不到結果。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王琳琳 編輯 徐超 校對 柳寶慶